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霞
产前筛查是预防患有遗传性疾病胎儿娩出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认知产前筛查内容方式,并客观对待这一项目,是广大社会民众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事宜。这也是不断提升我国人口素质,保障围产优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核心依据,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先天性缺陷胎儿出生,保证社会人口的出生质量。
1产前筛查的本质目的
产前筛查的本质目的是通过简单、便捷、可行度高、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一些发病率高、病情较重的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等)做实时筛查分析。同时产前筛查也旨在检出子代是否可能存在高风险的出生缺陷,以提前做出及时、完善的应对举措。
2产前筛查的项目时间及内容要点
2.1 孕6~8周
在孕6~8周的产前筛查中,主要是对孕妇整体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此时除了常规的血压、体质量、血常规、尿常规、孕酮、HC g等检查项目外,还要做B超检查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这个阶段的产前筛查旨在确认孕妇是否真正怀孕,以及母婴是否健康。
2.2 孕12~13周
在孕12~13周的产前筛查中,孕妇要做血压、体质量检测,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血型、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乙肝、梅毒、HIV、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且此阶段的B超检查主要是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和具体发育情况,以排除宫外孕等风险。
2.3 孕14~19周
在孕14~19周的产前筛查中,要结合首次孕妇产前检查结果,对其机体情况做全方位的对比分析。该阶段的检查项目包含血压、体质量、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等,同时还有妊娠中期染色体筛查、唐氏综合征筛查等。这时孕妇生活便需要开始注意,平日要谨遵医嘱行事,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每天适度做些简单的运动,提升孕期身体免疫力。
2.4 孕20~23周
在孕20~23周,这一阶段孕妇产前筛查项目除常规的血压、体质量、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儿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外,对早产高危群体,还需进行宫颈长度的筛查和监测,若确定为早产高危孕妇,则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健康指导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借助系统超声检查也已经可以准确得出胎儿性别,且在孕20~23周,借助B超也可检出大部分畸形胎儿,相关医学文献研究表明,20~23周的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可达60%以上。
2.5 孕24~27周
在孕24~27周的产前筛查中,孕妇除常规检查项目外,还要进行糖耐量检查。糖耐量检查旨在筛查孕妇是否有糖尿病。需注意的是,24~27周要时刻关注胎动情况,孕妇若平日有时间可主动记录胎动信息,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指标。通常胎动计数≥6次/2 h即正常,一旦低于6次/2 h,胎儿可能存在一定的缺氧风险,必须尽快去医院详细检查确认,谨防意外。
2.6 孕28~31周
在28~31周的产前筛查中,除行血压、体质量、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B超、心脏彩超、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宫颈长度测量,预防孕妇早产。孕妇在这一阶段必须调整每日膳食结构,注重糖、盐的摄取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28周后孕妇小腿常有轻度水肿等现象,一般情况下适当转换姿势约15 min即可自行消肿,一旦姿势转换,且休息时间充足,而小腿仍未消肿即要及时就医。
2.7 孕32~36周
在孕32~36周的产前筛查中,在常規血压、体质量、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胆汁酸检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NST检查(32周)、产科B超检查、 gBS检查、白带常规检查。
从这一阶段起产前筛查会从2周1次转为1周1次,此时B超检查要尽可能详细、全面,以达到全方位评估胎儿体质量、发育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胎儿体质量未达正常指标,孕妇就要适度进补;如果胎儿体质量超过正常水平,孕妇在饮食上要适度控制,以保障胎儿健康。
2.8 孕37~41周
孕37~41周的产前筛查,对孕妇而言是产前最后一次筛查,主要检查项目有血压、体质量、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宫颈、血常规、尿常规、NST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产科超声复查相关工作。
孕妇及其家属必须开始为随后分娩生产做好全面准备工作,时刻关注胎动信息,掌握胎儿整体情况,准备生产用品,防止出现正式生产时因准备不周而增加生产风险的情况。尤其这一阶段胎动频繁的孕妇,家属必须尽可能时刻陪护,明确待产医院提供的物品和自己携带的物品是否齐全,如男女双方的身份证、准生证、结婚证等。
孕妇要提前了解生产流程,掌握生产情况,适当做好记忆练习,虽然待产期安全比较重要,但孕妇也要适当运动,在饮食上坚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的原则。临近产期时,孕妇要做好随时生产的心理准备,如超出41周仍无生产迹象,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引产。
3结束语
对于产前筛查,社会大众尤其是妊娠期孕妇对其必须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认知,以保障母婴健康,预防和减少先天性出生缺陷。所以,每一位孕妇及其家属,要在妊娠期间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工作,平日生活中谨遵医嘱,这也是有效提高母婴生产安全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