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叫卖的父亲

2020-09-06 14:04唐泽明
飞天 2020年9期
关键词:泥工叫卖声柿子

唐泽明

父亲出生于1947年,今年已经是七十三岁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为了生计,年过知天命的我还在千里之外打拼。按照预期,要等到退休后,我才能陪在父母身边。眠思梦想,彼此的关爱只能在每天的电话声中传递。

好在父亲的身体好,在没叫母亲帮手的情况下,他不仅种了三亩多水稻和两亩多旱土作物,还管理了一片自家的果园。当桃子熟了、柿子红了,父亲便用箩筐挑起水果,沿着乡间的小道,走村串户,一路叫卖。生活在大山里,亲情浓酽,方圆十里八村,大多能攀上瓜藤柳叶亲,如姨爹爹的老表、舅爷爷的外甥等,都能扯上亲戚关系,就是邻居的娘家,也会把你当亲人看。听到父亲的叫卖声,他们或多或少会照顾父亲的生意,还在邻里之间义务帮他促销;有的还热情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喝酒。父亲挑担叫卖水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哪家要什么水果,他一清二楚。因此,他的水果不愁卖,乐此不疲。

父亲卖水果回来,经常向母亲做“汇报”,如送了二舅阿嬷十个柿子、四姑奶奶三个橙子等,与母亲一起分享送水果的过程,并告知她们的健康状况。其实我也知道,父亲挑担卖水果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可能是他在享受这样一个过程,或许是他借此机会锻炼身体,亦或是他想借用他的脚步和叫卖声来维系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那种质朴的乡情和亲情。

去年国庆节,我三姨家新居入伙。我们商量好,父亲在家摘柿子,等一个提前预定的人来取货,我则驾车陪母亲去到二十公里外的三姨家喝喜酒。当我们回到镇上,却意外地碰到父亲挑着一担满满的柿子在叫卖,原来是预定柿子的人忽悠了他。担心柿子过了夜不好卖,他下午四点钟才出门。我们遇到他时,已经快五点了。当天是圩日,但早已散场。很快就要天黑了,我为父亲今天的生意捏了一把汗。将母亲送回家后,我立即驱车往父亲卖柿子的大概方向寻找他。我担心天黑了,他挑着重担走路不方便。当我在许家老院子找到他时,他正在处理尾货。四十个金黄的大柿子,二十块钱就被他卖掉了,比平时少了一半的价钱。我问他怎么这么便宜,他說,自己种的,没花什么本钱,卖了就是钱,总比没卖好。我听了很是心酸。联想到自己平时的开销,自责的心情涌上心头。当时就有人取笑他:“你儿子开奔驰,你却挑担担,你是何苦哦!”父亲呵呵一笑,幽默地说,他的奔驰车没有我的“11号车”方便。我想走田埂就走田埂,想走山路就走山路。而他的车就走不了,在我们农村不适用。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轻时候的父亲虽然长得不高,但非常结实,力气也大,挑上两百多斤的担子行走如飞。同时,父亲的脑瓜子也灵活,泥工、木工、瓦工、篾工,每一样都是拿得起,放得下,是村里公认的能工巧匠。再说了,父亲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初中生,说起来与大哥及我都是校友,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个文化人。可由于历史的原因,父亲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才能。年老了,他还在感慨:没有赶上像你们这样的好时代、好机遇,不然的话,我的命运也要重新改写。不过也是,在小的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泥工,或是木工;去主人家做事,每天有好吃喝,讨婆娘也容易。哪承想,改革开放使我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能像今天这样过上知足常乐的幸福生活。忆苦思甜,我们三兄妹十分感谢勤劳节俭的父母。在那样一种偏僻、穷困的环境下,让我们得以读书改变命运,实属不易。为了挣钱,父亲与堂叔名二爷一起去过广西挖磨刀石。挑着一百多斤的石头风餐露宿,挨家挨户去叫卖;也曾跟村里的人去卖陶罐(瓦货),一路吆喝在乡村田野。装陶罐是一门学问,有点类似于俄罗斯的套娃,大缸里装小缸,小缸里放小罐,一担瓦货里有不同型号的水缸、酸菜坛子、油罐、盐罐等家用陶具。有些人家想买瓦货,但苦于拿不出钱,父亲则用变通的办法,让他们用米或是黄豆来换。因此,他的瓦货担有时候是越卖越重。父亲的嗓门本来就大,他那拖着长音的“坛——子,罐——子,酿——酒——缸”的叫卖声在峡谷的山冲中久久回荡。让我印象最深、现在回想起来几乎还要落泪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每天去山高坡陡的“白泥山”挑白泥(陶泥),来回就是五六里路。从凌晨鸡叫头遍起床,到晚上踏月而归;负重下山。每天要走十来趟,肩膀上的老茧是一层叠一层,其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的家境现在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除了我是一个老打工仔外,大哥和小妹都是小有所成的生意人。后辈也秉承了“耕读传家”的家风,大多学有所成。年老的父母应该可以安享晚年了;我们兄妹也跟他们谈过好几次,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理直气壮地说:“只要还能动,活一天就要好好做一天。”

家乡的大山是朴素的,它传递给我的是一种气势、一种内涵、一种奉献。父亲挑担叫卖,一肩挑起生活的重担,一肩挑起家庭的梦想。他用山一般的脊梁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悠长的叫卖声串成一首砥砺前行的诗歌。

责任编辑 王文思

猜你喜欢
泥工叫卖声柿子
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
在小班创意泥工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的实践
秋落柿子红(油画)
午后的叫卖声
浅谈农村幼儿园泥工活动的价值
捡柿子
来自柿子的烦恼
清晨的叫卖声
记忆深处的叫卖声
自己熟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