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保居民就业任务

2020-09-06 13:23张宏伟
唯实 2020年8期
关键词:失业毕业生岗位

张宏伟

2020年4月,中央提出“六保”新任务,并将“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这是中央继2018年提出“稳就业”以来,针对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做出的新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江苏省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的基本遵循。保居民就业是稳就业的着力点,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就业大省,必须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保企业用工、保重点群体、保基本生活,有效防范失业风险,确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保持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新的贡献。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企业用工是最大的就业“蓄水池”,全省企业职工在就业总数中“占大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省经济循环畅通形成阻碍,工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普遍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企业稳岗压力持续加大,减员现象逐步显现。必须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促创业带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激发就业新活力。

着力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与就业政策统筹协同,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提供强劲动力。加大5G、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力度,推进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就业。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大力发展家政、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业,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稳定进出口规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

着力实施降成本稳岗位保就业。强化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大力实施“免、降、缓、返、补”阶段性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穩岗位。“免”就是对中小微企业和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在一段时间内免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降”就是保持现有企业养老单位缴费比例,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缓”就是允许用人单位在疫情期间逾期办理就业登记、参保缴费等业务。“返”就是扩大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放宽裁员率标准,实施简易化程序,加快向不裁员少裁员企业落实普通稳岗返还政策,并把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四大行业企业纳入应急稳岗返还范围。“补”就是用好用足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全方位支持企业吸纳就业。通过实施一系列降本减负政策举措,切实稳定企业经营和就业岗位。

着力培育新业态促创业带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期间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积极培育壮大新市场主体、新就业形态,通过支持创业来带动就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广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应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创业补贴政策,扩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制定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措施,支持网络营销、直播带货、在线产业等发展,依法保障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完善落实就业政策举措,着力织经纬保重点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经纬线”。江苏省农民工外开务工1300万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58.4万人,再创新高,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疫情期间线下招聘活动停办,人员跨地区流动受限,企业招工渠道大幅收窄,劳动者就业难度增加,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必须完善落实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挖掘就业增量。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把握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窗口期”,采取多渠道分流,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江苏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提高应征入伍大学生比例和应届毕业生比例。提高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比例,面向应届毕业生开发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扩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招聘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视同完成见习期,并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对延迟离校的应届毕业生,适当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在做好传统就业服务的基础上,推广网上直播宣讲、视频面试等线上招聘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云端”就业。

促进农民工快速返岗就业。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民工转移就业存量。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掌握企业复工生产、招工用工等信息。推广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推动实施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机制工作方案,与湖北、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开展劳务协作。发挥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机制作用,强化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推行定向招聘。对开展跨区域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搭建网上求职、招聘双向互通平台,实施“百日百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做好企业间用工调剂,精准匹配缺工企业岗位需求,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民工返岗就业。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方案。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企业返岗待岗职工、农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两后生”、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高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创业能力。统筹实施“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等行动,扩大培训规模和覆盖面。用好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职业培训政策,落实培训期间特殊困难群体生活费补贴政策,资助以工代训、以训待岗、以训稳岗,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发挥社会救助保障功能,着力兜底线保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江苏就业核心指标出现下行波动,新增就业减少、失业人员增多、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显现,特别是一些大龄、残疾等人员由于缺少就业技能,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存在较大的失业风险,面临就业困难和生活困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加大就业援助服务力度,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实施就业困难援助“兜底线”。落实就业服务常住地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将大龄、低保、特困、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按规定给予就业扶持和重點帮助。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制度,根据实际疫情防控需要,开发一批消杀防疫、保洁环卫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重点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后通过其他渠道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二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适当延长政策享受期限。

落实失业保险待遇“保生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强扩面征缴工作,提高失业保险参保覆盖率。建立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待遇水平上限随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下限随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整,有效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建立失业人员动态物价机制,当CPI超过3%时,对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发放物价补贴,缓解物价上涨对失业人员的影响。调整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政策,通过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费将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完善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当期收支出现赤字和备付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统筹地区,加大调剂金补助力度,保障惠企惠民政策落实。健全失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推进“畅通领、安全办”,为失业人员享受政策提供最大便利。

提供就业专项服务“促对接”。推动就业援助政策落实、服务落地,全面梳理就业援助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机构清单,在当地人社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经办场所醒目位置公开发布和张贴。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和常住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服务,配套推送政策享受、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服务。有序恢复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求职招聘活动,适度举办专场、定向、巡回招聘活动,促进供求精准对接。坚持以织牢民生底线、兜底就业保障为目标,以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为帮扶对象,省市联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帮扶、“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活动,保障困难群众实现就业。

强化就业失业监测预警,着力建机制防风险

失业预警是风险防范的“观察哨”。受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影响,2020年江苏就业核心指标出现下行波动,新增就业减少、失业人员增多、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不足等问题显现。据统计,第一季度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同比增长2.5%,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同比增长4.1%,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存在规模性失业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和应急处置,牢牢把握防范失业风险的主动权。

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坚持点上和面上、横向和纵向、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建立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制度。完善企业用工信息监测平台,突出重点园区、重点出口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产业链重要环节复工企业用工信息实名制动态跟踪监测,开展“风险点”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聚焦苏南用工大市和苏中苏北劳务输出重点县市,及时掌握劳动者流向变化。关注就业失业关键性指标的变动,启动就业岗位调查,加强大数据比对,按行业、地区、企业性质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预警。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实行按月监测、数据会商、定期发布、动态跟踪。

建立健全就业政策储备和应急处置机制。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宏观调控和最新就业政策动态,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和周边省市的沟通,保持政策衔接和政策协同。开展疫情常态防控对就业影响的专项调查、重大政策调整评估,做好政策研究和政策储备。成立就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省防范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总体预案,以及规模裁员应对、失业人员帮扶、突发事件处置、重点地区援助等工作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原则,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失业风险防范和综合保障机制。积极安排就业补助资金,统筹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用于企业稳定岗位、鼓励就业创业、保障基本生活等稳就业支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突发性、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国家和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有关政策宣传,引导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更好地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到失业风险防范工作中来。注重加强稳企业保就业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耐心细致做好解读,不回避问题,不激化矛盾,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失业毕业生岗位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失业预警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五问失业保险
失业了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