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主导地位,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阵地,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我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还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管理模式不健全,基础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问题,需要统筹安排完善职能划分,配备专业人员,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效能来提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让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真正为民所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做出贡献,通过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强国梦做出贡献。
关键词: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标志着当代中国从农耕经济主导的乡村社会向工业经济主导的城市社会转型出现了拐点。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复兴,就是要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复兴和重建。重建新的乡村精神和乡村理想,唤起农民的文化自觉,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合格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精神的重要行动,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状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要是指乡镇(街道)、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单位,一般包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进行体育健身,组织文艺表演,宣扬科普知识等活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设施包括阅览室、借阅室、健身室、培训室、活动室等对外开放的,且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场所。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是促进我国城乡文化建设,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以灌云县为例,2017年以来,灌云县文广旅局高度重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结合灌云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依托灌云乡村人文特点,通过探索和实践,文化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各镇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分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农家书屋为基层文化服务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的总分馆主要架构模式,实现了“统一标识、统一挂牌、统一业务要求、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数字服务、统一绩效考核”。各乡镇通过总分馆机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在供需有效对接、扩大有效覆盖、实现资源整合、推动资源下沉、提高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摸索出来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理念,构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版图、新阵地。近年来,灌云县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乡村旅游城市,为全力建设活力生态文明县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十三五”规划实施战略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动态与静态资源补偿不足,加上基层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导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
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基層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硬性标准,比如必须建设借阅室、活动室、培训室等,但往往地方政府给文化中心配置的工作人员人数较少,有的甚至只有一人,人力资源较少,工作量大,难以实现工作均衡。另外,也有不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快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工作积极性往往不是很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时也难以适应,还在采取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不会运用计算机等新设备,工作效率较低。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到文化中心任职,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学历水平、个人能力要求也不高,导致工作人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即使配备了专职、专岗、专业的管理人员,也因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导致工作不主动,而降低公众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也没有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
(二)管理模式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多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水平不高,还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般是由上级文化部门和所属的基层政府双头管理,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也提高了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上级文化部门和基层政府在工作部署上容易形成冲突。再加上双头管理部门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有考核任务,但双方考核常常不能兼顾,而且考核时有时无,考核结果也无关紧要,严重制约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
(三)基础服务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中心的不少服务和活动是由上级文化部门安排组织的,但是有些活动并没有从当地群众实际出发,而且有些活动组织起来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吃力不讨好。比如在开展公益文化培训时,上级文化部门要求安排知识讲座、百姓讲堂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常规性项目,每年都搞,年年主题都一样,群众的参与性也不高。还有在农忙时搞送节目下乡活动,这时农民们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哪有空闲时间来观看文娱演出。这些活动的组织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基层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是一味按照上级部门思想在做工作,没有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
三、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统筹安排,完善职能划分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协调管理、统筹机制上进行完善,首先理顺两个部门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领导关系,上级部门对综合文化站是指导作用,所辖地区政府是领导作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完成工作时,要从自身部门属性和职能出发,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高效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文化服务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财政支出需要上级拨款,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应加大对文化服务中心的财政支持,有足够的经费预算和补贴制度,各项活动才能正常开展。当然,还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直接投资、捐赠赞助、提供产品等公益方式参与对中心的管理。这样既能减轻基层地区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的负担,又有利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创新,实现社会参与,和谐共治。
(二)配备专业人员,转变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是从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主体,要加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转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增加相应工作人员数量,解决工作量过大、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如此,不仅能让文化中心的各科室正常开放,做到物尽其用,还能不断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意见,将群众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节目和活动登记下来,并进行活动总结和分享,朝着群众满意的目标不断努力。其次,要调配专业型人才到文化岗位,文化岗位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工作人员热爱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将对文化工作的开展有具体实际意义,一方面便于与活动方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在工作中充分调动起积极性,将兴趣化为工作的动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建设在群众身边的文化设施,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政府文化政策、执行能力的感受和判断,文化中心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否丰富,提供的服务是否贴心,服务方式和手段是否接地气,都会影响群众对政府的印象。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文化服务中心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让群众满意点赞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比如开展“村级广场舞大比拼”“送书送戏下乡”“好书漂流”“评选你心中最喜欢的传统文艺”等方式,把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起来,开展一些接地气的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当然,同样的节目也不能村村搞,年年搞,这样再精品的节目也会失去其新鲜感,让群众失去观看的热情,文化服务中心推出的各种节目,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结合“环境保护”,可以组织相关小品、歌舞、朗诵等不同形式的节目,让群众保持观看的热情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主导地位,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阵地,但目前我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还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管理模式不健全,基础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问题,需要统筹安排完善职能划分,配备专业人员,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效能来提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让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真正为民所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通过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百年强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06):41.
[2]劉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J].西部大开发,2018(06):107-111.
(作者简介:周广彬,男,本科,灌云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