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其中的留园更是极具特色。本文将通过分析留园中各园景命名来体会其文化内涵与意境,说明其含义并总结命名方式。
【关键词】留园;园景命名;意境
1、基本概况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与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最开始被命名为"寒碧山庄",后被刘恕所得,称"刘园",又经过一次翻修,改为"留园"。留园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93年),是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留园以其景色多样性、室内外关系密切性、收放自如的精湛建筑艺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而享有盛名,值得深入探究学习。留园在园内布局上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山水之间、田园之美、山林之趣、庭园之境都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色。四个部分中的园景都有其独特性,从留园的各个园景命名上来看,多数不能直接得知园景来历、作用、位置等,而是运用了很多诗词或是引用典故来命名。通过对园景命名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到整个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存在意义及价值,也能通过园景命名的差异性学习到当时的历史对于社会、对于人行为心理上的影响。
2、主要园景分析及含义说明
绿荫:以“吴中四杰”之一高启的诗句“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来命名,是因为绿荫轩旁边种植了一棵榉树、一棵枫树,任其自由生长,枝繁叶茂遮挡屋顶,因此被命名为”绿荫”。由此,“绿荫”一名既优雅表达了园景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高启的诗句中“丛依绿荫边”的意境。
古木交柯:作为园景很大程度上隔绝了院墙之外的噪音,营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古木小可为一个敞轩,指靠着墙而建造的名树花台,原有的古柏女贞纵横交错,取其连理之意,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
恰杭:取自杜甫的诗句“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此处“航”与“杭”同,意思是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恰杭为明瑟楼下面的建筑,在外面看像一艘正在航行的小船,结合杜甫的诗句,不难体会出两三好友在江上野渡游玩的意境。
可亭:意为此处有景可以停下脚步观赏,与白居易《池上》,“足以容膝,足以息肩”之意相差不多,原名为“个中亭”,意思是在其中的亭子,相比之下“可亭”显得更加文雅。
小蓬莱:据《史记》中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还有相关记载的“蓬莱传说”,蓬莱,自古被誉为“人间仙境”,“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传说也源于此。由此可见,园主对于此景的殷切希望,望此景也能如蓬莱岛一样成为仙境,联想神话传说,表达园主人的美好愿景。
濠濮亭:关于“濠濮”二字的取名典故,大多认为是取自《庄子··秋水》中的 “游于濠梁之上“和”钓于濮水“的故事。濠的意思为濠上,濮,为水名,过去的人观赏小鱼的地方。最初园主人刘氏将此亭取名为”掬月亭“,因为此亭池塘边有一块石头,夜晚映在池中的倒影仿佛圆月在水中,因此取名为”掬月亭“。后被更名为”濠濮想亭“,表达在亭间游心忘尘、感物避俗的心境,今省略”想“字,更加含蓄,易名为”濠濮亭“。
亦不二:亦的意思有两种,一个是表示同样,也;另一个是表示反复,又。在这里取自第一个释义,表示同样。”不二”一词出自《佛学大辞典》:“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意思是众生平等,你我并没有差别,这就是不二的意思。所以“亦不二”的含义为也没什么差别,表达了园主对于世间的感悟:众生平等,没什么三六九等之分。
又一村:留园的盆景园被园主人赋予此名,不难看出,取自《桃花源记》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景名借用诗句,含蓄表达园主的希冀。
君子所履:君子,指古代德行兼备的人。履,在《说文》中可查找出其含义为:足所依也,这里的意思是可以依附的地方,表明此处是君子可以依附的场所。
曲溪楼:部分人认为是出自《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的典故《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意思是曲水,这里为借用诗句。
活泼泼地:此处园景的命名有两种解读的说法,一种是取自唐代禅师“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意思是说天真无邪,心地清净平等自如。可引申为主张静中有动,动静一如,不过分执著于静谧与安定。另一种则是引用殷迈的诗句“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描写此处景色鸢鱼飞跃,自然活泼,屋内人怡然自得。“活泼泼地”即说明了此处景色给人的感觉,也使人联想到深处此地人对景色产生的深远感受。与《庄子》中的“鱼乐之辩”异曲同工,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相互影响,即主体的人格自由与客体自然达到融合统一的关系。
还读我书斋:取自晋代诗人陶潜《读山海经》中的诗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意思为: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给人以安静清闲、自然平和的情调。古代达官贵人对于学习、读书都非常重视,许多私家园林中都有类似为了学习所开辟的静谧之处,为提高自身、反省自身的文化清心场所。
闻木樨香轩:木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桂花。此名为引用典故,取《罗湖野录》中闻桂花香而感悟禅道的故事,禅道就如同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见不到,但充斥在空气中,无处不在。轩内的诗句:“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也更加明确的写出了园主崇尚高洁的志向,希望能参透禅意。
汲古得修绠:取自韩愈的诗句“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解释为愚昧的人能辨别出平坦的道路,从井里提水需要借助長的绳子,意思是需要有恒心有耐力,钻研古人学说,总结前人经验才能学成。这里从前是书房,此名也提醒读书的人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习古人留下的经验,绝不能半途而废。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佳晴、喜雨、快雪都是用四季景色来表达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向往,此亭正对着“又一村”,为园主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相互映衬,表达了留园如桃花源一般美好的憧憬。
3、结语
通过学习苏州留园的景名分析,在诗词歌赋中感受其表达的意境,在引经据典中了解其文化底蕴。在给园景命名时,既要突出其形态、意境等方面的特点,又要满足音韵的平仄协调,使其具有音律美而不是咬文嚼字的生涩之感,同时还要兼顾其历史文化,被熟知的神话或是传说往往能迅速被人所认同。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创作时,要考虑其审美、意境、形态或是材质等各个方面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而景名应该作为开启想象空间的钥匙,引发园林观赏者的无限遐想。
参考文献:
[1]温海涛.山水诗词空间意境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境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4]张祥,杨传开,林章林.旅游景点命名原则及策略新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74-78.
[5]张靖.中国园林的景题艺术[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4):143-146
作者简介:
张萱,1998-,女,大连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