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记者罗燕
自从开始接触一些在线教育机构,我的手机便经常接到各种推销电话、短信,微信朋友圈也总是这类推送。
有些机构是我留过电话号码的,但大部分是我没听说过的,我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精确地得知我的联系方式和孩子情况的。
为了做这组在线教育的报道,我体验了一些线上课程,也让孩子试听了一些课程。面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暑期热战,我清楚地知道,我们成了各类流量的一分子了。
跟万千妈妈一样,我在海量的课程中不知如何选择,甚至泛起一阵阵焦虑。很多客服非常敬业,反复给我打电话,“孩子再不学就迟了”“孩子小,不懂事,你为什么不推他一把呢?”“倒计时最后一天,我们就要涨价了……”
在梳理各类案例中,七彩熊“打卡0元学”事件让我印象深刻。七彩熊为了降低打卡完成率,擅自加大了打卡难度,让很多认真打卡的孩子非常沮丧,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很多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打卡的用户还是拿不到返现,怒而在网上维权。其实他们气的应该不是那300多块钱拿不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和被愚弄的感觉。
当然,线上课程的体验并不都是糟心的,有的课程确实设计得很好,尤其是一些动画效果让孩子很喜欢,这是线下课程难以做到的。
期待线上的精品课程能越来越多,那样的课程不用打流量战、价格战,在用户的学习中就能形成好的口碑,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
希望在线教育机构都能明白,每个流量数字后面都是一个孩子,他牺牲自己的游戏时间,冒着损害视力的风险在这里学习,要让他收到真正的學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