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的痛点,从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以及搭建内销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企业的十项具体措施。出口转内销成为今年稳住外贸基本盘的主要抓手之一。
国家力挺出口转内销,稳住外贸基本盘
时至今日,“出口转内销”再度成为热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贸业务受到了疫情影响。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年时间,中国的防疫工作成效显著,但国外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这无疑对中国的外贸造成极大冲击。
向来,投资、消费、外贸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不少国家和地区陷入停工停产、停商停市危机,直接导致产业链供应受制,商品流通遇阻,外贸经济遭受冲击。在此背景下,作为外贸进出口大国,出口这辆“马车”有些跑不起来了。大到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小到国内外贸企业生存问题,不容乐观。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受疫情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1.54万亿元,下降4.9%。其中,出口总额6.2万亿元,下降4.7%。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境外疫情影响较大,服装、箱包、鞋、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合计下降20.3%。而国内一些外贸企业订单不足、产品滞销、产能下降,甚至面临生存考验。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出口受阻并不代表企业们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内销渠道若能打开,发展空间依然巨大。”艾媒咨询创始人CEO、艾媒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称。
刚刚过去的“618”全民消费狂欢,见证了强大的消费潜力;近期落幕的广交会上,约2.6万家外贸企业通过“云端”谈生意,利用新形式实现出口转内销和继续扩大出口。张毅说:“可见,危机之下,政府搭平台,企业谋创新,仍能赢得商机和发展空间,开辟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国有14亿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张毅指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十分适合出口转内销,而出口转内销又可以反过来刺激抑制已久的消费活力,两者相辅相成。再者,出口转内销,救急之下内含长远发展之计。
张毅分析,短期看,鼓励出口转内销,是特殊时期破解外贸困境的必须。这有助于企业减负和增收,尽快把现有的产品卖出去,促进资金回笼,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危机。长期来看,这是中国打造内需为主、内外需相互促进格局的必然。
“疫情之下,推动外贸企业转内销,通过内外标准有效对接,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但可以为外贸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也将进一步加速扩大内需的进程。”张毅表示。
“三同”打通堵点,解决标准不一问题
“出口转内销听上去似乎不难,外贸企业历经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产品质量通常比较过硬。但国内市场早已不是缺少优质产品的时代,要实现转换并不简单。”张毅称。
6月30日,商务部针对该《意见》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有关内容。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杨国良在发布会上表示,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着部分产品国内外标准不同的难题。他举例道:“比如出口欧美的服装尺码与国内标准不同,款式和国内市场需求也有差异,转内销时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或改造。部分出口产品转内销往往涉及品牌商标问题,需要得到外方授权等。”
针对企业面临的国内经销渠道不畅,国内外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意见》提出要促进“同线同标同质”(下称“三同”)发展,支持企业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扩大“三同”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
杨国良称,《意见》提出的举措有利于解决内外销产品标准不一致问题,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出口受阻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也兼顾保障了国内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推动扩大“三同”产品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转内销标准衔接问题。从长期看,这也有助于推动内外销产品标准统一,更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发布会上介绍,“三同”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此前主要是在食品领域。随着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现在又将“三同”实施范围扩大到一般商品领域。而且是“就高不就低”,大大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
“在促进‘三同的过程中,已有显著效果。但‘三同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机械地追求统一,要在产品本身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促进‘三同。”白明指出。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二级巡视员何小群在发布会上透露,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的定位和责任,出口企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建立实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持续符合中国和出口目的国(地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
多举措支持出口转内销,助力消费升级
除了商品需要符合标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外贸企业较为缺乏国内市场营销经验。《意见》聚焦企业突出困难,从三方面提出10条举措,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
在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意见》提出3条措施。一是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简化内销产品认证程序,简化企业办税程序。二是促进“三同”发展。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支持外贸企业做好知识产权授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等工作。
“上述举措有利于解决内外销产品标准不一致问题,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出口受阻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也兼顾保障了国内消费者的知情权。从长远看,这也能更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杨国良称。
在多渠道支持转内销方面,《意见》提出3条措施。一是搭建转内销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引导主要步行街组织开展专题活动,组织大型商业企业开展订单直采。二是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重点结合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组织对接一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引导外贸企业参与工业和通信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引導外贸企业研发适销对路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充分利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上述措施主要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步行街、大型商业企业以及知名展会等渠道优势,推动产销对接。同时,支持外贸企业抓住当前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促进工业品出口转内销。另外,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外贸优质产品转内销,满足和带动国内消费升级。”杨国良分析。
今年618期间,天猫首次开设“春雷计划—外贸转内销”专场。6月1日当天,参与活动的外贸店铺数量同比增加34%,外贸转内销商家成交金额同比增长66%。张毅认为,在国内做生意,涉猎电商领域必不可少,电商平台为外贸企业推介产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在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等支持方面,《意见》提出4条措施。一是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符合条件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加工贸易企业,最迟可在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二是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三是加大保险支持力度。支持保险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保险增值服务。四是加强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
“上述措施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降低转内销成本。针对转内销企业面临的账期长、占用资金多、结算风险高等问题,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信贷支持,做好转内销相关业务培训、宣传推介、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杨国良指出。
疫情之下,出口转内销已成为今年稳住外贸基本盘的主要抓手。在全球外需疲软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是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也是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