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
【摘 要】1976年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致使唐山24萬余人罹难,16万多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2008年汶川地震有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地质灾害具有突然性、破坏性,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受到灾害的冲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情结束,人们的生活恢复平静后,然而怎样使人们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较为科学的保护自己呢,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让群众积极应对灾害。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研学旅行场地,它由地震科普展馆和地震纪念展馆两个分展馆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2千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走进展览空间,观众能身临其境的感受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惨烈情景,与唐山人民共同经历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悲壮历程,深刻体会“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凝铸与升华,同时也为唐山由毁灭到重生,建成一座全国最坚固、最安全的生态城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飞速迈进而振奋鼓舞。在科普展馆,人们会亲身感受到地震的强大力量,获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培训教育,掌握逃生避险自救知识等等,这里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地震专题科普展馆【1】。
近年公园共组织科普教育活动上百场,参与群众人数达上万人。公园通过挖掘唐山抗震精神和地震文化内涵,增设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拓展体验、防灾避险知识讲授、趣味娱乐互动等四大类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一、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作为公园的主题活动,每年组织20余场,主要组织形式是以当天媒体合作,如《唐山晚报》和《燕赵都市报》等当地媒体,活动时间为四天。课程为第一天园区概况;第二天普通话及礼仪培训;第三天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第四天小小讲解员活动。在学习中小营员们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深受教育,同时广大家长表示,这些学习使自己和孩子都非常受教育,今后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组织专题活动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向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临行前还特别指示:把地震遗址公园建设好,使用好,充分利用公园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普及防灾科普知识做出更大贡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公园,并赞许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不忘初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防震减灾意识,使防震减灾知识深入每一个家庭,让学生也成为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使者。
开展“防震减灾 伴我成长”活动,主要课程设置为:
与相关单位提前取得联系,对活动地点和内容进行踩点和沟通。
活动当天,学生们在纪念墙前面,向唐山大地震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英雄三鞠躬,举行祭奠仪式。(需10分钟)
讲解员介绍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总体情况,包括唐山大地震概况、地震遗址、纪念墙、纪念林、纪念水池、地震主题雕塑等。(需1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观唐山地震博物馆科普展馆,向同学们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观看4D 影片《灾难警示录》。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在这个展馆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地震、了解地震,接受科学应对灾害的教育,掌握逃生避险的自救知识(需5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观唐山地震博物馆纪念展馆,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唐山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和新唐山的建设成就。(需40分钟)
走进防震减灾知识课堂。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在这里掌握逃生避险的自救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2)观看防震减灾动画宣传片《笨笨狗PK聚能魔》3)进入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环节。通过讲解员的提问,学生们以举手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回答正确者获赠小礼品一份。(需1小时)
发放课后作业,内容为三十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阐述题,让孩子带回家,同家长一起或在家长协助下完成。这一课后作业作为拔高型的自选题,自愿参加,择优予以奖励。
三、开发特色课程
地震,是一项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无法预报地震的发生,所以开展地震知识及逃生技能的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对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意识逐渐加强,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科普展馆则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平台。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科普展馆是我市唯一的,也是周边地区最大的地震科普体验展馆,科普馆可为我市广大市民了解地震、感受地震,接受科学应对地震灾害教育,掌握逃生避险的自救知识提供场所及技术支撑。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小学生开展“认识地震、应对地震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地震,了解地震观测技术和建筑抗震原理,通过亲身体验,教他们识别身边的地震致灾隐患,鼓励他们防范和冷静面对突发事件,保证自身安全,带动和提高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1.开发一本内部刊物名称为《走进地球》,计划为100页,且配图,内容计划包涵:地球内部结构、什么是地震、唐山大地震图片。前两个季度为资料收集期,第三季度为资料整理器,第四季度为资料印刷、发放期。以网上搜集资料,查阅图书典籍及实地走访唐山地震遗址和唐山大地震中幸存者,以照片形式保留资料,整理后制成内部刊物,刊物形成后将以奖品形式发发给研学学生。
2.开展唐山大地震主题教育ppt,ppt的内容制作一定要尽量还原历史,搜集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按照地震发生前,地震发生时,救援,振兴,重建这条主线来讲述历史,我们需要在ppt当中插入一些地震时的物品,不要图片的形式,而是3d效果立体展示,因为这些物品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而震撼人心的故事,如果能够在ppt当中立体的展示出来,能够让人印象深刻,有更强的震撼效果。第一季度进行策划和编辑制作;第二季度实施效果测试;第三季度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第四季度进行推广。ppt以电脑制作的形式完成;测试过程邀请中小学生来园参观,并在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公园开发了一部防灾避险全息影片,内含(1)学校避震(2)家庭避震(3)公共场所避震(4)在商场、书店、户外避震等防灾避险知识。通过邀请学生参演等互动形式来实现研学教育。
四、进行人员培训
1.邀请专家来园培训。邀请防震减灾知识、地理知识、礼仪、讲解、中小学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来园进行业务指导。
今年公园计划培训两次,半年一次,培训地点在纪念展馆放映厅,每次计划课程3-5天;参训人员为管理处全体工作人员。
课程内容计划为:地球地理知识;防震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急救知识;安全教育;研学游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等,目前已完成形体、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2.外出学习交流。选派优秀讲解员11名,管理处管理人员3名,共计14名,分两批次外出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为5天(含交通往返开展现场参观、课程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行业场馆展项陈列布展、互动课程、研学规划、活动组织和人员培训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图册》,唐山,2016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