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忠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若是日常饮食多刺激性食物,精神压力过大,胃黏膜功能损伤,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由于生活模式有所改变,国民日常饮食结构有较大变化,存在饮食不节制、饮食不规律、饮食有偏好等情况,导致胃脏负荷加重,若是饮食多刺激性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胃脏负担。同时,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加,以至于精神压力过大,而且也会影响饮食规律。加之,一些人会服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需长期服用,大量用药会加重胃黏膜损伤,以至于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消化性溃疡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部位,若是溃疡面持续扩大,疾病不断发展,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增加疾病的危险性,虽说一些患者的出血情况可以自行缓解,但也需要尽早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临床上多是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起到良好效果。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至本院治疗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均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无研究涉及使用药物禁忌证,可以配合用药流程,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9.22±14.62)岁。观察组中男 23例,女 17例 ;年龄 25~74岁,平均年龄(49.36±1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失血较多者需立刻输血,同时补液用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取2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8490,规格:40 mg/支 (以C17H19N3O3S计)]与2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1 次 /d,滴注时间 0.5~1.0 h/次。观察组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取1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56,规格 :40 mg/支 (以 C16H15F2N3O4S 计 )]与 100 ml的0.9%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1~2 次 /d,滴注时间15~30 min/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完全得到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总时长、止血前出血量、止血前出血次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镜下检查无出血情况,即为止血。治疗总时长以停药时间为准。呕血、黑便均记录为出血。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便秘、腹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总时长比较 观察组止血时间、治疗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总时长比较 (-x±s,d)
2.2 两组患者止血前出血量、出血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止血前出血量为(276.43±36.59)ml,止血前出血次数为(4.83±1.63)次;观察组患者止血前出血量为(186.62±23.81)ml,止血前出血次数为 (2.54±0.86)次。观察组患者止血前出血量、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11、7.859,P=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呈周期性发作,若是溃疡位于十二指肠部位,疼痛感会较为强烈,痛感会持续几天到几周不等。胃溃疡的疼痛多是在餐后 1 h 出现,持续 1~2 h 会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好发于两餐之间,进食、服用抑酸药物后缓解,一般不会自动缓解。若是精神压力过大、气候变化、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后,痛感会加剧,休息、呕吐后痛感会有所缓解。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消化性溃疡是其主要病因,临床上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20%~30%伴有出血情况。部分上消化道出血不甚严重者,可以自行止血,但若是出血情况较为严重,伴有呕血、黑便等情况,需尽快进行干预。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先控制消化性溃疡病情,一般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进行控制,随后针对上消化道溃疡采取干预措施。少量出血可以提供流食,大量出血则采取补液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是血红蛋白<70 g/L,需及时输全血。常规措施只能暂时控制病情,欲治疗疾病,还需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是改善消化性溃疡症状的优选药物。药物经口服后迅速吸收,1 h左右即可起效,但是考虑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无法经口服方式用药,一般是采取静脉滴注用药方式。药物静脉滴注后半衰期在40 min左右,分布容积0.3 L/kg,肾功能不全者分布情况不会有明显改变,若是肝功能不全,可能会有所下降,药物经代谢后,80%随尿液排泄,剩余部分由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该药物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并且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应用阶段需注意患者情况,考虑到药物代谢过程需要依靠肝脏,若是肝脏存在异常,需减少用药量[1]。奥美拉唑人体耐受性较好,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泮托拉唑也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胃黏膜,起到抑制氢离子、K-ATP酶活性的效果,用于阻断氢离子的转运,从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药物经过口服后吸收不甚规则,不会立刻起效,可能会滞后2.5 h,生物利用率在75%以上,经过静脉注射用药,生物利用率会提高一些。药物主要是由肝脏代谢,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者不会影响代谢过程,若是肝功能异常,会延缓清除,用药前需考虑患者肝功能[2]。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对于胃壁上的质子泵能够起到良好抑制效果,但是相对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的稳定性更高,药物仅会与质子泵上的2个活化位点结合,对于5、6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而奥美拉唑会结合多个,不仅会结合5、6片段,还会与无活性的7、8片段相结合,而缺少针对性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降低[3]。同时,泮托拉唑的止痛效果更为理想,可以缓解溃疡带来的疼痛感,用以减少患者的身心压力。另外,泮托拉唑的耐受性优于奥美拉唑,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程度较奥美拉唑更轻。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对于一些H2受体拮抗药无法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也能够治疗,说明泮托拉唑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理想药物。虽然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在治疗效果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由于泮托拉唑稳定性高,能够选择性的作用于胃黏膜,可以更好的发挥效果,短期内就可以改善消化性溃疡症状,起到止血效果,加之人体耐受性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患者更容易接受[4-7]。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能够尽快止血,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同时可以缩短治疗时长,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少,应用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