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艺为人民服务

2020-09-06 07:46项阳闻婧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人民文艺以人为本

项阳 闻婧

【摘  要】列宁一文指出"这是现实在现代人的内心意识环境中的一种反映,现实在现代作家们的头脑环境中的一种反映,不是那么机械的、僵化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复杂的、曲折的、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作家或者艺术家在力求反映中国现实生活时,总是其中包含着自己对中国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感受和评价,总是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文艺的独特性还表现在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现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文艺的表现形式多彩纷呈,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人民的生活中充满了各色的文艺表现形式。纵然,文艺作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与独特的文化发展方式特色,我们仍依然可以清晰看到马克思现代文艺观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中国人民的日常现实生活,文艺作品的主要受众对象是广大的中国人民基层群众,马克思的现代文艺观与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文艺、人民、服务、权力、精神、以人为本

"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作为当代中国化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文艺理论的基本核心,也是毛泽东中国文艺思想的基本核心。毛泽东于1942年5月1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文论家的主要理论思想资源和中国中国革命的实际发展情况紧密结合讨论起来,对于革命文艺主要表现是为人民群众精神服务予以充分肯定,将革命文艺为表现人民精神服务的基本观点关系作为毛泽东革命文艺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的问题提了阐述出来。毛泽东的《讲话》从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两个人的角度上来讲述中国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一种思想观念:一则这是一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利益服务;二则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一种方式,也许这就是说的文艺创作要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文艺观的主体,同时也是马克思文艺观的核心所在。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文艺观与中国的革命历史发展不谋而合。近代中国的革命斗争中,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赢得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建国后中国依然坚持延续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的绿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依然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绿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是应有之义。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具体化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现代文艺观也不断地地增添了新颖的内容,现实地丰富和促进发展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文艺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中国的经济已迈着稳健的步伐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现代化,同时,中国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在物质丰足的同时,人民群众更多地关注到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面对变化着的人民群众需求,需要做出与之相应的文化供给,而引领中国人民的文艺观在内容上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难题。中国的文艺现状,出现的复杂局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亟需改善的重要课题,同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深思并做出应有的改善。

在过去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我们没有深入去考虑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多在文艺范围内对于文艺自身的发展进行考察,缺失了生产关系中意识形态的维度。因此,我们接下来要以人民性为切入点,分析论证文艺观与人民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在被迫打开国门的半殖民压迫和大工业化的侵袭的两面夹击中艰难前进的。从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建国70周年,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国家的独立,从百废待兴的荒芜逐渐迈入现代化的大门,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大步向前的,精神文明的文艺建设也需跟上中国社会的现实步伐。在外中国有西方霸权文化的虎视眈眈,在内文化更是错综复杂。故而中国文艺观的建设是困难而复杂的,同时,文艺创作的主观性也会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因此,中国的文艺建设更需要中国领导人的带头作用,从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观到新时代习近平的文艺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建设对中国社会有着溯本清源的作用,中国化的文艺观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发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文艺理论是对实践生成语境下的人民的本质的深刻理论认识,是人民的研究与文艺理论研究的统一。其研究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国情,对中国的文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点明方向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授权给政府的,因此,国家权力的服务对象即无产阶级与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国家的权力对象确立了中国党与政府的行驶权力的宗旨与目的,即真诚笃实地为群众着想,诚心实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人民谋福。

在认识层面上,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作品扩充自身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视野。精神层面上,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培养人良好的精神素养,从而在内在上提升修养。教育层面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加强人的社会认同,推動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相同的文艺观能够团结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整体发展。

21世纪,中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发展等重要国策的同时,文化作为支撑和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论文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李鲁平.《文学艺术的伦理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道德建设》[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季水河.《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朱立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M].中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姜守义.《马克思主义文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人民文艺以人为本
1942,文艺之春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