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阳性显现时间的意义分析

2020-09-04 06:21:18王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支原体住院

王琳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儿科常见,为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临床上常用MP-IgM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来作为实验室诊断金标准[1]。本研究探讨了MP-IgM阳性反应显现较晚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市结核病医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MP-IgM阳性显现时间不同分为7~14 d组和≥15 d组,每组20例。7~14 d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7±1.1)岁。≥ 15 d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6.1±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影像学诊断患儿感染肺炎;②临床诊断标准为MP-IgM阳性,即滴度≥1∶160。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②不愿意参加的患儿。

1.4 方法 入院后晨起抽取6 ml患儿静脉血,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验患儿是否为MP-IgM阳性,若初筛阴性结果后复查,直至患儿检出阳性,记录MP-IgM阳性显现时间。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心电图T波改变、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7~14 d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6.4±1.0)d、住院时间(7.1±1.1)d均短于≥15 d 组的 (8.5±1.1)、(13.8±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注 :与≥15 d 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发热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7~14 d 组 20 6.4±1.0a 7.1±1.1a≥15 d 组 20 8.5±1.1 13.8±1.2 t 6.317 18.406 P<0.05 <0.05

2.2 两组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心电图T波改变、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发生情况比较 7~14 d组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心电图T波改变、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发生率分别为10.0%、0、10.0%、20.0%、40.0%,均低于≥15 d组的40.0%、20.0%、40.0%、50.0%、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心电图T波改变、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该病占儿童群体获得性肺炎的12.0%~44.0%,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差异比较大,肺炎支原体肺炎轻者可以表现为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等,严重者会有严重的肺炎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严重者会导致患儿肺部发生病变迁延而致肺不张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2]。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表现为呼吸道损害,严重者会导致患儿出现肺外多器官功能损害[3]。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自身免疫性致病机制,因患儿心脏和肝脏细胞内蛋白与肺炎支原体膜黏附素蛋白P1以及P30具有免疫同源性,机体可以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清除时,在破坏肺炎支原体时还会对患儿自身免疫功能进行破坏[4]。造成自身免疫反应,目前在临床上显示,发病1周后就可以检测出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在大约3~4周浓度达高峰,临床间接提示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的MP-IgM产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比较晚出现MP-IgM阳性的患儿存在以下特点:①患儿发热时间比较长,患儿年龄偏小或年龄偏大;②患儿发热比较严重,更容易出现肝和心功能损伤,也有较突出的肺部表现;③在治疗上,多数患儿治疗上会合并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④住院时间长。在临床治疗上,疾病的发热期应该使用红霉素,当患儿症状改善后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方案依从性好,但是有些患儿在使用阿奇霉素1个疗程后仍然会有高热、咳嗽,研究显示患儿在肺炎急性期的免疫状态影响了阿奇霉素特殊的药代动力学,与MP-IgM阳性显现时间有关。由于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温下降,咳嗽时间缩短,要灵活判断,不可过早换药,影响药物的连续性。MP-IgM阳性显现较晚的患儿治疗比较困难,一旦有细菌感染或者肺外部表现,医生要主动判断,采取联合用药,积极给予干预,包括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要积极的测定MP-IgM,不放弃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诊断。MP-IgM阳性显现较晚病例其在治疗上比较困难,并且会合并细菌感染或者外部感染,因此临床医生遇到类似病例应积极的对患儿给予干预并联合用药,给予患儿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等,并且需要定期检测MP-IgM来进行综合治疗效果的评价,研究显示,支原体分离株的临床耐药率大约高达85.0%以上。对于支原体分离株存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耐药时,并且MP-IgM为阴性时,应更换为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四环素可以导致患儿牙齿变黄等不良反应,且喹诺酮类对儿童骨骼系统有影响,因此使用也受到限制。罗丽雅[5]在超敏C反应蛋白和MP-IgM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中发现,MP-IgM出现的时间对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治疗,对于MP-IgM出现较晚的患儿要采取联合用药,控制病情。并且部分MP-IgM出现较晚的患儿发生了肝损害和心脏损害,提示临床医生,要更具病情进行判断,不可因为MP-IgM未出现而停止抗支原体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冷逸[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IgM阳性显现时间的临床意义中发现,由于体质差异,患儿MP-IgM阳性时间出现各异,当MP-IgM阳性出现时间比较晚时,患儿的肺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上也比较困难,应该加强综合治疗,不应该由于早期MP-IgM为阴性过早停止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干预,并且作者对用药情况进行探讨发现,MP-IgM出现较晚时,采用联合用药的疗效较好。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同,从本试验可以看出,7~14 d 组患儿平均年龄 (5.7±1.1)岁 ;≥15 d 组患儿平均年龄(6.1±1.0)岁。7~14 d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15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 d组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心电图T波改变、肺外表现、联合用药发生率均低于≥15 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MP-IgM 出现阳性时间较晚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临床治疗也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要关注患儿致病病原体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还要对患儿肝功能和心肌情况进行关注,防止出现并发症,在治疗上要加强综合治疗,并且不要因为患儿支原体抗体为阴性就过早停止治疗,在体液免疫情况下,MP-IgM出现时间最早,在感染后3~4周时含量达到峰值,感染后一般会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如果有2~3周的潜伏期后才会逐渐出现临床症状,则疾病时间会比较长,并且较难治愈,要提前与家属沟通好,做好解释工作。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支原体住院
妈妈住院了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6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58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5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