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支持

2020-09-06 07:55杨璐吉同岳朱静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思想素质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

杨璐 吉同岳 朱静欣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凝聚出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宝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中国传统文化再次被世界熟知,甚至兴起一股国学热潮。将对此类现象展开深入分析,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帮助与支持,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提供理论支撑,从而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思想素质,资源支持

一、引言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正确的三观,即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中华经典作为中国民族传承至今且长期兴盛的精神支柱,其自身的优越性本无可置疑。尤其是在人文精神、伦理道德、价值观教育方面极为突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人的伦理道德、精神境界、文化品质等的提升,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与历史属性。这对于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二、传统文化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具意义的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为国民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营养[1]。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培育出了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蕴育出中华儿女厚重坚实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大地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永久家园,统一国家是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自尊、戮力同心的强大根基,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精神相通、心心相印、价值趋同的牢固纽带。其实不管什么文明都有自己传奇文明史诗,而能在其中传承千年仍经久不衰传扬至今的传统文化,就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并且不会因为古老而过时,反而会在时间冲刷中越发纯粹,就如同哲学中常说的存在即使真理。中国中山大学教授任建涛将经典概述历史的筛选与沉淀,认为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拥有浓厚的历史的沉淀,而其所说的历史沉淀,不仅仅是说经典是一个经历了自然的历史过程的筛选与过滤而突显出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更说的是经典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仍然保持自己弥久常新的历史当下感[2]。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就是在将构建跨越古今的桥梁,通过思想的碰撞学习圣贤的智慧,将素质教育耸立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传统儒家文化对于理想价值观做出了有效诠释

大学生作为一群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体,必须树立起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而在当今信息流通进入快捷时代,各种博人眼球的流量知识环绕大学校园,缺乏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考验,生动有趣却又毫无营养。极易对一些初入社会,三观转型未完全稳固,缺少分辨能力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一种广博精深知识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传统儒家作为中国主导思想历史悠久,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若将其中精华部分与大学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不仅在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精神指导,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同感。新时代,我们提出担当有为,勤奋学习,努力做新时代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将个人前途与休国家命相关联系,将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青年使命。而在历史上儒家对于青年早有定义,以我国北宋著名儒学大家张载所写的横渠四句为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仗工整,文采斐然,浑然一气,词句之间家国情怀自然流露,写出了文人的风骨与豪气,使人不禁热血沸腾。而这与当代提出的青年应有的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殊途同归。

四、传统文化是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传统文化元素进入教学内容并非新方法。在一些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教师经常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融入教学中[3]。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较为强制性的校规校纪长期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具体规范。而规章制度就是将它条例化和简单化,遵守校纪校规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把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但是一旦进入社会,这种规范的强制性突然宽松,也极易引发价值观上的放纵与妥协。这时大学的价值观教育就起到了过渡性的作用,通过在大学思政教育加入传统文化的素材,借助传统文化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众多的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追求一种路不拾遗,天下大同的社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儒学,注重人的价值伦理观念,考虑个人与个人,家庭与家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处关系,希望找到处理人心和道心、人情和人义、天理与人欲等世间万物关系的方法。有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即人应有公德意识和公共意识。只要人们发生社会联系,这个追求就不会改变,也不应改变。孔子“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依然是中国人的追求,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有梦想就能创造、敢奋斗、善团结,就不畏山高路长。“天下为公”是人生的方向、社会的方向,是人类的大道、世界的大道,也是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而这些不同的认识,就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好中国数代人不断积累与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用五千多年沉淀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助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落实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徐甲.文教资料.2021.

[2]经典的替代及其条件—从儒家经典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关系切入[J].任劍涛.江苏社会科学.2003

[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策略分析[J].冯秀环.科教文汇.2020

猜你喜欢
思想素质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
论企业青年员工思想素质的培养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班主任素质与学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