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张艺 吕可
摘 要:本文在BBC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报刊类的色彩词隐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面向海外群众的色彩词隐喻描写总体低于大陆群众,这可能与地区文化差异有关,海外群众对于色彩词隐喻的使用没有大陆群众频繁。②从题材角度来看,经济、政治报刊语料中出现的隐喻化频率最高,所有色彩词中红色的隐喻喻义使用远多于其他色彩词。③从隐喻喻义上来看,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基本偏向积极喻义;橙色基本偏向消极喻义,代表危险信号;青色、紫色基本不使用隐喻义。④大陆汉语区和海外华语区对于色彩词的隐喻义有些许不同,这是由地区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变异。
关键词:色彩词;报刊类语料;隐喻喻义;海内外隐喻差异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04
一、引言
国内外隐喻研究源远流长,无数的学者都对隐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研究视角。其中基于语料库分析法的话语分析研究是目前火热的研究视角之一,但目前尚无以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对华人语言圈不同区域的色彩词隐喻进行的综合实证探讨。鉴于此,本文在BCC语料库报刊类的基础上,分析汉语报刊类的色彩词隐喻的特点。
本文所出现的语料来源皆为报刊类语料,来自BBC语料库的报刊类子库,主要使用的报刊类材料包括《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两种,《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的、严肃性极强的综合性报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其覆盖范围广泛,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国内的用词习惯。《海外版》则是面向海外华语区的综合性报刊,能一定程度反映海外华侨的用词习惯。
二、理论框架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涉及的主要方面,隐喻起初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法,而在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或认知机制。[1]当代语言学家从本质上将它看作一种认知工具、一种认知活动,认为隐喻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而色彩隐喻作为隐喻研究的领域之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方式。色彩是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色彩词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蕴藏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某些风俗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2]
本文从以下几步来筛选表达其隐喻义的色彩词:①确定语料检索词。本文将《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基本色彩词作为语料检索词,共有“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7个。并将三个语料库的检索范围设定为同一年,便于横向对比分析。②在三个子库中逐一检索这些色彩词,进行汇总与整理。③确定语料库中的色彩词是否可表达隐喻义,对于色彩词的意义,依据这些词语所在的段落是否为色彩语境判断,若现行语境为色彩语境,则该色彩词在该句中表示色彩义,反之则表达隐喻义。例如:
例(1):秋天深下去之后,山上枝疏叶落,现出山腰一块平整的巨石,上书一个偌大的红色“寿”字。
例(2):组织党员群众通过快板、诗朗诵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常年开展“党旗辉映网格行” “七一”系列活动等,弘扬红色精神。
例(3):当日,珠澳双方共同签署了“爱我蓝色海洋,护我碧海银滩”倡议书,并承诺进一步发展蓝色经济。
例(1)中,红色表达色彩义;而例(2)中红色处于意识形态语境中,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爱国、进步、艰苦奋斗、狠抓作风等品质,因此,“红色”表达隐喻义,属于色彩词隐喻。在统计时,如果一句话中出现过两次以上的色彩词则进行多次记录,如例(3)中共出现“蓝色”两次,前一次出现为色彩义,后一次为隐喻义,前一次出现的“蓝色海洋”詞组中,“蓝色”使用了其色彩义,用来修饰海洋,表示海洋颜色的意义;后一次出现的“蓝色经济”词组中,“蓝色”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隐喻,使用的便是其隐喻义,在整理统计中便会记录两次。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文只选取“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7个色彩词进行检索理由如下:①使用程度最为广泛,便于获取大量语料。这七个词也是大部分色彩词的上位词,具有代表性,如“红色”是“通红” “大红” “红艳艳”等的准上位词,是绛色、茜色等的上位词。②只选取“红色”等词而不选取“红”等词,因为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语素和其他语素结合起来容易变成和颜色完全无关的词汇,如“红牛” “绿箭”等,无效语料将大大增加,故不考虑。③方便概括描写。在一种语言中,色彩词意义的模糊表现在色彩词之间的界限模糊,有中间过渡状态。如红—橙—黄—绿……之间都有中间过渡的状态。同一颜色还有深浅、明暗、色调等方面的变化,在说明一种颜色时,既难以概括,又难以具体描写。[3]为了方便概括描写,排除了这些过渡色彩词。
三、语料的整理
语料初步统计结果:收集到《人民日报》子库中色彩词共2196个,《人民日报海外版》子库中色彩词共1200个。
本文使用BCC语料库收集汇总海内外报刊中出现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基本色彩词,研究其总体分布、隐喻化情况及语体差异,探寻隐喻喻义、规则与机制,揭示色彩隐喻在报刊中的真实使用状况。目的是分析出华人语言圈不同地区的语体变异情况和用词习惯差异。隐喻的本质是以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动觉、物理和社会经验等为基础的,将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该投射具有方向性、系统性、不完全性等诸多特点。[4]所以本文的价值在于可以利用相同色彩词在不同地区隐喻义的不同来探讨华人语言圈的语言变异情况,分析华语在不同区域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华语延伸意义在不同区域的异同,有利于华人语言圈内的文化交流。
本项目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数据库的词语检索功能检索不同基本色彩词的分布情况并将其汇总得出完整数据。第二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样本归类划分。并在文本分析与数据处理上进行多数据整合与可视化呈现,分别对比语料库的检索数据,得出初步的语体变异情况。第三阶段,结合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联系实际语料与语体变异情况,对比不同报刊中隐喻喻义分布的不同以及使用差异并进行详细研究,得出最终结论。
(一)总体分布存在共性,隐喻化程度高低不一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总体分布存在以下共性:
第一,在人民日报的2220条共现行中有1453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1204条共现行中有622条是表达隐喻义的,隐喻化频率高达65.45%与51.66%。这说明就报刊类语料整体而言,色彩词的隐喻化程度较高。
第二,不同色彩词的隐喻化程度高低不一,差距较大。其中绿色的隐喻化程度最高,分别为100%和87.5%。其次是红色,隐喻化频率约为79.92%与60.11%。其他的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隐喻化频率都较低。
第三,各个色彩词的隐喻化频数大不相同,其中红色占绝大多数,证明在汉语报刊类话语中,人们多选用红色色彩词来表达隐喻,原因可能红色本身的象征喻义过多。《现代汉语词典》中“红”的释义有以下几项:①像鲜血的颜色:~枣。~领巾。②象征喜庆的红布:披~。挂~。③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运。开门~。满堂~。他唱戏唱~了。④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军。又~又专。⑤红利:分~。⑥姓。
可以看出红色表达式大部分用于积极隐喻中,因为红色可以代表性格中的积极、主动、开放、热情;红色象征着热量、活力、意志力、火焰、力量以及与它相关的有活动、激情、唯物论、生命力、自然伟力、喜庆幽默;在我国,红色最特别也是最重要的隐喻就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以及与党相关的一切政治活动,红色隐喻也与我国革命息息相关。红色象征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也有不少消极隐喻,如象征着血液,恐惧与危险,比如在保险公司门口的红色建筑,就起到了提醒消费者的作用。这些象征贴近生活,不会让报刊读者感到突兀,还可以让报刊文字更加生动活泼,便于理解,下面有两个例子:
例(4):丛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真实的红色岁月,生动展示了延安的时代风采,用史实和细节诠释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
例(5):北京市政府首次启动为期三天的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包括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例(4)中,红色隐喻的运用使得中国人民群众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跃然纸上。例(5)中红色隐喻的使用表达了空气污染形势的严峻。
在总体分布上,《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又存在以下不同:
第一,海外版的隐喻化程度总体要少于人民日报,其中“红色”的隐喻化程度分别为79.92%与60.11%,相差20%左右。据推测一方面这是由海内海外不同语言社区的文化差异决定的,海外群众可能相较于海内群众,使用色彩词作为隐喻的情况较少。
第二,海外版语料库中只有“蓝色”的隐喻化程度高于人民日报,而且是远远超过。据研究,这是由于海外版以“蓝色”比喻海洋的程度非常高,而人民日报几乎没有这种表述,所以使海外版蓝色的隐喻程度远高于海内。如:
例(6):这是中国首部地方性海洋题材的纪录片,以“当下时空的福建海洋”为立足点,以“蓝色经济”为讲述主线,以“海上福建”为故事切入点,尽可能展现出完整、立体和现代的“海上福建”。
例(6)中的“蓝色经济”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隐喻,只在沿海地区实施,海外群众可能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关注,所以该隐喻词出现频率较高;同时在欧美地区,“蓝色经济”指代“循环经济”,这种隐喻是国内极少使用的,所以国内蓝色隐喻程度化较低。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料库报刊类的色彩词总体隐喻程度较高,但个体隐喻程度差别巨大,除红色、绿色等色彩词以外,其他色彩词隐喻程度均不高。而紅色隐喻的频率和喻义多样性远高于其他色彩词。《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色彩词隐喻化程度整体低于《人民日报》,但在蓝色隐喻上超过《人民日报》。
(二)色彩词隐喻在现代汉语语料库报刊类中的题材分布及喻义
1.色彩隐喻在报刊中的题材分布
本文将报刊题材分为经济、政治、社会、体育、文化、科技、教育7类,统计样本语料库中色彩词隐喻的题材分布状况,结果如表2~表3所示。
分析上表可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题材分布有以下共性:
从使用频数来看,红色和蓝色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隐喻,接着是黄色与绿色。橙色、青色、紫色占比极低。
从色彩词隐喻义的使用频数来看,经济、文化题材的数量占据压倒性,之后是政治、社会题材。体育、科技、教育题材使用频数非常少。但从隐喻化频率来看,经济、政治、教育题材隐喻化程度非常高,其他题材的隐喻化程度则次之。
使用频数最高的红色、绿色、蓝色均在经济题材中隐喻化程度最高。
而《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题材分布的不同则有以下几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红色隐喻在所有题材的隐喻化程度均低于《人民日报》,除经济之外的题材甚至远低于《人民日报》。这是可能是由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国内报刊红色的意识形态相关隐喻化程度相当高,甚至可以说红色在报刊中基本全是以隐喻形态出现的。如:
例(7):近年来,九寨沟县加力探索非公党建载体,走出了一条将红色党建与绿色旅游互动双赢的新路子。
例(8):激活是最好的传承,开动脑筋,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当下思想特征的红色产品。
红色作为党的颜色,革命的颜色,隐喻遍布国内报刊的各个题材,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而作为国内的意识形态,对于海外居住的群众优先度则没有那么高,所以红色隐喻在面向海外群众的报刊中隐喻化程度没有那么高。
《海外版》在文化和科技题材使用颜色隐喻相对《人民日报》较少。《海外版》在文化领域使用色彩词的情况绝对不少,但大多只是单纯作为色彩词来修饰情景,隐喻的情况并不多,这可能是由海外的写作表达习惯决定的;而在科技领域,也许因为政治因素或科技报道较少,《海外版》并没有出现多少科技语域的语料。唯一的例外是蓝色,《海外版》大量出现“蓝色生物科技”这一语料,隐喻海洋生物。如:
例(9):加快建设蓝色生物医药孵化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打造海洋产业培育发展基地。
可能由于《海外版》面向的地区基本和海洋息息相关,这一语料才在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
2.色彩隐喻在两类报刊中的喻义比较
红色:《人民日报》与《海外版》中,红色的喻义基本上是积极喻义。红色的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代表着热情、喜庆、吉利。另外,红是汉语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色彩词,是革命、进步的象征。[5]但在《海外版》中,红色的消极喻义出现频率要高于《人民日报》,代表一种危险的信号。
橙色:大体不用隐喻,但同红色,《海外版》将其作为危险信号的隐喻频率要高于《人民日报》。
黄色:黄色象征着高贵,这是亚洲部分地区特殊的共识。比如日本、泰国很早就有用黄色表示龙与佛光。中国尊崇黄色的理由可以追溯到文明的发源地。炎黄子孙发祥于黄河源头的黄土高原,在那片黄色的土地上生活着我们汉民族的先祖,他们在那片黄色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因此黄色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象征。[6]在中国古代,“黄色”象征着显赫的地位及高贵的身份。《人民日报》的黄色喻义大体也是积极喻义。而《海外版》则的黄色喻义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消极的,隐喻淫秽物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陆地区报刊类黄色的淫秽喻义也越来越多,可能是大陆受到了港澳台的语言影响,是语言传播的一种表现,黄色的贵族隐喻义的消失,同时也和中国自身封建统治阶级的消灭有关。
绿色:《人民日报》与《海外版》绿色的隐喻情况大体相同,都表示“生命、和平、希望、环境保护”,这表示华语区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对绿色的隐喻喻义有着共识。
青色:基本没有隐喻喻义。
蓝色:《海外版》用蓝色来隐喻一切与海洋相关的事物的情况要远多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基本不使用这个隐喻喻义。可能是《海外版》面向地区和海洋息息相关的缘故。
紫色:基本没有隐喻喻义。
色彩词一旦获得了内涵意义或文化意义,就不再仅指客观或虚构世界中的某种具体事物,还是一种既定的思想方法。[7]《人民日报》和《海外版》的隐喻喻义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大陆地区和其他华语区不同的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海外版》面向的华语地区很明显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比如红色的危险喻义、黄色的淫秽喻義等。这些隐喻喻义其实来源于“red” “yellow”等英语,而并非来自汉语的传统隐喻。葛本仪(1997)指出:“任何词的形成都有两个条件为前提,一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二是语言材料。在语言产生之后,任何词的形成都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材料结合作用的结果。”[8]不同地区的话语使用者因为思维活动产生分化,导致使用的语言材料,也就是色彩词的隐喻喻义也产生了些许不同。不同华语地区人们的社会实践差异较大以及社会高速发展,色彩词资源也在不停地发展与分化,部分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喻义。华语在不同地区各自发展,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内涵和意蕴,色彩词不仅有字典上直接的表层含义,更有文化情感的语用意义。更重要的是,色彩词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冲击下,会逐渐延伸出更多的表达方式,使之成为代表性的社会语言。[9]理解这种华语隐喻差异,就可以理解各个地区的华人文化差异,也有利于不同地区汉语的语言混用和语言融合。
五、结语
本文在BBC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报刊类的色彩词隐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面向海外群众的色彩词隐喻描写总体低于大陆群众,这可能与地区文化差异有关,海外群众对于色彩词隐喻的使用没有大陆群众频繁。②从题材角度来看,经济、政治报刊语料中出现的隐喻化频率最高,所有色彩词中红色的隐喻喻义使用远多于其他色彩词。③从隐喻喻义上来看,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基本偏向积极喻义;橙色基本偏向消极喻义,代表危险信号;青色、紫色基本不使用隐喻义。④大陆汉语区和海外华语区对于色彩词的隐喻义有些许不同,这是由地区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变异。
参考文献:
[1]栗芹芹.汉语色彩词的概念隐喻研究——以“白”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刘敏.认知语言学角度下日语色彩词的隐喻功能——以「赤」为例[J].民间故事,2018(2).
[3]祁仁前草.认知语言学角度下藏族史诗《格萨尔》色彩词的隐喻功能——以“白”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2).
[4]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5]薛红果.色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及其翻译[J].中国高新区, 2017.
[6]杜尚华.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J].语文建设,2013(12X): 25-26.
[7]刘葆花,张弨.英汉色彩语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8]葛本仪.汉语词形成的基本形式[J].山东大学学报,1997(3).
[9]兰卉,谭爽.浅析日语基本色彩词的隐喻功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179-180.
其他作者简介:
张艺,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吕可,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余鹏程,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