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倩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江西萍乡 337000)
胎儿体重影响产妇分娩的顺利性,若胎儿过大,可能致使产妇难产,且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挤压作用,可能导致新生儿骨骼损伤。相关研究证实,巨大儿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有统计证实,近年来,随着巨大儿的出现率不断上升,孕妇难产、新生儿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1]。新生儿体重预判对产妇、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妇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以往计算新生儿体重的公式对新生儿大小进行预估,结果不够准确,对巨大儿的预判力度不足。有研究指出,超声能够测量胎儿的腹围,进而对胎儿的体重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2]。本研究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价值,探寻胎儿腹围与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孕周均在37周及以上,且均为单胎生产,产检未发现畸形胎儿。
使用美国通用公司(G E)研发生产的四维彩超设备[型号:VOLUSON E8,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3233618号]测量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由我院医技科专业人员操作,测量3次取用平均值,测量时间为分娩前7 d内。
记录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与体重,并对其做相关性研究分析;比较胎儿腹围与体重、巨大儿出现率之间的关系。若胎儿体重超过4 kg,可视为巨大儿[3]。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与体重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腹围与体重相关性最高(r=0.87,P<0.05),其次为股骨长(r=0.59,P<0.05)、双顶径(r=0.55,P<0.05)。
腹围32.9 cm及以下、体重在3.17 kg及以下的胎儿未出现巨大儿。腹围33.0~33.9 cm的胎儿有272名,出现2例巨大儿,占比0.74%;腹围34.0~34.9 cm的胎儿有233名,出现4例巨大儿,占比1.72%;腹围35.0~35.9 cm的胎儿有221名,出现7例巨大儿,占比3.17%;腹围36.0~36.9 cm的胎儿有106名,出现30例巨大儿,占比28.30%;腹围37.0~37.9 cm的胎儿有84名,出现18例巨大儿,占比21.43%;腹围≥38.0 cm的胎儿有27名,出现9例巨大儿,占比33.33%。腹围与体重、巨大儿出现率成正比。总共出现70例巨大儿,占胎儿总数的4.91%。见表1。
表1 胎儿腹围与体重、巨大儿出现率的关系比较
胎儿娩出后体重的预判是产妇分娩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胎儿体重的准确预测,能够使医师准确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分娩方案,若判断发现存在巨大儿可能,能够使用合理的生产方式,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安全。换言之,若要保证胎儿在分娩过程顺利分娩,孕妇产程进展顺利,需要对新生儿的大小进行准确性较高的预估,在超声普及前,通常只能以相关公式预估胎儿大小,结果偏差较大,超声应用普及后,胎儿大小能够更准确地被测量,超声中较常测量的参数是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根据多种因素的共同检测发现,胎儿体重与腹围关系较为密切[4]。由于胎儿体重增加主要与脂肪增长相关,超声测量通常发现腹围增加而不是双顶径,且妊娠晚期胎儿位置较为固定,胎头处于较低位置,导致胎儿双顶径的检测准确性较低,相关报道称,胎儿双顶径的准确预测率在35%左右,但腹围受到的影响较小,因而准确率较高[5-8]。
本研究通过分析1 427名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胎儿腹围与体重成正比,且相关性较高;腹围与巨大儿出现率成正比。妇产科医师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重视胎儿的腹围,结合相关因素,对可能出现巨大儿的产妇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做好生产相关准备。避免产妇因巨大儿而出现产程过长、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保证胎儿安全、健康生产。
总之,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预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胎儿腹围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通过测量胎儿腹围,能够预测巨大儿出现率,做好生产准备,更好地保证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