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海英,郭子萌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带动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对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的夯实程度提出了新要求,校园冰雪运动的推广也迎来了重要契机和历史性机遇。2019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扶持特色带动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积极开展冰雪项目教学活动”等任务,更是突出了国家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高度重视。
冰雪运动进校园对传播冰雪文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储备后备人才、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由于冰雪运动受地域特征的影响十分显著,其开展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北京、新疆、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拥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其冰雪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较为适宜,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的开设具有较大优势[2]。我国校园冰雪运动起步时间较晚,冰雪运动对场地、器材、技术、师资等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冰雪运动进校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政策执行与保障不充分、资金缺口较大、教师人才短缺、专业化教材不统一[3-4]。相关对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政策保障与政策执行方面,需要在完善校园冰雪政策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和奖惩机制[5];在解决场地器材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量、借助公共体育资源、租赁场地等[6];在解决师资问题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冰雪运动教学人才、引进退役运动员等[7]。
基于现实情况,单凭学校一己之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十分困难的,但早已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极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学校与企业间的良性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还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可以在保证两者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同时,对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的成功开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准确找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明晰校企合作的内部机理、探寻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现路径,对加速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的普及和推广是十分有益的。
1.1.1 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形成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实现终身体育[8]。通过开设不同形式、不同项目的冰雪运动课程,能够丰富学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内容,逐渐增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改善在冬季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课程和教学形式缺乏多元化导致学生积极性不断降低的问题,为高校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助力。
1.1.2 培养冰雪运动相关人才 冰雪运动相关人才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体育事业所需人才和体育产业所需人才,可细分为“冰雪运动竞技类人才”“群众冰雪指导类人才”“冰雪产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冰雪运动设备制造类人才”等[9]。《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培养后备人才、冰雪运动教师”,表明了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各种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必然要随着冰雪运动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整[10]。这种现实情况下,冰雪运动若是能在高校中普及,有很大可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冰雪+”复合型人才。
1.1.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健康方面:参与冰雪运动众多好处中最为特别的是其寒冷刺激,在适当的低温下选择与自身身体状况相匹配的运动强度,有利于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强免疫力;同时,冰雪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其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对摄氧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影响[11]。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冰雪运动具有环境的特殊性和运动技能的复杂性,它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克服艰苦环境和勇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并且,冰雪运动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排解负面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1.1.4 提高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 加速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会对提高竞技水平、夯实群众基础两个方面给予强大的推动力,从而带动冰雪运动整体水平提高。冬奥会举办是一个极其有利的平台,在这个大背景下,推动冰雪运动在校园的普及,将挖掘、培养、输送高素质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等工作进行完善,可以为未来我国冰雪运动竞技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冰雪运动课程的增加,能传授学生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冰雪运动能力,使其进入社会后在各个领域发挥出带头作用,在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播、冰雪运动的推广等方面作出贡献,使冰雪运动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1.2.1 学校财政支撑不足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冰雪运动热情日渐高涨,这些变化使得一些建校时期早、操场面积小的学校不得不重新规划或修建其冬季项目的体育活动场地、购买相关器材;没有冬季项目课程的学校需要计划如何开设。但多数学校的财政实力无法满足冰雪运动课程需要的教学场地建设、器材购买等方面的花销。例如,北京市的第一批中小学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共52 所,海淀区的31 所学校中只有6 所学校拥有自己的冰场,其中5 个仿真冰场和1 个移动真冰冰场[12],其他大部分学校被迫采取冰雪运动“旱地化”、建设“共享场地”等措施来满足教学需要。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场地、器材等资源匮乏,严重减缓了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进程。
学校财政支撑不足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缺少冰雪运动专项资金和冰雪运动资金消耗较大。首先大部分学校不能满足为校园冰雪运动课程设立专项资金,这就造成学校要在原有财政的基础上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对冰雪运动课程的支出进行贴补,所以新开设冰雪运动课程会增添学校的财政负担。其次,冰雪运动课程对场地、器材等要求很高,仅仅修建教学场地就会耗费大量资金,不论是冰场还是雪场,从前期修建到后期维护,都会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实施步骤以及技术问题,以冰场的修建与维护为例,图1 中所显示的环节、设备、支出仅仅是一小部分,整个过程的繁琐、技术的复杂以及资金的不断消耗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从已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部分学校来看,他们通常利用租借省内、市内周边雪场、冰场进行教学,但是大批量的学生前往滑雪场上课的交通费、装备费、服装费、场地费等对学校而言也都是相当大的花销,对学校财政造成压力,使冰雪运动进校园陷入困境[13]。
图1 冰场修建与维护的部分流程、必需设备、成本Figure 1 Part of the process,necessary equipment,and cost of ice rink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1.2.2 冰雪运动教师人才缺乏 随着冰雪运动在群众中的需求愈来愈旺盛,众多的青少年对冰雪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校园冰雪运动课程也变得日渐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冰雪师资人才缺口的逐渐增大。近年来,各地积极举办冰雪培训相关活动,旨在培养能够进行日常教学的冰雪教师。虽然整体人数渐渐增加,但平均到各所学校的教师人数较少,并且冰雪运动相关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较低[14]。从整体角度看,冰雪运动专业的体育教师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没有办法满足目前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实际情况的需要。
当前,我国未形成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体系是造成冰雪运动教师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的冰雪运动教师群体主要由退役运动员和冰雪运动师范生两大主体构成[15]。退役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强,但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稍有欠缺,经过相关的教学培训后,一部分从事社会培训以及冰雪竞赛指导等工作,另一部分被聘入学校成为冰雪运动教师;高校冰雪运动师范生毕业后,一部分投身于冰雪产业,另一部分投身于冰雪事业,成为真正的冰雪运动教育工作者,两大主体经过自身选择后,最终能够加入冰雪运动教师队伍的人数较少。作为学校冰雪运动课程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专业的冰雪运动教师所具备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能够对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追求冰雪运动教师数量的同时也要重视质量[16]。事实上,我国在近些年已经开始注重冰雪人才的培养(表1),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高校有很多,但培养冰雪运动人才师资力量的高校却很有限,冰雪运动教师数量逐渐增加,但还是未能满足校园冰雪运动对教师数量上的需求,并且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表1 我国部分院校培养冰雪运动人才一览Table 1 List of training talents for ice and snow sports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1.2.3 校园冰雪运动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冰雪运动开展的环境为冷环境,由于温度过低,人体适应运动需求的水平降低,众多的冰雪运动对控制器材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17]。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可分为两种: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不论是已经开设还是未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学校,能够从教育、制度、组织、安全设施、医疗等多方面构建出一套完备安全保障体系的学校是极少数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或意外伤害的情况,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出现学校、教师、家长三者间的责任纠纷问题,产生恶劣的影响,有损学校的声誉。
之所以出现冰雪运动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困境,是因为想要构建一套完整且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存在较大的难度。首先,学校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都很多,例如学生体质差导致对器材控制力较弱、冰雪运动安全知识缺乏、教师安全教育行为不规范等[18],其中,一些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培训、监管等手段消除,但一些隐患无法消除。其次,从已开课的各学校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课程教学期间,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学生数量较为庞大,如何在密集的授课时间中保证大量学生的安全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这是需要反复沟通和推敲的[19]。再次,由于冰雪项目相对陆地项目有着速度快、技术难、风险高等特点[20],项目本身的危险系数较高,想要根除安全隐患几乎不可能。虽然降低因工作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是可行的,但仅有极少数学校能在冰雪运动课程开设前全面思考,并进行安全保障评估(表2),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健全的安全制度等保证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冰雪运动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条件限制使授课时间和人数十分集中、多数学校未做好课程开设前的安全评估工作等多方原因导致若想形成健全的校园冰雪运动安全保障体系十分困难。
表2 学校开设冰雪运动课程前的安全保障评估Table 2 Safety assessment before the school offers ice and snow sports courses
1.2.4 学校管理难度较大 学校的领导者既要具备理解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协调与上级关系的能力,又要娴熟地安排和完成学校内部各项复杂又零散的工作,在原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新增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给学校领导者和校内各部门制造了困难和挑战。从当前校园冰雪运动的整体开展情况来看,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部分学校会设立“冰雪运动专项工作小组”,部分学校会将新增的任务分摊到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不论哪种方式,开设冰雪运动课程所带来的相关工作全部由学校自行负责,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上报、审批等流程耗时且繁琐,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不容易达到默契程度,同时还存在教学安全隐患、学生家长的不支持等大量不利于冰雪运动课程顺利、持续开展的因素,易造成学校的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
学校管理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要全面考虑开设冰雪运动课程所带来的一系列工作如何分配。学校若是成立“冰雪运动专项工作小组”,会存在以下困难:首先,领导者需要确定冰雪运动专项小组的成员并进行分工,若是从各部门抽调成员,那就意味着小组成员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新职责新任务,其工作量增加、承担的责任更重且需要时刻保持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成员能否胜任并长期具有较高积极性,领导者的选择和调动具有难度;其次,对管理者而言,控制好掌权与放权的度是十分重要的,权力过分集中,对工作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造成阻碍,容易降低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过分放权,易造成权力滥用、作风松散,冰雪运动课程中极易出现因疏忽导致的不必要麻烦。学校若是将任务分摊给各部门,需要教学部门为其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数等;后勤部门采购相关器材、防护用具或安排外出上课相关事宜等;人事部门对冰雪运动教学所需人才进行招聘等;财务部门对相关费用进行支付或预留冰雪运动专项资金等。所以,在保证原有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安排好校园冰雪运动的相关工作,调动各部门相互配合,推动冰雪运动课程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协同理论最早出现在物理学领域,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协同理论认为,各个系统之间千差万别,但他们从无序向有序过渡与转变的机制却是存在着相似之处的,甚至很多情况下是相同的,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21]。协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频繁出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日常教学管理之中。从协同理论视角出发,文中的“校企合作”实际上是以学校、冰雪企业为主要利益相关主体,以冰雪行业、具有冰雪运动热情的群众等为间接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即学校和冰雪企业之间的协同是系统良性运行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诉求的差异,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学校同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之间,在合作中“一厢情愿”“形式化”“浅表性”等现象十分普遍,事实上,这就是协同理论中无序化的状态。协同理论还强调序参量问题,即子系统对协同运动的贡献量,系统中存在多个序参量。当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处于最初的无序状态时,它们各自运动、无合作;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时,序参量值逐渐增大它们会产生协同作用;当系统运行接近临界点时,序参量值最大,它们会产生关联、建立协同关系[22]。当前,国家对于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视程度、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冰雪运动课程的价值、学校急需冰雪运动教学资源等因素可以理解为“校企合作”这个协同系统中的序参量,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向着有序化方向发展。综上,协同理论与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有较强的契合性,学校和企业作为这一系统的直接主体,应以协同理论为参照,尽可能大地发挥协同效应,将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实现各自的长远战略竞争[23]。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区别于通过本校教师组织,利用学校场地、器材进行的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24]。冰雪运动进校园中的“校企合作”指企业为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师资等教学资源,学校可通过支付资金或非物质交换的形式同企业建立可深可浅的关系。合作中,由学校、冰雪企业、政府和冰雪组织等构成的校企合作系统具有不平衡性、非线性、开放性等特点。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校企合作系统不平衡性表现为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如所处地理位置、资金投入等,导致与企业的合作情况不同;各个企业之间的差异,如经营理念、经济效益等,导致与学校合作情况不同;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发展目标、社会功能、管理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两者之间合作情况不完全相同。非线性表现为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呈非线性状态,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有强也有弱。开放性表现为校企合作系统需要得到系统外的支持,如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因为具有不平衡性和非线性两项特征,校企合作系统内部才可能相互依赖、吸引,子系统之间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效应,如学校和冰雪企业确立共同发展目标、进行资源共享等;因为具有开放性特征,校企合作系统才能不断地被注入发展活力[25]。综上,协同理论为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明确了其具有的可行性。
2.3.1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的收益
(1)节省场地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冰雪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对场地设施具有很高的要求,冰雪运动教学场地的自行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人工制冷的冰场或雪场,经济上的投入会更多。场地设施是学校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基础,学校仅仅为了冰雪运动课程教学自主建设场地设施会对整个学校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若想要场地设施兼备教学和盈利的功能,那么其建设就要达到一定的商业标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投入。综上,不论基于什么原因,自主建设冰雪运动场地都是大多数学校力所不能及的。然而,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根据开设的冰雪运动课程包含的项目选择合作企业,企业为学校提供日常冰雪运动课程教学场地,这就大大节省了学校准备场地、器材的投入,为冰雪运动进校园开辟了新的道路。
(2)获得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学团队。当前,我国各种类型的高校能够向学校输送具备冰雪项目技能的人才有限,绝大多数师范类高校培养的教师人才队伍中不包含冰雪运动人才[26]。但是,企业所运营的冰场、雪场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会配备专业的冰雪运动教练团队,正规教练团队大多由专业运动员、获得国际滑雪教练资质的人员组成。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后,企业的教练团队在专业技术上足以满足学校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需求,这就能够有效免去学校招聘专项任课教师、培训业余教师等一系列工作,只需要与企业沟通组建教学团队并对其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提高即可。
(3)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当前,校企合作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各个领域或专业内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并且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季的招聘工作中,很多学校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反馈,已经实现通过“订单”模式提前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入高校,实际上是将学校的人才与企业的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随着对彼此的深入了解和信任程度的加深,合作的关系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买卖双方”的层面,而是会向着“伙伴”的深层次关系迈进。企业不仅可以提供教学场地及资源,还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场所和基地,部分学生在冰雪运动课程学习与实习中会对相关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选择。
2.3.2 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的收益 (1)吸引和储备潜在的消费者群体。企业在为学校提供所需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冰雪运动课程,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会随着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的逐渐掌握而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发挥学生群体的辐射作用(表3),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起到了帮助企业吸引和储备潜在消费者的作用。
表3 学生辐射作用下的潜在消费群体及消费动机Table 3 Potential consumer groups and consumer motivation under the radiation of students
(2)引进高质量人才。部分高校学生作为校企合作培养出的人才,在学习期间对企业的文化、工作环境、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会产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意向,并且为参加工作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7]。作为用人单位,企业需要各个岗位的人才(表4),与高校的合作使企业既可以优先吸引企业所需人才,又可以在学生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对有意愿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员录用的优秀率和整体素质。
表4 冰雪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及工作任务Table 4 Typical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tasks of ice and snow enterprises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受到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运营方式、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的影响,而校企合作能够对冰雪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造成积极的影响。第一,学校教育理念能够为冰雪企业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注入动力,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文化,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名誉。例如,与学校合作后,多数经营理念中更注重盈利的冰雪企业很大可能会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作出调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经营理念中融入更多的公益性元素,既能够吸引潜在消费者,又能为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作出贡献,利于企业的发展。第二,企业的经济利益增长,培训活动支出减少,资金周转加快。在其他领域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企业向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实验研究等活动,但与校企合作开设冰雪运动课程不同,学校的教学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客源流入企业,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收入,学校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资金,利益增长和支出减少为企业的资金运转注入了动力;同时,经营理念、战略等方面的优化,又能够增强企业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综上,从协同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在系统中,学校依赖企业,通过利用企业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为自身冰雪运动课程的开设提供可能;企业依赖学校,通过利用学校所拥有的人才资源为自身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两者在合作模式下的收益促使其从相互分离的无序状态逐渐发展成相互依赖的有序状态,对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和企业间若是想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必然离不开双方的战略规划,即建立双方认同的合作目标。从协同理论的内涵看,系统中的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在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建立一致的目标,是他们从无序到有序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协同目标的建立事实上是学校与冰雪企业在观念上、责任上、风险上等多方面的协同,这有利于双方认识到协同效应的产生、在建立体系和组织等方面加深融合程度,同时防止合作中一旦出现棘手问题,因根本观念不同导致合作破裂的现象发生。
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两个主体间存在明显的共融利益,这为两者进行战略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建立合作目标时,要兼顾两方利益既要保证校方冰雪运动课程顺利、持续开展,又要保证企业可以弥补自身短板。合作中,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将冰雪运动引入校园、保证冰雪运动课程持续开设,虽然各个冰雪企业根本目的都是盈利,但企业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需求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如引进人才、吸引消费者、组织管理、科学研究、员工培训、理念优化等,所以要多关注企业实际情况,找出影响冰雪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明确合作目的,建立合作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事业和产业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是学校和企业展现担当、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好时机,所以双方目标的制定要避免过于功利。
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也是一个平台,冰雪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学校的人才资源对企业各方面提升有益,学校和冰雪企业两大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通过这个平台自发地进行资源整合,使系统向着有序运转的方向发展。校企合作系统中两大主体分别拥有的资源优势还可以视作协同理论中重点强调的序参量,双方实现资源共享的程度越深,学校和冰雪企业两个子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越短,协同效果越好。
(1)冰雪企业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为学校提供场地、器材、教练团队等一系列冰雪运动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中,企业不仅要保证所提供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还需要承担场地设施维护、器材损耗等费用。学校在此过程中,要基于双方合作的深度进行考虑,可采取支付资金或非物质交换的形式弥补企业所承担的支出。还应注意,学校的冰雪运动课程教学任务不能够完全交给企业教练团队,他们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缺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方法,他们是否能胜任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来辅助学校冰雪运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所以,学校教师与企业教练合作形成教学团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没有冰雪运动专项教师的学校而言,教学团队可以由教学工作负责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校体育教师、企业教练团队负责人、企业教练员构成;由学校负责教练员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使教练员获得教师身份的认同感并掌握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拥有冰雪运动专项教师的学校而言,可以专项教师为主导,企业教练团队加以配合,专项教师负责教学部分,企业教练团队进行辅助指导和安全保护。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练团队各自的优势完美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结合企业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学校才具备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的能力。
(2)学校满足冰雪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资源的协同能够加强两个主系统人员间的互动和组织间的学习,并使人才成为系统的关键序参量,作为纽带来增强系统间的协同效果。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校企合作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着重强调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而是更强调学校人才资源对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企业而言都是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学生实训期间可为企业提供志愿服务,毕业后,企业的优先招聘有利于引进高质量人才;学校教师所具备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科研能力、成果若是能够合理应用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理念陈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大的帮助。同时,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教师融入企业提供机会,提升教师增强“双师型”能力的积极性,可视为学校自组织的强化和完善。
组织协同是维护校企合作系统两大主体协同关系必不可少的环节,合作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和联合管理组织对推动协同系统良性运转有着积极作用。冰雪运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企业都十分重要,它能够有效减少合作过程中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麻烦,防止学校和企业由于承担责任产生纠纷,损害合作关系与合作形象。同时,联合管理组织的建立能够有效避免双方各行其事,使系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能够将合作涉及的各部分相关事务统筹安排,形成固定模式,有利于系统更加稳定地有序化运行,从而继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
(1)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冰雪运动课程在学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而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成为学校和企业共同的任务。学校冰雪运动课程教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教育、制度、组织、安全设施、医疗等方面(图2)。安全教育保障体系可以从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行为教育两方面进行构建:一方面,大力提升学生自我安全意识、教师团队的安全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注意约束学生的危险行为、规范教师的安全教育行为。安全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组建冰雪运动课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成员分工,同时还需要理清各个成员之间、各个职务之间相互的关系。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可以从冰雪运动课程安全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冰雪运动课堂制度3 个方面着手。安全硬件设施保障体系中需要包含冰雪运动课程场地、器材、设施的安全筛查,要做到及时排除潜在危险。安全医疗保障体系可以从两方面建设:一是提高冰场、雪场以及学校医疗人员的保障意识和专业素质;二是健全冰雪运动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日常医疗保障制度等。
图2 校企合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Figure 2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2)企业与学校建立联合管理组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将冰雪运动课程从学校传统运行模式中分离,并在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融入企业的支持,从而降低学校全权负责相关事务的管理难度。但由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可避免会受到学校规章制度、企业的投入、校企合作效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双方建立起联合管理组织来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联合管理组织的构成人员要包含企业负责人、企业培训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学校任课教师,这种人员构成能够将学校和企业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凝聚力。联合管理组织要包含负责安全、教学、培训、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图3),要保证各个组织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及专业能力,明确各职能组织的职责与分工,避免出现企业不重视学校的教学任务、学校不关心雪场的发展与营运等不良现象,以保证合作的长效运行。
图3 联合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Figure 3 Joi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responsibilities
在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国家需要通过发展校园冰雪来提高冰雪运动的普及度、带动冰雪产业的发展。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既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又能够发挥学生群体强大的辐射功能,达到夯实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发展冰雪运动事业和产业的目的。本文对“校企合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困境、机理、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未来的研究若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形成合作范式,可为冰雪运动进校园减少阻力,并实现冰雪运动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