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窥见“不堪的角落”

2020-09-06 13:31张可驹
音乐爱好者 2020年8期
关键词:角落音乐

张可驹

近年来,红起来的国产剧不少,但真正在人气与品质方面双丰收,叫好又叫座的,就实在非常有限了。也正因为如此,2020年6月播出的网剧《隐秘的角落》爆红,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国产剧。早在播放之初,就已经有颇具影响力的公众号指出,虽然2020年刚刚过半,但目测该剧斩获“年度最佳国产剧”的称号,已是无多少悬念的事了。

一部杰出的电视剧,配乐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隐秘的角落》也是如此。

“能来点阳间的音乐吗?”

极少追剧的我在迫不及待地追完全剧之后,委实感叹其多方面的成功。配乐不仅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醒目的部分。事实上,该剧也是近十年中少有的原创配乐引发观众强烈关注的电视剧。这些年的网红剧有许多,话题之作也有一些,可你看到哪部作品的配乐引发热议?而《隐秘的角落》却因其原创配乐风格中高度的个性,让观众获得了很强的刺激性体验。

通常来说,配乐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处于微妙的位置。除了某些经典配乐让人长久回味之外,专注于配乐的往往是电影迷,或是爱乐人士。换言之,就是乐于进行深度欣赏的人。但《隐秘的角落》中的配乐则不然,它们强有力地“掠夺”了观者的注意力,同时又尽职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配乐确实带给人启发,能让观众反思很多对于“配乐”而言可说是本质的东西。

《隐秘的角落》中的配乐风格相当现代,常常是不突出旋律,而以声音的“效果”抓人,为剧情服务。有人调侃为“能来点阳间的音乐吗?”,也有人干脆称之为“阴乐”。本文并非着眼于剧中配乐的具体风格,而是从一种对音乐整体性的成功运用来观察,看看《隐秘的角落》一剧配乐思维的亮点。

白化的剧情中,处处有阴影

成功的配乐总是建立在完整的戲剧构思之上。《隐秘的角落》之所以这么成功,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你会发现它的配乐其实真的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就是因为用在了点子上。全剧的音乐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固定的开头动画的配乐,剧情中的配乐,以及片尾曲的选择。《隐秘的角落》并没有选择固定的片尾曲,而是差不多每集都搭配了不同的音乐(有些则没有配音乐)。这样的做法固然是别出心裁的,也有剧情方面的考虑,但整体而言,还是相对独立于故事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前两类音乐则完全是根据作品设计,定下作品的基调,提供一些最关键的推动或暗示等等。而这一切设计的开始,无不围绕着《隐秘的角落》的剧情。

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隐秘的角落》改编自悬疑小说《坏小孩》(作者:紫金陈)。一言以蔽之,小说原作是一部极充分地挑战人性黑暗面的作品。因此,在这部电视剧的预告阶段,很多人都在猜测剧本究竟会做出怎样的改编。因为依照原作的情节,直接照搬而能过审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当《隐秘的角落》最终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如果以原作为参照的话,可说是“白化”了很多很多。电视剧大量减去了小说中的黑暗面,情节方面改动颇多。但这是否使作品的魅力受损了呢?未必。揭示人性黑暗面的悬疑之作,固然有独特的吸引力,但紫金陈这部作品对于黑化的内容实在过度堆叠,行文也不乏粗糙之处。改编虽然更动甚多,可是从剧本的设计到具体演出的实践,都堪称精美用心之作。相对于原作的粗糙气质,电视剧反倒是提升了品位。况且那有时“为黑化而黑化”的堆叠,电视剧将其淘洗殆尽也不失为“净化”了原作。

不过,《隐秘的角落》既然选了这样的故事来展开,自是有其独特的用心。剧本改编虽多,但对原作的“核心精神”以及整个故事根本性的发展,都并未扬弃。更有甚者,“角落”这个概念本身,正是电视剧最呼应原作之处。妙的是,编剧在忽明忽暗、虚实相接的一番更动之后,偏偏于结尾之结尾揭开那个角落的盖子,让观众明白电视剧之于小说,仍是万变不离其宗。这样的改编,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美学的提升。总之,以白化手笔汰去表面的黑暗,复以草蛇灰线撕开表面的温和,就是该作改编的核心思维。全剧的配乐也基本上就是为这个大方向服务的,并且相对来说,是为后一方面服务得更多。

关注角落的音乐,虚实结合

从外表来看,主人公朱朝阳是他小环境里的人生赢家。在初一的年纪,成绩稳居年级第一,似乎也不是维持得太费力。但事实上,由于性格不是很适合融入集体,他受到班上同学的排斥,也有自己的父母离异带来的家庭问题。结果在暑假,比他境遇糟糕许多的朋友严良带着他在福利院的朋友普普突然来访,之后他们一同意外目睹了一场谋杀。乍看之下,这会顺理成章地发展为一个结合少年侦探团风格的悬疑故事,未必适合诡异的配乐,事实却不然。

在小说原作中,三个小孩最初碰面时,从福利院逃离的两人就带出了许多极为黑暗的内容,非常直接地暗示了小说之后不会是单纯的小孩子的冒险故事,否则不会这么开头。如前所述,电视剧对很多内容做出了净化,然而片名所提出的“角落”,其实是指人内心中的某些区域。哪怕没有原作中那令人窒息的黑暗,导演与编剧的意图,也是由明面而转入深层,专注于角落,而这些角落是从故事一开始就存在了。配乐的用心实为切题,就是为了指明那样内在的洞穴。

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也特别激发争议之处,恐怕就是《隐秘的角落》中的原创配乐往往很少以旋律性的面目出现,而大多构成一种氛围的暗示,展现相当诡异的氛围了。甚至在少数情况下,剧情好不容易出现温暖时刻,配乐与之呼应,也令旋律渐渐清晰的时候,观众也分明能够感受到其中有很多模棱两可的东西。

观剧以前,有人向我提到这部作品在配乐方面真是走得比较远,我在观后则明显意识到:相对于配乐本身的风格,电子音乐或其他,真正在第一时间“侵袭”观众的陌生感,恐怕是来自那种方向不明确的特质。单纯的提示情节、气氛,或是对感情戏做出渲染的配乐,自然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这样的手法有时被用烂,或成为单纯的老套,观众也不会感到很惊奇。而《隐秘的角落》中高度侧重于暗示性的配乐则不然。人们在对那种效果感到不适的同时,如果仔细关注剧情,会发现当种种晦暗、艰涩的暗示性效果“虚实结合”之后,我们就看到了第一印象中忽略的许多东西。“虚”的是针对人物内心的暗示,“实”则是现实中发生的情节。这里仅举一个例子。

故事虽然是以山中的谋杀为起点,但真正将三个孩子的命运推向极凶险之方向的,其实是朱朝阳妹妹的死。这个在学业上顺风顺水的小学霸,生活中却面临着在父亲那边缺爱,在母亲那边面对高度控制欲的窘境。他对同父异母的妹妹确实有嫉妒心,面对父亲和她的亲昵,他既感到失落,又觉得还是保持“懂事”的样子更好。若非那两个孩子意外地来到他家,这仅是主人公青春期之前的痛苦,日后怎样反映在他的生活中,并非是悬疑剧,而是伦理剧的主题。然而,在剧情的连续推动之下,妹妹坠楼而死。父亲和继母崩溃,尤其是后者陷入失独引发的持续疯狂中。那略带惊悚效果的音乐,有两次出现颇值得我们注意。一次是外在的痛苦,那对夫妇要签女儿的火化同意书,父亲比较冷静,母亲则无论如何不同意。胶着之中,音乐响起,显然刻画了无望的痛苦时刻,这样的音乐是恰如其分的。

另外一处,就是妹妹坠楼之前,对哥哥说:“爸爸只喜欢我,不喜欢你。”始终乖巧克制的小男生终于情绪爆发,此时这样的配乐出现,渲染了不祥之感。之后女孩坠落,那不祥仿佛仅仅是“预言”。倘若你看到全剧结尾,会发现当初的“失足坠亡”其实另有隐情。由此,二度观看那个场景,我们才明白那样的音乐不是暗示未来,而是刻画痛苦且复杂的少年心。当年,勋伯格开启无调性音乐风格的时候,很多人对他的创作感到隔膜和反感。但之后又有人指出,勋伯格的厉害之处,或许就是他关注了我们内心中连自己都不屑一顾的角落。虽然此处的音乐并非以勋伯格的风格来写,但要说关注“内心中……的角落”这一点,倒是非常有共鸣的。只不过,那不是朱朝阳心中不屑一顾的角落,而是让这个相当聪明,生活能力也较强的小孩不敢面对的东西。一旦他不得不面对,不少人的毁灭之路就要开始了。

用或不用,皆是技巧

说起来,读者是否会觉得我如此解讀,有过度演绎的倾向?其实还真的未必。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很容易发现《隐秘的角落》中的配乐固然以先锋效果夺人眼球,但另一个特别注重之处,却恰恰是对于配乐的慎用。这也是先前提到的,该剧非常注重于将配乐用在点子上,而绝非任意涂抹那些效果。

特别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在故事的发展中,当美好的情感流露时,或在一些伤心的时刻,导演基本上都没有运用音乐进行渲染。“情不够,曲来凑”的昏招,对一部好剧而言,自然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而《隐秘的角落》在全员演技一流、小演员更是让人惊喜不断的情况下,还能谨守配乐的分量,宁可让演员独撑场面,也绝不通过音乐稍稍助力的做法,就更让人佩服了。因此,这也就成为该剧在配乐方面给观众也给同行们的一个重要提示:配乐这东西,在很多情况下,不用比用更需要技巧。

勇敢坚毅的少年严良,从头至尾的形象都很光明。他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的情节是剧中最感人的笔墨。而当他最终见到自己的父亲时,发现后者因吸毒过量,精神失常,已经认不出自己了。这即使是对一个成年的儿子也是巨大的打击,剧中的少年自然更加难以承受。之后,他逃离那里、独处等等一系列情节中,完全没有配乐参与。不得不说,那绝对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典范,是导演极高妙的手笔。当然了,这也是由于演员非常出色的缘故。

总之,《隐秘的角落》中的配乐本身固然抓人,但其具体用法以及用与不用的辩证,或许是更加耐人寻味的。可惜,也正因为如此,它在某些时刻的使用就不能不让人心下一凛。正如三位小主人公最初相聚时,普普说要给弟弟的养父母打电话时。那是全剧的开头,当时我们可能没留意,但此处也有奇诡的配乐出现。二刷的话,或可留心。

普普在父母双亡之后,弟弟被领养,又查出白血病,养父母无钱医治。因此,孩子们以犯罪视频为筹码,向杀人者索要钱财。这是完全脱离小说原作的情节,也确实高于原作。由此引出的故事富有吸引力,亦展现出孩子们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事实上,仔细思量一下,那个契机也许本身就有问题,弟弟可能是女孩幻想出来的。她确实有个弟弟,但不知是否依然在世。前后的情节似乎对此有暗示:她逃出福利院之后,还同那个领养家庭多次联络,而当警方联系福利院时,院方却表示不知普普为什么要离开,这怎么看都有点问题啊。回到配乐方面,很鲜明的一个角度,仍是由内心引发的问题,往往会由那样的配乐提示出来。

相对于片尾曲,片头动画的意义要强烈得多。画面以黑暗绘本风呈现三个孩子目睹凶杀,而后同可怕的怪物周旋。三人不断逃跑之后,其中一个孩子回头看,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了,继而陷入沉思。另外两人不复存在,却并非死于怪物之手,这是强烈呼应小说原作脉络的手笔。也正是在这里,音画所带来的惊悚给了观众最持久的冲击。导演在每集开头都如此强调一遍,也的确像是对剧情中的许多白化处理不太甘心。

读者若对此感兴趣,不妨找来小说原作一读,当然为了保持美好的印象,则是不读为好。日本有部悬疑卡通名唤《怪物》(Monster),在扑朔迷离的情节中,以一本阴郁可怖的绘本做出微妙的提示。如今看到《隐秘的角落》的片头,我颇觉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体的音画配合让人难以要求更多。

类似变奏,而非循环主题的《小白船》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在全剧以非旋律性的配乐为主流的背景下,旋律绝对鲜明且琅琅上口的歌曲《小白船》仿佛成为一个特别的主题。原本略带伤感的童谣,在此被融入剧情的不同部分,产生“变奏性”的丰富效果。普普喜欢唱歌,《小白船》最初是由她唱出,但也恰恰在此时,第一次凶杀发生,无意之中被记录下来。就在第一集的结尾,三个孩子看到视频的时候,无缝接入这首歌作为那集的片尾曲,由此为这一主题带入了恐怖色彩。

当然了,在悬疑、惊悚类的影片中,将一段优美旋律染上骇人的色彩本身就是常用的手段。《隐秘的角落》中的处理很丰富,普普在伤痛的回忆中,为父母唱出,是一种“变奏”,而三个孩子在船上一同唱出,则是轻松的一刻。后一处,搭配了制作精良的幻想画面,但是和第一集相似,无缝接入一具女性的浮尸(又一次谋杀)。无论如何,《小白船》在此都不会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主题了。

同样值得称赞的,就是剧中运用此曲的手法。和其他配乐一样,一方面有鲜明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毫不滥用。此曲从未被赋予僵化的含义,每一次变奏处理都有的放矢,而从不倾向于言之无物的类似“循环主题”的手法。同样,导演也无意采用这个突出的音乐形象进行刻意的“点题”。在故事的后半段,这首歌曲淡出剧情,也是自然而然随故事发展的结果。倘若在结尾又将它搬出来做某种渲染,总难免拖泥带水,而《隐秘的角落》全剧都可谓干脆利落,绝无冷场,这才让人忍不住一气追到底。配乐所表现的多重用心与分寸的拿捏,可说是既成为全剧的强大助力,又仿佛是它卓越品质的缩影吧。

猜你喜欢
角落音乐
拥抱AirPlay 2 让音乐和电影荡漾在家中的每个角落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休憩的角落
音乐从哪里来?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视力之痛 增强体质不应遗忘的角落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