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上“六稳”“六保”合格答卷

2020-09-06 13:23陈之常
唯实 2020年8期
关键词:淮安防控疫情

陈之常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淮安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精准推进“严防控”与“促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必胜信念,强化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战,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做出淮安贡献,向党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以慎终如始的状态,巩固提升

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国内疫情反弹风险仍然存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按照“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要求,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举措,为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保持常态化工作机制。疫情发生后,我们见事早、行动快,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联防联控指挥部,组建“一办十组”工作专班,建立疫情防控视频调度日例会制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防控新形势下,我们保持疫情防控指挥架构不变、人员不散、机制不变、力度不减,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落实精准化防控措施。在前期防控中,我们及早果断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实行“四包一”重点人员管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救治原则,规范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流程,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态势,在全省较早实现病例“清零”。围绕提高精准防控、精细治理水平,深入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控实战机制,筑牢抵御疫情的第一道防线;突出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措施,督促医院、学校、养老机构、企业等重点机构场所落实防控责任,推动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全面推广应用“苏康码”“淮上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全民大培训,将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生活。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不足,制定出台《关于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加紧补齐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的短板,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防护能力。

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

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淮安重大的政治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防是前提、保是底线、稳是基础、进是趋势,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增动能,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切实稳住基本盘。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统筹调度,定期召开党政亲商会,推行经济网格化管理服务,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制约问题。建立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统筹落实机制,在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政策措施的同时,创新出台“抗疫惠企13条”“惠台企9条”“金融扶企10条”“支持服务科技型企业11条”等政策,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真正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抓好用工保障、防护物资保供和交通物流保畅,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难点,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促进企业应复尽复、达产达效。

加快修复受损面。出台《应对疫情影响积极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打出促进消费“组合拳”。举办淮安市第一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盱眙龙虾开捕仪式暨第二十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带动体育、文化、旅游、餐饮等恢复增长。加快发展新零售、在线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兴消费业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落实帮扶旅游企业十条政策,切实提振旅游消费市场信心。鼓励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抢抓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机遇,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切实稳定外贸运行。

突出主攻支撑点。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补短板、促转型的关键之举,扎实推进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抢抓中央、省稳投资政策特别是扩大地方专项债券规模机遇,聚焦“两新一重”、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与四家省通信企业签订5G网络建设暨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实行项目长帮办制、“五个一”督查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个档案”管理机制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强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精准化招商,2020年3月份举行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线上招商路演暨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签约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7.66亿美元,力争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3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70个以上。

全力以赴防风险。越是在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越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我们紧盯重点环节,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督导检查,切实抓好金融、债务、失业、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防控。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对照国务院、省督导组要求,扎实推进危化品等30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全面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以系统化思维治理水环境,坚持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实施,精细化治理国省考断面,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问题,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千方百计惠民生。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民生投入不减,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全力落實生猪稳产保供和稳定粮食生产任务,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健全稳定脱贫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切实防止因疫致贫返贫,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巩固率100%。

以久久为功的心态,全力推动

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苏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江苏贡献。”吴政隆省长要求:“要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狠抓当前任务和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突出创新引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走出富有淮安特色的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

打响“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品牌,展现“运河之都”时代魅力。淮安是依运河而建、缘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赋予其“千秋淮扬”文化高地的重要定位。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传承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淮扬菜文化、戏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高起点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加快实施板闸遗址公园、中国水工科技馆、洪泽湖大堤保护展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等重点项目,精心打造河下古镇等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古镇,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群联动效应,积极推进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切实用好大运河资源、传承大运河文化、发挥大运河功能,努力把淮安建成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现代版“运河之都”。

发挥台资高地集聚带动效应,助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淮安已经形成了“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良好局面,诸多知名台企成为全市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领头羊。我们以江苏省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探索与广东、福建等台资密集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高标准建设淮安昆山台资合作产业园,积极复制推广昆山试验区政策经验,做优台商论坛等重要平台,推进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更大力度承接台资优势产业转移扩张,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彰显生态文旅水城特质,努力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淮安“四水穿城、五湖镶嵌”,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我们积极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着力彰显“湖河相通、城水相依、文旅相融”城市特质,努力探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互动并进的发展道路。下好规划“先手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统筹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保障能力,致力构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格局。做优城市水环境,坚持绿化、美化、文化相融合,提升主城区“四河八岸”景观带,推进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退圩还湖工程,加快全域绿道建设,打造“环湖生态圈、沿河生态带、湿地生态核”,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打好绿色产业牌,坚持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进一步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和“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富民效益最大化。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让城市品位更优,进一步提升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两大商圈品质,培育壮大夜间经济、连锁经营、美食经济、时尚产业等业态,加快打造高铁商务区等特色片区;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加大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包容宜居城市。让乡村活力更足,坚持“四化”同步,以农房改善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升级,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让城乡通达更畅,大力推进“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打造航空货运枢纽、铁路客货运枢纽、内河枢纽港以及集疏运体系,完善城市“内循环”,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构筑“外联内通”快速交通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惠民实事,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排查解决民生问题,梳理出“4+1”大类44个突出问题,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逐项抓好整改,扎扎实实改善群众生活。依托12345政府便民热线,建立群众诉求“诉接速办”机制,系统梳理、分类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一步提升民生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我们坚持从周总理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进力量,保持昂扬斗志,增强工作韧劲,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主动担当作为,政府班子成员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指挥调度、推动落实,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勇于争先创优,切实增强“同时间赛跑”意识,在各条线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争进位、创特色。崇尚真抓实干,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實效,坚持每月调度推进安全生产、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逐项攻克难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淮安防控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朱俊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游淮安府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