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牛路菁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对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虚拟学习社区对网络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国内目前对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还主要侧重在网络技术层面,总体而言尚不完善。对设计学层面研究的空缺使得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不能紧跟时代变化而变化,做到真正关注成人用户的需求。而随着我国政策对网络教育的大力支持,市场对网络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更加推动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高校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重要性。对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因此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提出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原则,帮助建立起更加系统完整的、更加注重成人体验的虚拟学习社区,这对于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领域,心智模型就是指人在脑海中对交互对象的设想模型,而概念模型是通过真实产品的设计和界面传达给用户的真实模型。在使用一个产品之前,用户总会创造心智模型。当设计师设计的概念模型越接近用户的心智模型,该产品或网站就越容易使用;反之如果设计师方案中的概念模型与用户的心智模型不匹配,这个产品或网站就很难使用。
网络教育中教师授课的对象是成人,这与普通学生存在着很大不同。但传统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依然采用教育者上传视频—学习者观看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种现象本质上来说就是网络教育平台概念模型与学习者心智模型不匹配的结果。所以在进行虚拟学习社区交互设计时,设计师应对成人学习者进行相关调研,利用用户访谈、自然观察等方法了解成人学习者的心理场及环境场,全方位把握用户的学习目的、自身能力素质以及成人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从而深入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契合学习者心智模型的网络教育新模式,设计出指示明确、更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学习者的认知、操作、决策行为更通畅,学习时的注意力更集中,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对成人来说,参与网络教育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且学习自主性较强,但因其在社会网络中可能具有例如公司职员、子女、父母等多重身份,又导致出现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设计师在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功能层的设计中应着重关注成人学习者这一显著特征,不仅要让学习过程的核心目标、最终目标清晰可见,更要进行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划分,以此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持续不断的激励。
网络教育的激励办法可以借鉴现今一些学习类软件,例如市面上的“沪江开心词场”“墨墨背单词”等专注于背单词,同时具有“PK”“闯关”等功能的单词记忆软件,用户通过闯关或打卡的方式进行背诵,当通过关卡时可以进入下一关继续学习,还能获得类似增加单词本容量的一些相关奖励,此外系统会自动生成用户的通关图片,可以选择是否与朋友进行分享。在不断通关的过程中激发用户好胜心,伴随着通关的成功激起用户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这些软件正是利用了用户对于马斯洛层次论中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追求,设置阶段性目标,得以在通关过程中给予用户持续性的激励,为记忆单词这一原本枯燥的行为注入了情感的力量,赋予了趣味性。这样的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在网络学习中,从一开始用户对学习效果自我要求的上传,学习计划的制定、修正,到各个阶段小目标的明确、交流讨论、达成及对学习者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估,再到最终核心性学习目标的达成,若设计师能与场域中教育者相配合,设置相关激励举措,建立起一条能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的动态化、个性化学习线,那么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要求就能够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功能进行更好地适配,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也会更加充足。打破传统网络教育中松散式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过程的各阶段变得更加完整,衔接度更好,从而在过程中对成人学习者产生持续性激励,促使最终目标的达成。
最初,工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作为工业设计的拓展和延伸,交互设计更注重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满足,注重用户的体验,注重设计的人性化[2]。
当前网络教育流于机械化的课程传授很容易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当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时,还容易产生挫败感。这都反映了当前网络教育对人们情感需求的忽视。反观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单词记忆类软件则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软件中的评论、分享等功能打破了时空上的阻隔,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也能够交流互动;而闯关过程中“提示”功能的使用确保了人们在忘记单词的情况下依然有办法进入到下一关,从而减弱了人们的挫败感,并且很快就被最终通关的成就感所取代。鉴于此,相较于常态化学习而言,在满足人们情感需求上较为弱势的网络教育更要关注到用户基本学习要求背后潜藏的社交层次需求、尊重需求,并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强化激励,弱化否定,满足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
因此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设计师要注重对网络教育活动主体间关系的剖析,创造出师生、生生、教育者与管理员、学习者与管理员之间相对应的交流途径。例如在学习者之间进行“结伴学习”的设计,结伴者之间可以进行课程问题的交流探讨、对于有困难的学习任务相互辅助完成等等,形成一种陪伴型学习的新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孤独感,也能够让双方在合作完成任务中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通过更好的交流途径的设计,让场域中的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三方都既成为信息输出者,也成为信息输入者,将传统网络教育不可持续的学习过程转化成为一个沟通顺畅、反馈及时的可持续性开放式网络交互闭环(图1),形成一个关系网络更加紧密的网络教育场域。其次,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对于实现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渴求度较高,相应地设计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仪式感的设计。网络教育中每一次重要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以书面形式通知,也仅以书面形式结束,相反,设计师可在学习达到每个阶段性成果时设置测评仪式,例如线上的作业展览与互评,线上全体成员的课题发布视频会议及成果验收会议等,在参与正式仪式过程中尊重需求被满足,当被肯定时甚至可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通过多种仪式的设计使成人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仪式感,给学习者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以此唤起学习者对于课程的认真态度及完成学业的神圣使命感。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设计,为用户打造一个沉浸式、归属感强烈的在线学习社区。
图1 当代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交互设计原则分析
在交互设计当中,对于视觉表现的设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美感的视觉呈现能让人产生舒适感及愉悦感,反之则会让人产生抗拒及不悦感。特别是在人们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保障的当下,设计师更应关注到人们对于美感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于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美感的设计,从唐纳德·诺曼在其著作《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中提到的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及反思层次设计三方面进行阐述。本能设计和第一反应有关,在本能层次,注视、感受和声音等生理特征起主导作用,所以网页的设计首先要能在感官上吸引用户,让用户在视觉上觉得这个界面是“好看”的,满足成人学习者不断成熟的审美需求;行为层次设计则和使用有关,优秀的行为层次设计有四个要素,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教育平台的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用户在使用时不会产生任何困惑,能够畅通无阻、快速进行信息的筛选,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模块,以此满足成人学习者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学习特征;而当设计触及到反思层面时,美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表现,成为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学习主体有意识的反思与经验的结果[3]。当学习者在回忆并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评估,能够产生愉悦感,甚至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络学习愉快经历的时候,美感已经由表及里,在用户心中产生了体验性美感。此时人机交互不再仅是一个即时性行为,人们会主动地持续性地产生学习回归的行为,反思层面的设计使得用户粘性大大提高。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网络技术层面,只有同时兼顾到设计学层面要求,针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学习特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出虚拟学习社区交互设计原则,让硬性技术条件与软性服务设计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功能健全、系统完整的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而我们设计师也能够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网络教育之时,响应时代号召,为促进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