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平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其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规律生活、饮食习惯来予以控制。其中胰岛素治疗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中起到积极作用,截至2020年相关医学文献研究表明,我国近1/3糖尿病患者都在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病情。但结合实际来看,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胰岛素的原理、类型、功能作用等缺乏客观认知,这便无形中增加了糖尿病治疗风险。下面将对胰岛素进行全方位科普,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胰岛素,确保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正确使用胰岛素,使之能够早日控制病情,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1胰岛素原理
胰岛素主要是从胰腺细胞分泌而来的产物,本身属于可直接降低人体内血糖浓度的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为A、B两条链总共51个氨基酸所构成。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体内血糖升高的典型症状,这是因为其胰岛细胞被破坏无法生成胰岛素,此时体内各器官对于胰岛素反应也随之降低,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自身功效作用。在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无法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必须尽快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方能起到控制血糖、防止体内血糖升高的效果,这也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理。
2胰岛素类型及功能作用
胰岛素自发展至今已经有多种类型,目前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主流胰岛素基本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胰岛素,即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而第三代胰岛素本身来源结构与第一代和第二代胰岛素相比便有明显差异,所以其功能作用与前两代胰岛素对比也有所不同。
2.1 第一代胰岛素
第一代胰岛素即最早出现的胰岛素,统称为动物胰岛素,其指代动物胰腺提纯后的产物,像牛胰岛素、猪胰岛素等,此类胰岛素特征即作用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时具备一定的降糖功效,但也十分容易激活人体免疫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局部或者全身性过敏,整体副作用比较大。
2.2 第二代胰岛素
第二代胰岛素,即人胰岛素,属于基因重组合成的产物,该胰岛素与人体分泌胰岛素几乎一致,其降糖效果以及安全性都明显好于第一代动物胰岛素,但其从功能作用的层面出发,又可划分为短效人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
(1)短效人胰岛素也称为中性人胰岛素,市面上相应产品标志带“R”字样。该胰岛素具备短时间起效,药效持续性有限的显著功能特征,一般糖尿病患者在餐前20~30 min注射,便可保障其在餐后不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
(2)中效人胰岛素其组分多有鱼精蛋白、锌等元素,市面上相应产品标志带“N”或者“NPH”字样。该胰岛素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患者一次注射,功效可维持在13~16 h,但中效胰岛素有峰值效应,患者必须谨遵医嘱合理使用,方可取得较好效果。
(3)预混人胰岛素是短效人胰岛素和中效人胰岛素按照不同占比混合而成的产物,有显著的快速起效和緩慢起效的双重功能特征,市面上相应产品标志带“30R”字样。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时,与短效人胰岛素相似,同样是餐前20~30 min注射,但其持续时间以及降糖稳定性上较之短效人胰岛素所取得效果更佳。
2.3 第三代胰岛素
第二代胰岛素在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效果上已经有了一定保障,但其制剂使用过程中在灵活性、便捷性上都比较差,患者所需注意事项也相对较多,一不留神便会诱发低血糖。所以为了保障胰岛素治疗安全性,第三代胰岛素应运而生。目前第三代胰岛素统称为胰岛素类似物,以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体现。
(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也称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像当前市面上的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艾倍得(谷赖胰岛素)等,都属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其具有起效快的显著功能特征,对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极佳,通常餐前15 min内给药即可,较之二代胰岛素,注射时间和注射方法更加灵活便捷,可大幅减低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2)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像现今市面上“诺和锐30”,便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指代该制剂有30%门冬胰岛素组成。其功效与二代预混人胰岛素相似,同样在使用便携性和治疗安全性上有明显提升。
(3)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应二代中效人胰岛素,像市面上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等都属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也看作基础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每天注射1次即可,其较之二代中效人胰岛素作用功效持续时间更长,往往一次注射可保持24 h左右的功效,且此期间没有任何峰值效应,大幅减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3如何选择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使用胰岛素时,归根结底仍是以自身病情和医嘱为根本去进行合理选择即可。在规律作息、饮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标准正确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发挥胰岛素功效,从而使自身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