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风灾一年后的深圳前湾片区园林树木景观评价分析

2020-09-05 01:25邓鹏朱炫熹谭广文
广东园林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灾山竹片区

邓鹏 朱炫熹 谭广文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Mangkhut)以强台风等级强势袭击深圳,是深圳35年来所感受的最强台风,最大风力级别达15级,具有“强度极强、范围极广、持续极长、破坏力极大”的特点,园林绿化树木乃至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深圳市城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树木倒伏11 680棵,树枝损毁4 241棵等,其中前海前湾片区乔灌木倒伏4 495棵,死亡378棵,造成绿化经济损失400多万。

层次分析法(AHP)是目前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之一,具有针对性强且科学全面的特点,在景观评价上已得到了广泛使用[1]。近几年植物的抗风性和景观评价研究,多数集中在风灾后树木的抗风性评价和常态下的植物景观评价。如林双毅[2]、朱伟华[3]和黄颂谊[4]等都针对台风对园林树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抗风对策指导建设;高育慧等[5]、祖若川[6]分别运用AHP和聚类分析法对台风灾后常见绿化树种抗风性强弱等级进行评价;刘瑞雪等[7]采用AHP对常态下城市滨海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3个方面景观评价。目前,风灾后绿化景观快速修复与园林植物良好生长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关注点,然而针对风灾一年后园林树木的生长情况和景观效果评价鲜有报道。本文针对2018年深圳前湾片区中被台风“山竹”侵袭后的园林树木,对其进行风灾一年后恢复与生长情况的调查研究,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AHP构建景观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筛选出适宜深圳种植的风灾后恢复良好、景观效果佳的园林树木,旨在为深圳城市景观建设和灾后修复提供参考。

1 园林树木应用现状与生长状况

1.1 应用现状

深圳前海前湾片区绿化总面积约25 hm2,是深化“深港”合作和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2019年7月,对前湾片区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的园林树木应用情况进行全境调研,结果显示,常见园林树木有71种,包含27科50属(常绿乔木48种,落叶乔木23种),共9 820棵。其中,苏木科(4属8种)、大戟科(1属1种)、棕榈科(5属6种)、桑科(1属7种)和紫葳科(4属5种)的树木种植数量超总数的58%(图1);种植数量最多的为秋枫,总占比11.85%,其次为狐尾椰、人面子、粉叶决明和榕树,总占比分别为6.95%、4.80%、4.67%和4.24%;种植数量最少的为桂花、润楠、半枫荷,三者之和占总数的0.19%。

1.2 生长情况

记录所有调研树木的种名、胸径、高度、冠幅、枝叶浓密程度、虫害程度、植物生长状况、植物恢复情况、管理养护情况和植物生存环境的土壤情况,计算植物覆盖度[8~9]。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将植物生长状况表现分为3级来进行评定:Ⅰ级,枝干、树叶生长蓬勃挺拔,植株状态健康良好;Ⅱ级,树叶有小面积萎蔫、微卷,根部有部分萎黄现象,植株健康状态一般;Ⅲ级,树叶有大面积萎蔫、干枯,根部有萎黄脱落或腐烂断裂现象,植株健康状态差。通过记录发现,生长状况Ⅰ级的园林树木有凤凰木、火焰树、小叶榄仁、龙牙花、扁桃杧等35种;Ⅱ级的有秋枫、大王椰、非洲楝、粉叶决明、人面子等33种;Ⅲ级的有木棉、大腹木棉、水翁3种。有的园林树木种植频率高、覆盖面积大,植物覆盖度在3%以上的多为常绿树种,如秋枫(11.98%)、人面子(6.32%)、榕树(4.55%)、非洲楝(3.59%)和狐尾椰(3.34%),配植最为普遍,生长状况总体良好。

2 风灾一年后园林树木景观评价

2.1 评价指标确定与体系构建

通过借鉴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相关文献[10~11],针对前海经历“山竹”风灾一年后的绿化景观情况进行评价。分别咨询5位园林行业专家、10位园林高级工程师和10位项目一线工作者,确定相关指标为生态价值(覆盖度、植物恢复情况、植物生长量、抗风能力)、养护管理(土壤类型、病虫害程度、种植养护)和美学价值(观赏内容多样性、季相变化与色彩),构建评价体系为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9个因子层(图2)。

评价体系中,各个因子层指标分别与对应的准则层指标紧密相关。在园林树木选择的9个指标因子中,C1覆盖度由调查数据计算得出,根据结果的差异性划分为3级标准;C2~C9指标因子由实地调查得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专家与一线工作者意见进行相关内容表述,也划为3个等级。最终根据不同等级赋予分值,并实现量化(表1)。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与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邀请10位资深景观专业人士对指标权重进行评判,做指标重要性排序。为保证研究结果严谨性,模型权重确定时采用1-9互反标度法[12]。运用yaahp10.0软件对各矩阵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同一层次下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值Wi(层次单排序值);结合评价模型和专家意见进行层次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通过,结果合理有效(表2)。其后,利用加权法进行最底层C层对最高层A层的权重计算,最终得出园林树木评价各指标因子的权重:C1的权重为0.036 0,C2的为 0.077 2,C3的为 0.166 8,C4的为 0.353 3,C5的为 0.067 9,C6的为 0.027 7,C7的 为 0.165 0,C8的为0.079 6,C9的为0.026 5。在所测定的指标B层对A层的排序中,生态价值(B1)的权重值最高,达到63.33%;C层对A层的权重排序中,权重值排前三的为抗风能力(C4)、植物恢复情况(C3)和种植养护(C7)。

表1 前湾片区园林树木评价标准

2.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按评价标准对园林树木各项指标进行逐一评定等级,得出各种树木的单因子分值。再结合评价模型以及各指标的评定得分与权重,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树木的综合得分,最后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对比分析,得出树木“优”“良“中”的3种评价结果(表3)。

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综合得分在3.37分(含)以上的植物为“优”等级,共23种,有垂枝红千层、金蒲桃、柳叶榕、霸王棕和铁冬青等,多为适宜滨海地区种植、抗风性优良且景观效果好的中、小乔木,受风害影响较轻,风灾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稳定生长,可广泛用于前海各大绿地中做点景树或风景树,也可群植、散植成自然群落。综合得分在2.68~3.37分的植物为“良”等级,共26种,有蒲桃、粉叶决明、印度榕、腊肠树和大王椰等,为前海种植数量较多、风灾后恢复状况良好的树木,应用范围广,植物配置类型丰富,景观搭配优美,是滨海地区景观营造的骨干树种。综合得分在2.68分(含)以下的植物为“中”等级,共22种,有南洋楹、黄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水翁和紫花风铃木等,多为开花乔木,风灾中容易受损,风灾后生长恢复较慢,但在景观营造中具有重要的点缀作用,具画龙点睛之妙,建议在特定情况下选用。

表2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i=1,2,3,...,n)

表3 深圳前湾片区园林树木评价综合得分

表3 深圳前湾片区园林树木评价综合得分(续)

3 结论

结合实地调研与园林树木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可知,深圳滨海地区植物景观主要体现在其生态价值上,大多数园林树木自身抗风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年周期枝条的粗度和长度增加明显,整体上在风灾一年后生长恢复状况良好,生气勃勃且景观营造效果佳。前湾片区绿化覆盖面积大,覆盖度达到79.78%,园林树木种类却相对较少,乡土树种的占比一般,其植物多样性有待提高。在管理养护方面,在制定养护方案的基础上总体实行粗放式管理,定期松土、补肥、修剪,风灾后及时进行种植土壤消毒,减少树木病虫害。在美学价值上,植物色彩主要以绿色为主,辅以少量颜色鲜艳的开花树木如紫花风铃木、洋紫荆、美丽异木棉、凤凰木和蓝花楹等,季相变化在个别景观中表现突出,如公馆南街道路两旁列植的紫花风铃木和紫荆园群植的洋紫荆、红花羊蹄甲等,但总体上不明显。

尽管超强台风“山竹”对深圳园林树木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创,还是有些树木在台风中表现得极为顽强,如棕榈科植物银海枣、狐尾椰、丝葵、霸王棕等,榕属树木菩提树、柳叶榕,以及低矮小乔木如润楠、铁冬青、杨梅、柚和桂花等,都抵挡住了台风级风力,在风灾后正常生长,恢复迅速。除了得益于植物自身抗风能力和生长恢复能力强之外,也得益于一线工作者在风灾后的园林树木恢复措施,包括及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和培土;及时清理、扶正受灾树木;修剪枝干时,对伤口进行杀菌处理;扶正时注意保护树皮,扶正后重新支撑加固;合理浇水与施肥;用药物防植物病虫害等。

4 展望

在台风灾害频发的滨海地区,抗风性景观营造和灾后景观恢复一直受到城市建设者的热切关注。其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抗风性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生态修复和自然环境保护,还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政策。未来,城市景观建设主要从景观安全性、园林景观生态性、景观效果完整性、景观经济性4个角度出发,包括植物生长特性、树种规划设计、绿化种植施工、植物栽植养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不断完善城市的景观建设。

注:本文图表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风灾山竹片区
南疆喀什地区风灾时空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世界关注中国迎战“山竹”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风灾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开启西北片区巡演
过元宵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