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对外联络办公室 (江西九江 332000)
外科手术作为临床治疗各种常见病的主要手段,在外科疾病治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手术治疗过程、手术成功率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特别是老年外科手术患者,因其身体各项重要器官、组织处于逐渐退化的状态,术中易出现负面情绪,对手术操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强化心理护理[1]。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外科手术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2~76岁,平均(68.3±4.2)岁;肛肠外科手术1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16例,直肠癌根治术5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7例,肠梗阻缓解术5例。观察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3~77岁,平均(69.2±4.1)岁;肛肠外科手术1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15例,直肠癌根治术3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8例,肠梗阻缓解术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术中、术后具体情况以及不适反应出现的原因为依据,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交流和宣教指导,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此外,有效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为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创造条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术前1周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清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引导患者正确表达负面情绪。如果患者对手术和麻醉安全性存在担忧,需要详细解释突发事件的处理手段和具体手术过程,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偏见。就手术相关知识进行宣教指导,有效消除患者各种负面情绪,给予其积极支持和鼓励,确保其手术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2)大多数老年患者的性格比较敏感,渴望关怀和尊重,护理人员入院后需要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可以充分信任和依赖自己,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禁止出现不耐烦等不良态度,应严格规范自身语言、行为,充分尊重患者,消除其对医疗操作安全的担忧心理;教会患者放松训练的方法,指导患者开展四肢、头部放松训练,尽量缓解、调整负面情绪,30 min/次,2次/d,连续进行1周。
(1)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观察和评定[2],寻找心理异常、麻醉因素、作息时间紊乱等诱发因素。(2)通过90项症状自测量表对两组敌对、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发生情况进行评定[3]。(3)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满意:85~100分;一般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负面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面情绪发生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升高,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也在明显增加。由于老年群体的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抵抗力、代偿能力较差,加之高血压、肺气肿、冠心病等内科合并症的影响,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实施手术治疗时无法有效保证临床疗效[4]。此外,病痛的长期折磨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和精神问题,若想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就需要做好心理干预和护理指导,其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改善预后,为其病情早日康复创造良好条件[5]。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自身疾病或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产生的担忧心理,舒缓其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需要认真总结护理经验,并不断改进护理方式,保证心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系统完善的心理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负面情绪发生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