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簧管和声乐器的鼻祖,笙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器乐,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实际的演奏中,笙既可进行单音演奏,也可进行和音演奏,更能在演奏中自如地切换单旋律与复调性旋律。由此可见,笙有着多彩的乐曲表现力,这也使得笙能够很好地融入不同类型的合奏之中。本文结合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实际,从笙协奏曲的创作出发,浅析笙协奏曲《虹》的创作背景,并对曲式结构特征、演奏诠释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笙 协奏曲 《虹》 演奏分析
吹打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由吹、打类乐器组成的特色乐种。历年来,在人们不断地改革下,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当今的吹打乐中,不但乐器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器乐的配置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所呈现的和声效果也更具层次感。人们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增设了高音键笙、中低音、抱笙等不同的声部,使得笙的种类更加完善,同时在打击乐领奏间奏式、齐奏式等音响效果的基础上,人们还以交错的形式来推动笙的各声部织体变化。由此可见,笙已不再是单一的伴奏器乐,而是能够作为独立声部出现的民族器乐,这也为笙未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笙协奏曲《虹》的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作为中国文化特色品牌的民族音乐也逐步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中国音乐的创作思维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协奏曲这一体裁被充分地运用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之中,国际化的创作形式在丰富了中国民族音乐体裁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民族器乐协奏在充分地吸收了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了中国特色传统音乐元素,在主奏与协奏的彼此呼应之间,极富中国特色的器乐演奏形式应运而生,不但活跃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还丰富了所要表达的内容。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主要得益于作曲家的民族文化底蕴。众所周知,协奏曲在诞生之初并没有标题,而是在日后的不断发展中,不断演变为无标题和有标题这两种协奏曲类型。近年来,中国作曲家对协奏曲进行积极的探索,力求在民族化、标题化上打破原有格局,探寻新的表达形式,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刘文金先生创作了笙协奏曲《虹》,该作品以虹作为创作题材,在歌颂生命之美的同时,也道出了生命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整个作品极富戏剧性活力,对之后笙协奏曲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笙协奏曲《虹》的曲式结构特征
西方协奏曲常由三个乐章构成,其中,奏鸣曲式常被作为第一乐章,在热情的快板中充满着勃勃生机;第二乐章以抒情性的慢板徐徐推开,在优美的旋律中将故事娓娓道来,叙事风格较为强烈;第三乐章则是欢乐的舞曲,旋律轻快蓬勃、奔放有力。同样,笙协奏曲《虹》也是由三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生命”是复三部曲式,由广板与慢板构成,带有强烈的庄严感;第二乐章“风雨”是再现单三部曲式,分别由自由板和急促的快板来进行表达;第三乐章“彩虹”是典型的带插入的并列三部曲式,分别由慢板、中段以及慢板结尾构成。由此可见,不论是在曲式结构上,还是在速度和表现手法上,《虹》的三个乐章都与传统的西方协奏曲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也是刘文金先生对协奏曲进行民族化创新的结果。西方协奏曲中,作曲家总会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借助华彩乐段来展示独奏乐器的精湛演奏技巧。在笙协奏曲《虹》中,尽管并没有为独奏乐器笙加入华彩乐段,但我们可以将该作品的第二乐章视为华彩乐章,整个乐章都为132的速度。其中,16分音符的占比更是超过了一半,演奏者在演绎炫技性的半音阶与八度跳进时,都需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相较之下,中国传统音乐的速度发展更讲究节拍的逻辑性,以渐层发展的结构来掌握整个音乐作品的速度。而不同的板式又带有各自不同的节奏,能够形象地体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第三乐章“彩虹”有着与曲牌体相似的速度,在乐队部分的渐慢中,第95和96小节过渡到尾声,这与中国传统音乐以减速来进入尾声的方式如出一辙。
三、笙协奏曲《虹》的演奏诠释
(一)第一乐章《生命》的演奏诠释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生命》,分别通过不同的音符旋律阐明了生命的真谛,在描绘自然生灵生活状态的同时,带给听众无限的活力。本乐章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A 段以钢琴引出笙的旋律线条,在缓缓推进的旋律中生命悄然苏醒。笙从第11 小节开始进入,并逐渐延伸到连音线下面的音。下一乐句从20 小节开始进入,在慢板的速度中添加了小倚音来进行演奏,以此来表明生命在悄然中降临。演奏者在演奏 29 小节时,要把握好三十二分音符时值与速度的一致性,以此来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生灵的顽强生命力。B 段是本乐章中最为活跃的部分,通过对十六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运用,为听众带来活跃的感官体验,在这种愉快的音乐情绪之中,逐步沉浸到充满活力的音乐世界。在演奏该部分时,演奏者要保证每个音都带有音头,同时向后拉一下气息,以此来保证每句的音乐流动性,在演奏53小节时,要利用跳音来表达音符时值的一半,以此来再次推高欢快的曲调,不断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见谱例1)B 段中的第三部分又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演奏手法。100 小节时出现的尾声同第三乐章的《彩虹》相辅相成,在其宽广的气息之中,让人恍如置身大自然之中,切身地体会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发展。
(二)第二乐章《风雨》的演奏诠释
本乐章中,刘文金先生试图通过笙独特的音色,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从侧面强调了生命中的坎坷与挫折,在明艳的色彩中带来了生命的力量。演奏中,演奏者要准确地把握好气息、手指以及舌头之间的配合关系,本乐章共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以 a 和 e 为主要音进行交替演奏,为接下来钢琴的进入做好准备。随后,自由的庄板转为快速的快板,充分地调动起音乐氛围,第一主题随之出现,吐音干净不拖沓,在紧张的气氛中风雨来临。值得注意的是,刘文金先生在每个后八分音符上都加了跳音标记,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主题一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气息与舌头的关系。(见谱例2)
第二主题由附点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利用饱满的气息清晰地吹过每一个音。由此可见,手指速度也是本章演奏的难点。从 83到86小节,演奏者在演奏八分持续音时,不但要保持住应有的气息,还要干净利落地完成对三和弦的转换。直到 91 小节,旋律由疯狂转为平静,此时演奏者的气息也要沉到丹田处。在Rubato 乐段出现后,本章末端的音乐情绪逐渐趋于平稳,暴风雨过后的安静也预示着第三乐章《彩虹》的出现。
(三)第三乐章《彩虹》的演奏诠释
本乐章以描绘雨后彩虹的亮丽为中心,在笙与钢琴独特的音色搭配下,刻画了生灵的活力与生机。尾声部分再现的《生命》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在环环相扣的联系中体现出生命不息的自然状态。《彩虹》独奏谱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由慢板的钢琴缓缓进入,在第3、4两个小节中为主题旋律埋下伏笔,随后主题一出现在第 5 小节,在单音为主的演奏中沉稳地进入,犹如雨后慢慢出现的彩虹。(见谱例3)
主题二出现在27 小节,演奏者在演奏本段时,要恰当地利用好连音线,以此来呈现出一带而过的清新之感。本章的33 小节开始对主题二进行变奏模仿,在吹奏三连音和连线三连音时,演奏者需要在每个音头加上一个吐音,以此来强化演奏效果的真实感。从97 小节开始,旋律回归到慢板阶段,第一乐章《生命》的主题再次回响,在首尾呼应之中,再次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轮回关系。旋律发展到 112 小节,速度开始逐渐放缓,层叠音也逐渐放慢,随之长音缓缓出现,在主属和弦的转换中,整乐章在沉浸的澎湃中结束。
四、结语
笙协奏曲《虹》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曲目的调性模式,大胆地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平行大小调交替等调式布局,为民族音乐的转调方式拓宽了发展道路。同时,该作品积极地融入了大量的現代作曲技法,在音乐理念上也更具现代化特征。在传统的笙作品中,创作者几乎不会对笙进行炫技片段创作,而在协奏曲《虹》中,刘文金先生巧妙地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创新性地拓宽了笙的音乐表现力,深度挖掘了笙的潜力。在此之中,他也用实践证明了笙这件古老民族乐器的无限魅力,更为今后笙协奏曲的创作指明了道路。通过该音乐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刘文金先生在音乐创作上的成熟手法。尽管中国民族器乐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但也是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契机,只有创作者充分地理解民族器乐本质、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方式,才能不断地拓宽民族器乐的发展之路。通过对笙协奏曲《虹》的分析,我们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刘文金先生对创作的独特思考,同时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欣赏到更多更优秀的笙作品。
参考文献:
[1]苏博.论37簧改良笙演奏的艺术表现力[J].当代音乐,2019(07):94-95.
[2]陈人杰.笙协奏曲《虹》的艺术特色[D].中央音乐学院,2018.
[3]夏书苑.浅析高音键笙协奏曲《虹》[D].中国音乐学院,2018.
(作者简介:刘通,男,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笙演奏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