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敏
ICU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收治的主要病区,护理人员须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管部门派到武汉和湖北的援鄂医疗队达4.26万人,护理人员占比将近70%。其中,来自重症专业的医护人员更是达到1.9万人。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武汉的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占比较大,重症医学在提高救治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护理部主任李葆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在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重症护理团队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具备多种重症监护技能,在援鄂过程中为“武汉保卫战”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重症医学自从非典以来在国内蓬勃发展,重症护理团队也逐渐成长起来。国内一批优秀三甲医院中,重症护理专业技术实力不断发展,重症护理管理模式也不断进化。
李葆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
如何有效提高护士的专科胜任力,是ICU护理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2002年起,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就实施了ICU护士培训认证制度,培养了一批专科护理人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C病区护士长丁璐指出,目前,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年都会选派护士完成专科护士认证,以保证护理质量。医院每年会给ICU护士一定的名额,参加北京护理学会或中华护理学会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
北大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赵礼婷回忆,她自19岁毕业起一直在急诊科工作,2019年调至创伤重症监护室(TICU),至今已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9年。
2003年,当时已经担任急诊科护士长的赵礼婷,参加了北京市护理学会第一批ICU专科护士培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ICU专科护士证书。参加了ICU专科护士体系培训后,她认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医院遴选专科护士,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标准。比如,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职称达到护师以上,同时要有5年以上在ICU的工作经历,才有资格报名。此外,科室会推荐积极向上、热爱护理工作的护士,以保证其参加培训之后,愿意带动科室其他护士共同进步。
而且,由于重症监护专业分化,重症护理也逐渐分化出不同的亚专业,形成既“专”且“全”的重症监护团队。医院越来越多的专科设置自己的重症ICU监护室,也建立起本专科的重症护理队伍。李葆华进一步指出,医院在二级学科层面有内科ICU、外科ICU、急诊ICU、儿科ICU;另外,还有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等。
医院不仅注重培养覆盖面较全的重症护理队伍,还希望重症护理专业的护士个人能掌握多种监护技能以求全面发展。在专业技术层面,北医三院强调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呼吸机操作方面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医院还在开展新技术过程中,设置更多专科护士岗位。比如,呼吸治疗管理护士、血滤护士。李葆华强调,这样的护士会积极钻研专业,引领一个专科的发展,充分吸收新技能,发挥好带头作用。医师还会和他们探讨相关专业问题。
ICU 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病程发展较快,而且没有家属陪同,特别需要重症护士参与照护。
丁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C 病区护士长
由于重症医学护理专业发展较快,除了完善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外,一些大型三甲医院还在探索面向重症护理团队全员的常态化培训。
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管理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案。同时,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科室每月开展护理查房1次,保证查房学习的质量。并且,医院每年都选派护士参加ICU专科护士认证。
北大人民医院护理部下设急危重症专业组,每个病房都设有急危重症专业联络员。这样的组织建设,方便统筹协调管理,尤其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急危重症专业组每年都要建立ICU护士培训考核计划,按计划推动多站式培训、考核。每到年末,专业组就会总结全年培训工作,同时公布下一年的培训计划。该培训及考核以操作及工作坊的形式进行。
丁璐介绍,每位ICU护士,每年均须通过多站式考核。
赵礼婷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着重介绍了北大人民医院急危重症的多站式培训与考核的具体情况。急危重症多站式培训为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每年计划组织完成两次。其中一次是以尿管、CVC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管路的维护为主,另外一次则是以仪器设备使用为主的培训。
例如,一次多站式技能操作培训,设定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技术、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技术、微量泵使用技术、心肺复苏机使用技术4站,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将分为4组进行考核。60位护士为一期,先集体上理论课,再分为每组15人的4个小组,每个小组会把4项培训时间段错开,轮流进行以实际操作为主的4项培训。
多站式考核由急危重症的护士长和本科室的联络员共同组织,制定自己科室的护士考核时间表。护士按时间表参加每项考核。急危重症的多站式培训与考核是利用全院急诊和ICU的资源,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
1 重症医学自从非典以来在国内蓬勃发展,重症护理团队也逐渐成长起来。
2 主管部门派到武汉和湖北的援鄂医疗队达4.26万人,护理人员占比将近70%。
医疗护理团队的人员流失率比较高,已经是一个行业问题,重症护理更为明显。从全国的市县级医院,到国家队级别的三甲医院几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ICU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病程发展较快,而且没有家属陪同,特别需要重症护士参与照护。因此,护士在对患者照护方面就要具备更高的水平,掌握更多专业技能。而且,ICU护士白班与夜班人员数量基本相同,即使高年资的护士也仍然需要倒夜班。
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之下,大量ICU护士还面临着家庭压力、自身职业认知、社会压力等问题。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重症护理队伍不稳定。由于重症护理工作的压力,即使留下来的高年资护士也希望能够调岗。对医院来说,这些状况是一种人才浪费,也是管理者面临的困难。
如何留住人才,是ICU护士长非常头疼的事。北医三院重症监护管理探索开展了近20年,针对前述问题陆续采取了应对措施,特别在专业人才培养及激励上建立机制。2014年,李葆华出任北医三院护理部主任以来,带领护理部在稳定重症护理队伍措施方面不断优化。她介绍,该院是较早探索护士层级发展的医院之一,后来逐步提升ICU岗位技能,促使护士认可ICU护理的重要性。
赵礼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
北医三院重症护理岗位选择强调双向选择,分为三个阶段实现:放进去、沉下来、走出来。李葆华进一步介绍,医院首先根据ICU护士缺口,将一部分新入职的护士分配进去。在分配时,管理层会考虑护士的专业水平。ICU护理学习强度大,会优先安排本科生进科。这就是放进去。医院希望更多的护士能在ICU“沉下来”,严格按照医院为他们制定的职业规划进行培训,希望愿意沉下来的护士吸收成长,逐渐成为专科护士及重症护理专家。这就是沉下来。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护士可能确实不太适应ICU的工作,医院及护理部也鼓励她们走出来。而且,北医三院本身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较多,并不是全部都集中到ICU平台,普通病房里也有很多重症患者。经历过重症专业训练的护士,走出来转到其他科室,也能发挥在ICU培训中获得的专长。同时,医院也倾向于赋予ICU护士职权。一般科室都只有一个护士长,而ICU科室由于每个班次人数基本相同,有一些特殊安排,除了一个科室总护士长之外,每个班次另外设置一位带班护士长。每个带班护士长都有自己岗位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这样的设置,体现了医院对ICU护理的重视,也有利于整体管理。
考虑到重症医学护理工作压力大,医院在薪酬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希望能够高于普通护士。比如,北医三院特别设置重症护理特殊岗位津贴。李葆华呼吁行业提升该群体的职业待遇,在护士评优时,优先考虑重症医学护士、急诊科护士。
除了完善激励机制留人,越来越多三甲医院护理部通过强化护理团队文化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以增强职业幸福感。
北大人民医院护理部护理文化建设小组成立于2017年,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及各科室护理文化联络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护理文化工作。每年都会切合实际制定不同主题的工作计划,以季度为单位推进工作内容。丁璐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透露,以2019年为例,全年活动的主题是“做有温度的护士”,活动分4个季度开展。第一季度为“爱院篇”;第二季度为“爱己篇”;第季度“爱国篇”;第四季度为“爱岗篇”。
2019年第二季度,围绕“做有温度的护士之爱己篇”的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为团队户外拓展,在艳阳的5月天,护理文化建设组联合北大人民医院工会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开展团队拓展活动。活动口号是“做更好的自己,从爱自己开始”,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让大家学会关爱自己,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和医院建设工作中。
作为护士长,赵礼婷还在科室推出一套“磁性管理”的护理理念。每年年初,她所在的科室都会给护士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她希望了解护士对排班的满意度以及需求,了解护士的心声,工作中的困难,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培训安排的建议,希望获得何种支持,以此来帮助科室其护士更好地完成工作。她会对问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公布,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赵礼婷通过磁性的管理,了解护士的需求,解决护士的困难,为护士提供公平、公正、优绩优酬的发展空间,将护士凝聚在一起,发挥出团队的力量。
重症医学“男护”发展
2009年,李宇轩从首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顺利通过北医三院面试,被分到重症监护室。入职后,他在专业技术教学、科研上提升迅速,带教、授课、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管理能力等都没有落下,2014年起,开始担任危重医学科护士长。
在他入职那年,首医护理专业的男同学加上他自己,一共只有4人。他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那个年代男护士刚刚出现,公众对男护士的认知不深,甚至对男生从事护理表示不理解。因此,毕业的时候,同班同学受环境影响,或改行,或出国深造,留在北京三甲医院的仅剩他一人。
他也补充,早一届的学长中倒是有10余名男护士,坚持下来的男护士,目前都已成为医院的骨干。
入职的时候,医院的男护士也不多。李宇轩所在科室,当时男护士不超过10人。如今,男护占比有很大程度提升,该科室共68名护士,其中,男护士数量达到26人。
目前,男护士一般都集中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男护士入职精神卫生医院。前述三个部门,器械仪器使用种类比较多。尤其是重症专业方面,抢救设备较多,男护士更擅长设备应用。李宇轩认为,男护士其实更适合待在重症护理部门。普通病房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确实轻松一些,反而无法体现出男护士的优势。重症护理中,能应用到很多监护技术,比如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李宇轩表示,男护士在其中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成就感也会进一步提高。另外,急诊室患者的抢救比重也很多;手术室的护士有更多的机会与器械打交道。因此,这几个科室确实适合男护士工作。
北医三院支援武汉时,一共派出的护士有100名左右,男护士比例大约占总数的1/10。随着抗疫的深入以及后期的班次调整,大部分男护士都担任了组长职务。李宇轩担任医疗队护士长,他总结说:“北医三院主管病区为危重症定点收治病房,危重型患者涉到各种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由于隔离区医疗辅助人员的缺乏,也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在隔离区那种气氛紧张、高危的环境中,男护士显得尤为重要。当时,护理人员根据能级对应、高低搭配的原则进行分组,男护士们在各组中起到了领头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米阳光”是北医三院自2017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开展的护理文化建设。提倡护士在工作中关注、关心、关爱出现在护士周围(三米是一种虚指)的所有人,无论他们是患者、家属,还是同事以及其他人,鼓励护士用的行动营造温馨的氛围,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李葆华介绍,经过几年的建设,“三米阳光”已经成为了北医三院护士的代名词。
北医三院护理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是“专业、温馨、尊重、成长”。所谓“尊重、成长”,强调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关怀。李葆华强调,医院管理者、科室主任和刚毕业的新医护人员,在工作上是平等的,也是需要互相尊重的。而且,“每一位护理人员,只要来过北医三院,哪怕只待了很短的一阵子,我们都要帮助她有所成长,来时和离开时要有一定变化”。
尊重和成长的文化,希望激励护士保持“专业”水平,并为患者提供“温馨”照护。护士对待患者的核心原则是尽最大的努力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保证患者安全,能使患者更快康复。另外,护理是与人打交道的学科。护士给予患者更多关爱,让患者更多认可护士服务,对护士有更好的依从性,配合护理措施落实。李葆华特别指出,这种关爱并不是让护士围在患者身边,而是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