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格 李云霞
【摘 要】现代社会,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的。良好的素养、渊博的才学是从阅读书籍中来的,必须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夯实基础。初中生所处的这个年龄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阶段,应该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让人难以乐观。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兴趣;指导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即相对于课堂内教科书而言的课外的读书活动,它包括一切可以在课堂外接触到的阅读方式,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信息。它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现代社会,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史其实就是一部阅读史。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博览群书的。我国古代就有名人说:“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这些名家的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素养、渊博的才学是从阅读书籍中来的,必须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夯实基础。
1.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我们课题组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他们在星期天与节假日里进行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变种,受到外界因素很大的干扰,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阅读倾向的偏差。
现在的中学生喜欢读哪些书呢?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眼下的言情、武侠小说已不再是港台式的天下,大陆产的这类作品也是扑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都让初中生读得入迷。最近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些另类书籍,也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
3.没有制定读书计划。
课外书籍浩如烟海,鱼龙混杂,并非每一本书都对中学生有价值。由于中學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不注意加以选择,这是没有计划的读书。很多中学生因为读书没有计划,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且使读书缺乏系统性,读书效率不高,结果只是吸收了些杂乱无章的东西。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如果有科学的、完整的计划阅读一批有质量的书,肯定会使他们受益匪浅的。为此,教育部颁布最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这种推荐是有计划的阅读,需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4..阅读不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的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当提起笔写作文要旁征博引时,不能引出个子丑寅卯;当与别人辨论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刮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没有写读书笔记。
这些情况,说明当前学生的阅读存在阅读面窄、阅读方法不当、不懂选择阅读内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就是要探索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发挥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所具有的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阅读甚至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是今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
所以,我们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拓展学生读书的视野,在广阔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注重学生心灵的浸润,引领学生在读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初中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指导的研究》(ZJYKT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