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战略与自贸试验区的叠加效应

2020-09-07 08:23黄江帆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要:自贸区战略是一种制度探索,在宏观战略上配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先行示范区和战略平台。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自贸试验区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发现单一自贸试验区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自贸试验区需配合国家重大战略才能对地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国家重大战略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具有较强的政策叠加效应。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双重差分法;叠加效应

一、自贸区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互通

在国际贸易中,国家或地区为深化对外贸易交流,促进自由贸易,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由贸易区,是不同经济体间为促进贸易交往的跨区域贸易安排;另一种是自由贸易园区,是某一国或地区在其内部划出特定片区,单方自助给与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我国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指的是第二种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一般分可为三大类型(张志强,2009):第一类是开放度和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综合型)或自由贸易区,对几乎全部商品免征关税,开展自由贸易并提供物流、金融等综合性服务,例如香港、新加坡等自由贸易港;第二类是出口加工贸易区,以从事出口加工为主,在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较普遍;第三类是保税仓库区,利用保税政策而设立的物流仓储中心,以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美国对外贸易区等较为典型。我国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非过去依靠外资开展加工贸易的出口加工区,而是融合了自由贸易港和保税仓库区特征的新型自贸园区。自2013年至今,我国已陆续设立五批自贸试验区,覆盖18个省份,形成了海陆沿边统筹、东西南北中兼顾、由点及面的雁阵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杜国臣等,2020)。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并亲自推动战略部署落实。当前我国已形成对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开放合作、对内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对照当前各省市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可以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设立时,其发展目标和区位布局往往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举例而言,广东自贸区有3个片区对应的3座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同时也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广佛极点、港深极点和澳珠极点),具有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叠加优势;天津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湖北自贸区则要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

由此可见,自贸试验区战略是一种制度探索,在宏观战略上配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范围小、可控性强、改革力度大等特点,其自主开放适用于国内规章,风险相对可控。自贸试验区其重要使命便在于“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错,应着重于探索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改革深水区,对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问题突出、阻力较大、制度不完备的环节进行改革试点,形成其他地区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并加以推广。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先行示范区和战略平台。

二、计量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经济理论与模型

本文尝试探求自贸试验区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这两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其政策效果。为此需要引入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对于经济增长,Slow模型是经典且易于理解,参照Mankiw等人(1996)对含人力资本的Slow模型的探讨,技术进步设定为哈罗德中性,则模型为:

其中Y(t)为产出,A(t)为技术进步,K(t)为表示物质资本存量,L(t)表示劳动力数量,h(t)表示人均人力资本存量,且α+β<1。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

参考樊纲等人(2011)的做法,我们可将政策冲击和技术进步引入模型,对于技术进步,当前通行做法是用专利的申请数或授权数作为代理变量。由于本国专利的发明主要反映经济体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而技术进步还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实现。因此,本文使用国外技术合同金额来反映区域技术引进的情况。

借鉴上文介绍的模型及做法,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来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效应。双重差分法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政策评估方法(石华军和楚爾鸣,2017),我们根据地区是否受到政策影响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政策(自贸试验区或国家重大战略)的地区为实验组,其他地区为对照组,实验组从实施政策时间起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由此,模型设定

在(式3)中,被解释变量lnYit为地区i在时间t时对应的经济产出(取对数形式),解释变量为FTZit和NSit,均为虚拟变量,FTZi为地区i在时间t时是否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NSit为地区i在时间t时是否部署国家重大战略,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patentit为发明专利授权数,abroadit为国外技术合同金额,at为时间固定效应,ut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

(二)变量指标选择和说明

本文研究国家重大战略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其被解释变量是人均社会投资,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国家重大战略是否部署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否设立,控制变量包括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外技术合同金额、实际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均人力资本等。

本文采用中国2006―2017年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为剔除价格波动对数据的影响,对数据中涉及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数据分别采用GDP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和CPI进行平减处理,国外技术合同金额原数据采用美元度量,以每年的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后再通过CPI进行平减,所有价格指数基期均为2000年。本文物质资本存量的计算参考张军等人(2004)的测算方法,折旧率为9.6%,人力资本数据则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CHLR)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报告数据库》。本文指标选取及其定义说明参见表1。

对于本文的指标,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参见表2。变量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06年到2017年共12年数据,总观察值达372个,时间较长,样本覆盖全国各省,样本代表性强。

对于样本数据,我们将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试验区的省市的经济增长率,共四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与全国的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作对比,其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上海在2014年,广东、天津和福建在2015年分别设立自贸区以后,其经济增长速度除上海与全国基本持平,其他三个省市经济增长大体都超过全国水平。我们由此推测自贸试验区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也预计国家重大战略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为此需要通过计量模型加以验证。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回归模型的结果

本文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影响,具体计量结果见表3。

模型1,我们仅采用自贸试验区战略(FTZ)和国家重大战略(NS)对经济增长(对数形式)进行回归,发现两者回归系数均为正,表示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效应,可促进经济增长,国家重大战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十分显著,而自贸试验区战略的效应则不显著。模型2,用自贸试验区战略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对数形式)进行回归,发现FTZ系数为正但仍不显著。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上国家重大战略,发现国家重大战略(NS)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十分显著,但FTZ系数仍不显著。模型4,则是在模型3基础上引入FTZ和NS的交互项,交互项FTZ*NS反映自贸试验区战略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即两个政策叠加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发现交互项FTZ*NS为正且较为显著。

(二)对计量结果的讨论

根据表5回归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第一,当控制了理论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解释力的经济变量后,自贸试验区战略的系数为正,但均不显著。这表明一个地区单一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会使得该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增长;第二,不同的回归模型都表明国家重大战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利用好国家政策能有效地提升地区经济增长;第三,自贸试验区战略和国家重大战略具有叠加效应,当同时设立自贸试验区和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时,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经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以供决策者参考。

第一,单纯依靠自贸试验区战略是难以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其原因可能是自贸试验区战略本身是小范围的制度试验,大多试验区总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难以对整个地区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应当理性看待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其视为制度探索,而非简单的政策红利,利用好制度创新条件,发挥其“先行先试”的优势,探索可供推广借鉴的制度改革方案。

第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重大战略的补充和拓展,各地自贸试验区应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配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部署,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先行示范区和战略平台。

第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重大战略具有叠加效应,当同时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时,能更为高效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地区经济增长除了凭借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国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短期的,长期的经济增长更多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提高技术进步,优化资本、劳动力和人才等要素配置,其中技术进步是关键,也是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杜国臣,徐哲潇,尹政平.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态势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J].经济縱横,2020(2).

[2]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46(9).

[3]石华军,楚尔鸣.政策效果评估的双重差分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7(17).

[4]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5]张志强.世界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特点[J].港口经济,2009(11).

[6]  Mankiw N.G.,Romer D., and Weil D.N.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如何利用双区驱动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ZDA01)。

作者简介:黄江帆(1991—),男,广东高州人,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试验区
转型发展期城市弹性规划实施研究
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产业集群考察
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我国航运政策创新
出口集拼波次业务的解决方案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业的政策及建议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新加坡航运税制现状及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启示
自贸区与行政区划法律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