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祝三
(澄江市右所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澄江 652500)
澄江市为削减抚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抚仙湖Ι类水质,实施土地流转,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度,蓝莓产业作为澄江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蓝莓产业发展迅速。加之澄江当地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形、优良的水质、充足的光照、干湿分明的气候条件,为生产早熟优质蓝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对澄江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为实现品种区域化、技术本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和产业信息化奠定基础,以此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市蓝莓种植面积591.2 hm2,年产量2660 t,总产值1.6亿元。
目前栽培品种主要为绿宝石、珠宝、春高、莱格西、比洛克西等,具有适应性强、丰产、优质、早熟等特点,占全市蓝莓种植面积的95%以上。
1.生产模式。借助澄江市“抚仙湖绿色食品品牌”和“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契机,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庄园经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小巨人”,带动蓝莓产业发展。
2.销售模式。除了原有的自主销售、合作社购销、企业购销、小贩销售等形式,新增4家企业电商网络销售平台,多渠道提高蓝莓销量。目前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千克70~120元,销售市场已拓展到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已建成玉溪市最大的蓝莓苗培育及种植园区;蓝莓鲜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80 hm2;澄江蓝茜蓝莓庄园所生产蓝莓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澄江蓝莓”获国家地理标识商标。打造出“滇蓝”“佳品云蓝”“昊海蓝莓”等知名蓝莓品牌,品牌拉动效应正逐步加大。
澄江市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距昆明市52 km,距玉溪红塔区83 km,属玉溪市人民政府管辖。东与宜良交界,西与呈贡、晋宁接壤,南与江川、华宁为邻,北与呈贡、宜良相连。抚仙湖水清澈晶莹,是优质Ι类水质资源,以盛产抗浪鱼而闻名于世。澄江坝子内沟渠纵横,阡陌交错,梁王河、东大河两大水库坐落其中,水利灌溉非常发达,盛产稻谷和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交通便利,呈澄高速、东南绕城公路全面通车,从昆明主城区到澄江仅需1 h,是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澄江市位于东经102°7′~102°4′,北纬24°29′~24°55′,境内最高梁王山海拔2820 m,最低海拔1328 m。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6 ℃,日照时数2033.8 h,年均日照率46%,年均降雨量918.8 mm。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澄江蓝莓具有早熟、反季、一年结2次果等特点。全国蓝莓鲜果上市期一般集中在7-8月,澄江早熟蓝莓在3月即可上市,中晚熟蓝莓在4-6月集中上市,第2次果在9月份后即可成熟上市,填补了全国国庆、中秋后无蓝莓的市场空白,错峰上市优势明显。
蓝莓种植的土壤条件是坡度不超过10%、pH值4.5~5.5。澄江市境内土壤以红土和酸性紫色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5%~15%)、土质疏松湿润、排水性能好,占陆地面积的81.64%,不仅符合蓝莓种植适宜土壤条件,也为大规模开发蓝莓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
澄江水质一流,不仅拥有Ⅰ类水质的抚仙湖湖泊,多条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为Ⅰ类和Ⅱ类水质。境内东有南盘江过境,流域25.4 km,南有抚仙湖,北有阳宗海。此外还有大小潭泉50多个,大小河道113条,2017年末库塘蓄水3270万m3,水利资源丰富。
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效果较好。十年来共引进兔眼类、南高丛、北高丛等3大类共40多个蓝莓新品种,筛选出3个兔眼类蓝莓品种(灿烂、粉蓝、顶峰)、6个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珠宝、春高、莱格西、比洛克西、夏普蓝)进行推广种植,确定了绿宝石、珠宝、春高为大面积栽培品种。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成效,通过土壤酸碱度调试、蓝莓高床扦插繁殖、容器大苗定植、全基质栽培、近地面微喷和蓝莓果园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蓝莓种植水平大幅提升。多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了《澄江蓝莓种植操作规程》《蓝莓标准化栽培技术》,使蓝莓种植产业化、规范化。
为切实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质,削减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负荷,近年来,澄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莓产业发展。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组织、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竞争”的思路,成立了蓝莓产业发展办公室,相继出台《中共澄江县委、澄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中共澄江县委、澄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县联社关于印发支持澄江县蓝莓种植项目贷款方案的通知》等土地流转和蓝莓种植的扶持政策,对发展蓝莓种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奖励,对镇(街道)提出了任务要求,使蓝莓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蓝莓的生产过程从种植、灌溉、修剪,到采摘、分捡、包装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澄江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非常适宜种植蓝莓,并且在延伸蓝莓产业链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蓝莓是寡营养植物,对土壤肥力条件要求较低。据澄江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与蔬菜种植相比,同等条件下种植蓝莓每亩可减施氮肥86.11%,减施磷肥68.39%。种植蓝莓一方面可保护土壤和植被、净化空气和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稳固生态循环系统,有利于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
蓝莓(3年苗)种植当年即可见效,盛果期亩产900~1000 kg,产地价每千克70元,零售价每千克100~120元,盛果期每亩收入4万元,最高达8万元,经济效益明显。蓝莓产业属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能推进标准化种植、技术创新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打造“澄江蓝莓”品牌,既提升了澄江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又促进了一、三产业有机融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明显的社会效益。
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不断融入的蓝莓元素,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和多元化旅游模式。一是建设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追求自然、环保、人文的旅游体验,目前高端精品蓝莓庄园、现代蓝莓标准化栽培观赏区不断涌现,每年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二是每年举办抚仙湖蓝莓节,通过蓝莓营销峰会、蓝莓采摘大赛和蓝莓品尝品种分辨比赛等主体鲜明的活动,吸引大批游客,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在“看蓝莓景、吃蓝莓果、喝蓝莓酒、干蓝莓活”中享受回归自然的惬意,拉动蓝莓消费增长;三是挖掘澄江蓝莓文化亮点,向社会征集“蓝莓故事”,并与车水捕鱼、关索戏、苗族采花山等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为本地旅游文化注入新活力,助推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协调共进。
一是土地流转难和租金高,严重制约了澄江蓝莓规模的壮大;二是土壤改良成本大,随着蓝莓种植规模扩大,在土壤改良、酸碱度维持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草炭、木屑、树皮、作物秸秆及有机肥等,这些生产资料本地严重缺乏,需从外地购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三是部分种植户的科技意识、经营意识淡薄,个人经验主义突出,影响了“澄江蓝莓”的品质和效益;四是市场拓展延伸难,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栽培水平的提高,蓝莓总产量大幅增加,高端客户市场的拓展和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制约了产业发展。
一是制定蓝莓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扶持蓝莓种植基地、种植企业、农资企业、加工及营销企业的建设发展,打通采后到销售终端的冷链通道,对种植企业或营销企业在采后分捡、贮藏、物流的设施设备购置上给予补助;二是与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建立蓝莓科研机构,加强蓝莓品种自主研发和种植技术研究,引进筛选优良早熟蓝莓品种及二次成熟品种,在病虫害防控中做到绿色、安全、无污染,不断提高蓝莓品质,增加产值。
1.从育苗、生产、储藏、加工到销售整个产业链条,要不断向产前深入、产后延伸。如成立专门的种苗公司,开发优良品种,提供种植与生产保障;配套建设冷链库,增强仓储能力;支持发展蓝莓生产资料企业,降低蓝莓生产成本;引入蓝莓汁、蓝莓酒、蓝莓干等加工生产线,打破蓝莓深加工瓶颈;通过经销商和企业收购、商品推介会、电商网购等多种销售渠道,为蓝莓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2.支持探索蓝莓种植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开发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住宿、度假、游乐等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鼓励扶持专业合作社、蓝莓特色旅游村、蓝莓自采果园、蓝莓农家乐等新业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元素,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果农收入。
结合本地实际,搭建平台建立蓝莓产业中心。成立蓝莓科研技术中心、种苗繁育中心、鲜果批发销售中心、仓储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等,吸引各地客商至此做大蓝莓市场,提高知名度与经济效益,带动澄江市整体经济发展。
在澄江水质及蓝莓质量检测上做文章,大力宣传环境好、污染少的绿色生态蓝莓。结合澄江蓝莓文化,以高端精品蓝莓庄园、现代蓝莓标准化栽培观赏区为亮点,举办蓝莓论坛、开展蓝莓节,通过电视、报刊、手机、网络等媒体宣传推介,提高澄江蓝莓知名度及影响力,不断拓展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