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星,许国俊,肖继铭,杨洪福,杨智生
(1.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28;2.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 西宁 810000;3.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和品质旅游新阶段。公路是旅游业最基础、最根本的设施保障。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自驾游的快速兴起以及全域旅游战略的迅速推进,旅游公路(风景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支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再次引起全国上下高度关注,各地纷纷掀起了建设旅游公路(风景道)的新高潮。同时,在大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进程中,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公路沿线与旅游结合最紧密的部分,即路侧服务设施。目前,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缺少理论支撑和技术引领,存在定义与内涵不清晰、功能与定位不明确、内容与规模不合理、管理与维护无出处、经营与发展无效益等问题,迫切需要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国内外专门针对旅游公路(风景道)服务设施的研究成果不多,更多是关于公路服务设施。目前国内标准规范对于公路服务设施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公路服务设施的概念、功能、分类、间距、规模、选址及布局等方面,例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中对传统公路服务区作了规定;《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2]中对传统公路服务区的设置位置及间距作了规定。国内学者对于“服务设施”的定义多局限在路侧服务区或停车区,通常设置客房、餐厅、汽车维修点和加油站等[3]。近年来,随着交旅融合的快速推进,不少学者开始针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进行探索,例如:顾晓峰等[4]将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划分为服务中心、驿站、观景台和慢行驿站四种类型;王肇飞等[5-6]对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布设形式、设施规模及交通设计等进行了论述;冯全胜等[7]将旅游公路上的游客设施大致分为餐饮与住宿接待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汽车专用服务设施三类。在国外,很多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设计规范,用以指导各级公路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干线公路服务设施的功能、定义、规划、建设等研究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美国在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美国将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划分为七种类型,包括观景平台、游客中心、野炊区、旅游纪念品商店、野营区、餐饮服务设施及住宿服务设施[3],并围绕这七种类型的服务设施开展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的来看,虽然我国学者近年来针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仍然停留在探索层面,所提出的服务设施分类及设计内容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并缺少相应的理论分析。本文将重点从理论层面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及分类进行探讨,尤其是对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对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进行梳理,以期推进交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旅游公路是基于传统公路之上,特指能够有效连接重要旅游资源或高价值景区景点的公路,也包括其自身或廊道内具有较高自然、文化、考古、风景、历史、游憩等特殊品质的公路。旅游公路在满足游客基本生理、心理及安全等需求的基础上,还应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与景观感知,温馨、舒适的服务设施[8],清晰、完善的解说与指示标识,以及贴近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的高标准、人性化服务。新时期的旅游公路是一种更经济、更直观、更深刻的旅游体验方式,是线性旅游目的地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是指在旅游公路路侧一定廊道辐射范围内设置的可供出行者短暂休憩、停留的场所,是统一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且与旅游公路主题密切相关的固定场地,是新时期旅游交通实现“主客共享”理念的主战场[9]。在该场地内,根据实际需要,可提供购物、餐饮、住宿、加油、休闲游憩、如厕、拍照等多项功能[10]。
根据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辐射范围和服务对象,可将其分为广义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和狭义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
广义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是指旅游公路路侧廊道内能够提供集散、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功能的区域或场地,这些场地不一定紧邻路侧,而是利用沿线已有设施,如旅游公路周边的城镇、村庄、农家乐等提供相应的服务。
狭义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是指紧邻路侧设置的,满足出行者短时休憩、如厕、加油、拍照等功能的区域。该区域一般由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场地并负责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
(1)交通特征
交通是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基本功能,满足旅游出行车辆临时停靠、休憩、加油、车辆检修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2)游憩特征
游憩是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最核心的特征。通过在服务设施中提供相应的游憩设施,丰富多样的游憩活动,以及服务设施周边优美的特色景观,满足旅游者及当地百姓在此驻足游览、休闲、娱乐的基本需求。
(3)生态特征
旅游公路受益于其廊道内具有较高品质的生态资源,故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也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应着重保护和体现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周边的生态价值,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4)产业特征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是旅游公路与外部空间联系最紧密的区域,通过该区域设置的农业、旅游等产品,能够在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周边形成旅游产业经济带,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
(1)源于满足游客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
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多数是通过公路完成整个旅程。因此,公路沿线的配套服务设施既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生理需求,即提供吃、住、购、娱等,又要体现便利性,使旅游者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还要注重功能的多元化,要让旅游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满足游客对旅游公路沿途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源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的需要
旅游公路周边往往蕴含较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但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扶贫脱贫需求比较强烈的区域。因此,在旅游公路沿线设置服务设施,可以使游客接触到更多的地方特色产品并促进消费,以此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扶贫的目的。
(3)源于旅游出行者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深度参与百姓生活的需要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游客更愿意进入那些主要面向本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和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些共享的空间,游客得以最大限度地体验目的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而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正是道路沿线与周边村镇沟通和交流最直接、最密切的区域,也是与旅游产业融合最深入、最彻底的区域,能够充分满足游客感知和感受地方文化和当地生活的需要。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形成机理示意图
根据公路技术等级、界限范围及配套设施等要素,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可分为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和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两大类。这两类服务设施各自承担相应的服务功能,共同构成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体系。
高速公路因其封闭性、便捷性等特点,在我国承担着大量的中长途运输任务。同时,部分高速公路因串联了高品质的景区景点而具备旅游运输功能,且因其独特的封闭性,无形中成为一个“虚拟的大型旅行社”,充当了把大批量游客直接运送到景区景点的重要角色。根据服务目的、功能需求及配套设施等要素,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可分为服务区和观景停车区两类。其中服务区又可分为旅游主题服务区和旅游特色服务区两类。
旅游主题服务区重点关注红线范围内服务功能的品质提升,通过结合区域文化,设置一定的特色主题,满足餐饮、购物、住宿、游憩、娱乐、咨询等基本旅游服务需求,将服务区本身拓展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特色服务区重点关注服务区红线外旅游功能拓展,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需求外,重点将服务区与周边旅游资源包括景区景点充分结合,将服务区打造成景区的一部分,实现服务区成为“景区新大门”的全新定位。
观景停车区是高速公路沿线结合观景需要灵活设置的设施场地。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可在路侧适当区域、引出的复线、特色大桥桥头、互通区及收费站管理中心等位置因地制宜布设。
从服务目的、功能需求、配套设施及占地规模等要素出发,可以将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划分为旅游公路服务区、公路驿站、慢行驿站、观景区、港湾停车带和露营地六种类型,具体划分方式见图2,各类型示例详见图3~图8。
(1)旅游公路服务区。旅游公路服务区是指在旅游公路沿线结合已有养护道班或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改造的公路服务区。该类服务区以满足基本公共出行服务为主,不拓展新增占地,主要满足来往车辆短暂休息、车辆基本维修、如厕、购物、了解沿途出行及旅游资讯等需求。
图2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类型划分
图3 G108国道(陕西段)公路服务区
图4 浙江台州花前驿站
图5 青海俄堡至祁连旅游公路沿线设置的停车港湾
图6 青海俄堡至祁连旅游公路阿柔乡停车区(观景平台)
图7 某慢行系统驿站
图8 某露营地
(2)公路驿站。公路驿站是旅游公路重要的服务设施,主要为沿途车辆服务,设置在旅游资源价值较高路段,除为旅游者提供完善、优质的综合服务外,必要时还承担交通集散和转运功能。
(3)慢行驿站。慢行驿站设置在慢行系统沿线,是根据旅游者生理及心理需求,结合距离及场地条件,为骑行及步行者短暂休憩提供的必要服务设施。根据需要及场地情况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将驿站与观景平台合并设置。
(4)观景平台。观景平台适用于场地面积相对较小的区域,是结合临时停留观景需要而设置的服务设施。其内部没有大体量的建筑,仅有观景亭等小型景观建筑、信息解说亭和信息解说牌等辅助设施。
(5)观景港湾停车带。指旅游公路路侧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加宽区域,满足车辆临时停靠、短暂休憩及拍照等需求。其内部仅设置信息解说牌及垃圾桶即可。
(6)露营地。露营地是结合沿线赏景和游憩活动需求而设置,主要供自驾车停留和开展游憩活动时使用。露营地可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公路服务设施合并。
游憩服务设施是实现风景道游憩和体验功能的重要场所,是推广和宣传风景道品牌形象、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感受与体验[3]。总体来看,美国风景道沿线游憩服务设施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形式上分为独立设置和组合设置两种。其中,观景平台主要为独立设置,而大部分的游憩服务设施则采用组合设置的形式。在组合设置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功能的需要,往往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二是在组合设置中,如果内部包含的服务设施类型较多且服务功能较强,则易形成大型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但该类型的数量相对较少[11]。
结合风景道的线性空间特性以及旅游者的主要出行方式,美国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中较少设置体量大且位置固定的设施,而更多倾向于设置规模较小、可拆卸、可组装、随机性大的设施,体现了灵活、便捷、可持续的设计理念[12]。美国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前期的规划与设计,在设计中遵循的是尊重自然和历史文化、尽可能充分保护和利用资源、简洁朴实、灵活运用指标等原则[13-15]。
原则一:充分利用,减少新建。充分利用原有或原规划的公路服务设施、管养设施(管理用房、道班等)、沿线景区设施、村镇设施、闲置设施等资源,尽可能减少新建工程,以达到资源集约节约的目的。
原则二: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交通需求特征,因地制宜采用差异化设计,服务多层次需求;在不违反规范规定的前提下,灵活设定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功能和规模,使旅游服务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原则三:功能适当,适度超前。既要立足实际,规模适当,避免资源浪费,又要有适度超前意识,在观念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手法,在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满足发展需求。
原则四:文化融入,特色鲜明。服务设施设计要最大限度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注重对地方文化的提取和发掘,将文化元素较大程度融入设计之中,推行差异化、地域特色鲜明的服务设施设计,全面提升旅游公路品位。
3.3.1 各类型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布局上应灵活开放、依山就势、顺应地形。可考虑与地方交通联系,打破过于规整的布局形式,实现服务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空间格局。服务区用地不限于固定轮廓形状,可不拘一格,根据服务区不同的主题定位,结合地形、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布设。应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建设模式,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本地区旅游资源和公路状况,结合地域特色,提炼景观元素,选择适宜的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类型。
各类型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点详见表1。
表1 各类型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点
3.3.2 各类型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设计方法
(1)服务区旅游化设计方法
①旅游主题服务区
该类服务区选址往往毗邻优质旅游资源路段,其设计目的是通过结合地方文化及周边特色旅游资源,提炼一定的特色主题,将该类型服务区打造成具有一定文化主题或旅游主题的服务区,使服务区本身就成为一个旅游吸引物,成为高速公路沿线吸引大批量客流的新景点。此类型服务区中比较典型的有全国首个恐龙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芳茂山服务区,以及日本小王子主题的寄居服务区(Parking Area,PA)。
该类服务区往往不需要新增占地,而是充分利用服务区已有用地即可。但是在服务区特色主题凝练与展示、服务区建筑外观设计与装饰、服务区内部景观营造等方面要有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处理。
②旅游特色服务区
该类服务区的设置重点是考虑服务区如何与高速公路沿线特色景区合并建设。其设计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服务区与沿线特色景区紧邻,在功能上可作为景区、园区的一部分,作为景区新入口及车辆集散转运场所,在布局上与景区紧密融合。这种布局模式下,服务区本身的场地面积不必增加,仍维持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相关要求,因旅游而产生的其他功能需求则放在景区、园区解决,服务区仅承担停车换乘、信息咨询、门票购买等功能。
二是服务区作为景区的前置引导区。在这种布局模式下,景区距离高速公路线位有一定距离。利用高速公路连接线,引导游客通过服务区直接转至附近具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景区,服务区作为景区的引导中心,位于连接线附近,但不紧贴高速公路主线。服务区内设置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安排景区专线环保车。游客到达该服务区后,在进行旅游咨询后,通过换乘不同景区的专线环保车,到达周边的特色景区景点进行游览。
(2)观景停车区设计方法
观景停车区主要设置在高速公路路侧或引出的复线中,功能是引导游客在高速公路周边赏景、游憩、休闲、体验等。主要有以下四种设计思路。
一是观景停车区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展示地域风情与特色。即通过在特色旅游资源处设置观景停车区,将游客吸引至此,将最美的风景展示给游客。
二是观景停车区与景区新大门相连,实现高速公路送客上门。可在高速公路沿线的观景停车区附近设置新的景区大门,通过高速公路这一“虚拟的大型旅行社”实现送客上门,并在观景停车区内布设公路与景区共用的停车场。通过高速公路进入景区的游客可享受门票折扣,景区得到的额外收益未来将与交通部门共享。
三是观景停车区与当地特色小镇相连。高速公路沿线设置观景停车区,使游客到达之后能够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前往周边的景区、景点,包括周边打造的特色小镇等,从而实现高速公路对周边资源的辐射与带动。
四是观景停车区与当地特色产业相连。高速公路沿线设置观景停车区,使游客到达之后能够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前往周边的特色产业园区,参与各类手工制作等体验活动,带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并以此延伸产业链条。
根据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分类,其服务设施设计要点如表2所示[16-17]。
表2 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要点
表2 (续)
在进行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进行整体空间布局时应分析全路段的重要交通节点、旅游节点、符合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服务节点及景观视觉节点等,综合考量各类服务设施的设置位置及数量。
(2)服务设施的设置规模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有关规定,统筹考虑公路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及旅游客流等综合确定。应结合旅游公路的功能特点,从旅游者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交通量及旅游资源、旅游业态发展等情况,使计算得出的设施规模更加符合旅游公路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出行者的真实需求。
(3)正常情况下,路侧服务设施考虑为单层、平面设计。如遇特殊路段,在路侧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设置为双层或错层(充分结合高差),以体现设计的灵活性和与场地的融合性。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作为旅游公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对于提升旅游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和项目建设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对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及分类进行分析和梳理,创新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旅游服务设施的类型划分及设计要点,并对普通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但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拓展旅游功能时,往往会遇到部分服务设施设计理念和技术指标与现有标准规范相冲突、设计方案受制因素多(如土地和资金问题)、基本建设程序无先例可循等难题,这些新矛盾需要在新时期交旅融合的进程中通过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规范、畅通审批流程等措施不断破解,以加速交旅融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