作者简介:
王菁,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书法、篆刻方向);就职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专职书法教师、高校讲师。
常州留青竹刻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倍受关注和重视。学习留青竹刻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动手能力,而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认知,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渗透至幼儿园中,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需要他们在校期间有所积累。
一、留青竹刻进入校园的背景
2008 年常州留青竹刻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常州的留青竹刻从业人员总共只有几十人,他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族传承、家族对社会招收的学徒、留青竹刻爱好者。在这些人员组成中,家族传承无疑是最为必要的。
常州有三支家族传承的留青技艺,而从家族成员参与家族传承的实际人数来看,家族传承正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在“非遗”的传承中, 传承人是“非遗”传承链中最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道者,他们是精湛技艺的掌握者,是文化遗产的“活”宝典。因此,传承人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着非遗的生存与发展态势。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里,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代代薪火相传的关键,天才的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往往还把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文化推向历史的高峰。 ”
如果没有了传承人,传承链就会中断,继而产生后继无人的现象。如果本来从事“非遗”的人数就不多,再加之下一代的接班人数还在减少,那么,只要每一代传承基因消失5%,过不了几代,这项技艺就会绝迹。
留青竹刻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对于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来说,耐不住寂寞,看不到近期的经济收益,是他们不愿长期传承“非遗”的主要原因。
家族作为技艺传承的媒介,不仅是技艺传授与交流的地方,也是积累人才的蓄水池。如果这个蓄水池聚不到人才,技艺就会枯竭。职业学校是除高校以外,又一个培养与输送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留青竹刻”“非遗”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家族成员进课堂传授 “核心技艺”,在校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并编写相关的教材、教案,以及参与工作室项目、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
二、我校美术课堂引进留青竹刻的硬、软件
1.硬件
首先,我校是一个数字化校园,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白板等这类高效实用的电子信息化设备。此外,我校还有独立的工作室,以用于小班化、产学研的实施。
其次,我校美术课程的内容设置非常丰富:有绘画(儿童简笔画、儿童水墨画、素描、水彩等),有手工(泥塑、剪纸、陶艺、纸造型、树叶造型、DIY服饰等),有环境创设,有书法,还有美术欣赏、电影欣赏等。
再有,我校已发展了6所附属幼儿园(李公朴幼儿园、遥观幼儿园、十里幼儿园、锦绣幼儿园、金太阳幼儿园、南湖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若后期想要将其转化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宣教基地,那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最后,我校从2017年起,已与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博物馆达成校企合作关系,每年会分批派出我校优秀的学生参与博物馆诸如“二十四节气”这类的公益小课堂活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优秀书画、手工作品每年也会在此向公众展出,让学生的作品、老师的教学成果能有一个更好、更广的平台进行展现。
上述这些硬件的具备,为留青竹刻进入美术课堂提供了基础保障。
2.软件
首先是师资。为了保证我校的学生能够接触、感受、学习到最纯正的留青竹刻工艺,我校特聘常州留青竹刻徐氏传承人徐枫先生(徐素白之孙、徐秉言之子)为“客座导师”,定期在我校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为了让大师传统的师徒教学能有更多的受众,我校美术、书法教研室的多位青年教师纷纷投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并协助大师进行课堂管理与学习指导,努力从中积累、整理出一套适合大班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其次是生源。我校招收的是中考毕业生,80%以上是常武地区的生源,20%是江苏省内、常武周边地区的。这为我们老师介绍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提供了便利。再者,这些中考毕业生在进入我校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面试。因此,他们中间有许多学生是带着艺术特长入校的。再加上他们的年龄已进入高中阶段,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这一年龄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要优于初中阶段。这又为我校开展相关“非遗”的课程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上述软件的具备,为留青竹刻进入美术课堂提供了教学保障。
三、留青竹刻进入美术课堂的作用及意义
1.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留青竹刻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甚高的技艺,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会刻,还要会画、会写、会鉴赏。在美术课程中引进留青竹刻,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并学习到与美术相关的更多技艺,还能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得到有效的综合运用。
2.“合格+特长”的有效践行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合格+特長”多渠道升学与就业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通过本专业各项技能的常规考核,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所长,去学习1~2门特长。留青竹刻的加入无疑是为我校的课程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增添了新的选项。
3.传承文化 树立民族自信
现在的许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其内容更是一知半解,或是只是了解其冰山一角。引导学生从“非遗”文化开始认知、学习,唤醒他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激发其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对“非遗”传承活动的参与和创新,树立其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此外,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还设有国际班,学生毕业后会去往美国、韩国等国家继续深造。因此,让国际班的这些学生带着本国传统文化,带着文化自信走出国门,不仅能加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学生们在系统的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后,将代表学校作为传统文化的使者走出国门,与各国文化进行交流,这也会使他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留青竹刻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我校幼师生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之一,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