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原
颅内动脉瘤可能大部分人不太了解,但它在脑部疾病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很多人发病后才发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颅内动脉瘤离我们这么近。
1原因
情绪起伏波动幅度过大。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短时间出现剧烈的情绪变化,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脑血管压力增大,造成血液流速增加的情况发生,促使脑动脉瘤的形成,甚至会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一种身体健康有害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引发各种血管系统疾病出现的重要病因。
高血压。高血压是引发脑动脉瘤的一种高危因素,因为血压过高,会导致脑部血管壁遭受过强的血流冲击力,人体的脑部血管壁受到损害,使得脑动脉瘤的发病几率显著提升。
先天性因素是造成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动脉中层存在先天性发育缺陷或者是发育不全的情况,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此外,颅内动脉畸形、多囊肾以及主动脉狭窄等先天性疾病也会造成颅内动脉瘤的发病。
动脉硬化也是造成颅内动脉瘤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动脉硬化会导致我们血管内部的弹力纤维发生异常,这种血管弹力纤维的异常病变就极有可能引发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还有可能是感染所造成。如果颅内动脉因为一些因素而受到感染,这种感染会侵害到动脉壁,自然就容易引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病。
颅内动脉瘤的常见发病原因还包括创伤。颅脑损伤会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另外在使用一些手术来对相关的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导致动脉壁创伤的情况发生,这种创伤性因素所造成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2治疗
2.1 控制性低血压
想要控制脑动脉瘤病情的发展,首先应该控制患者的低血压状况,这是预防以及减少脑动脉再次输血的一个重要措施。最好是采用特殊的监测仪,了解患者脑部出血之后,颅内压的状况如果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经出现相应的减少,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的状况,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防止这种病情持续恶化。
2.2 降低颅内压
脑动脉瘤患者出现病情之后,应该尽早采取治疗手段。甘露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而且能够对患者的脑部组织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在其保护之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功能恢复状况是比较好的;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具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帮助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的得到康复。
3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
3.1 外科夹闭术
采用外科夹闭术时,外科医生必须首先施行颅骨切开术,去除一部分颅骨以便到达动脉瘤所在部位,然后非常小心地将动脉瘤与周围脑组织分离,将一个小的金属夹放到动脉瘤的颈部将其夹闭。动脉瘤夹闭數月后,通常还需再次手术将颅骨安全地放回原先的位置。
3.2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治疗是一项微创伤操作,通过血管内到达治疗部位。对于脑动脉瘤患者,这种治疗被称为弹簧圈栓塞术。与外科手术相比较,栓塞术不需要开颅手术,医生采用X线透视技术显示患者的血管系统,并在血管腔内对疾病进行治疗。血管内治疗是指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很细的导管,通过操控这根导管由血管系统进入头部,抵达动脉瘤部位。微小的白金弹簧圈像一根线一样穿过导管,并在动脉瘤腔内展开,弹簧圈阻断血流进入动脉瘤,以此降低动脉瘤破裂或者再次破裂的危险。这个称为栓塞术的填塞动脉瘤的操作,通常是在全身麻醉或轻度镇静的状态下进行,术后恢复较快。
3.3 栓塞术与夹闭术的比较
(1)对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时至今日,大多数关于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与外科治疗的对比研究,都是小样本研究或者是对既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试验(ISTA)”是迄今唯一的多个医疗中心联合实施的对比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为医疗界认同,具有权威性。对比研究采用血管内治疗和外科夹闭治疗破裂动脉瘤来探究治疗的“金标准”。
这项研究发现:对两种治疗方法都适合的脑动脉瘤患者,在一年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致残率的降低方面,血管内栓塞治疗明显优于外科夹闭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一年内死亡或严重致残的相对风险比外科夹闭治疗低22.6%。如此引人注目的结果致使原来计划进行2 500例的研究在进行到2 413例时就停止了。与传统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破裂动脉瘤相比,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近期疗效优势是确定的。
(2)对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未破裂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和外科夹闭治疗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但是回顾性分析发现,血管内栓塞治疗与外科夹闭治疗相比风险更小,住院天数和恢复时间更短。
有研究表明:外科治疗住院天数比血管内治疗增加1倍;外科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倍;外科治疗平均恢复天数为1年,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平均恢复天数是2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