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三封未刊相关信札述略

2020-09-03 14:02鲁先进鲁思渊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石阳明王阳明

鲁先进 鲁思渊

(1绍兴图书馆,浙江绍兴 312000;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王献唐(1896-1960),号凤笙,山东日照人,著名金石考古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献学家。历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兼金石保存所、山东古文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等,对山东文献、文物保护有巨大的贡献。

民国二十四年(1935),绍兴县修志委员会(以下简称修志委)成立,其所编县志资料、档案几经周折,最终保存于绍兴图书馆。绍兴图书馆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信札有1000余函,大致按日期装订成20多册,其中3函与王献唐相关,现特检出予以简述。

1 信札日期确定及排序

3函分装于二册,有1函在第5册,落款无日期,此册封面标有“函稿粘存 二十五年”字样,其他2函均在第14册,落款日期分别为“五月十日”和“五月十七日”,无具体年份,此册封面标有“来函粘存 二十五年十月 二十六年六月止”字样。

经分析,第5册封面年份“二十五年”当为“二十六年”之误,理由有二:一是该册凡是有年份的信件都是民国二十六年;二是排在该册第一封的信札是章景臣写给竺可桢的,落款日期为“一月八日”,信中提及“令亲邵翼如先生殉难西安”。邵翼如即邵元冲,国民党元老,竺可桢连襟,死于西安事变。我们知道,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可知此信日期为1937年1月8日,为民国二十六年。

第14册的2函按照信件排序,结合信件内容,应该是1937年无疑。按照3函内容,大致能够推算出第1函写信日期在1937年的4月底或5月初。如此,3函日期依次为1937年4月底或5月初、1937年5月10日和1937年5月17日。

2 信札内容

第1函、第3函为修志委致王献唐的函,非正式信件,是修志委留用的底稿。第2函为王献唐回复修志委的函,为原件。翻遍杜泽逊编校整理的《王献唐师友书札》,未见上述3函,[1]却发现有顾燮光的4通书信。顾燮光,绍兴人,尤好金石,是修志委特聘的采访员。我们猜测,修志委之所以致函王献唐,有可能是顾燮光提供了王阳明碑的消息所致。我们又查了修志委六常委之一沈均业的《沈复庵日记》,遗憾的是1937年4-5月间的日记中并没有记载此事。[2]

第1函

敬启者:顷见报载,济南盐运使署发现前明王阳明先生手书碑文,嘉靖二年勒石。近已移入贵馆储藏保管,陈列前廊,藉公同好。敝会闻讯之余,曷胜羡慕。查阳明经济学术,冠绝群伦,尤为越国乡贤首屈一指之人。既有墨宝流传,自应搜罗,编入新志用。敢不揣冒昧,专函奉求贵馆长可否饬工摹搨三五张,交邮惠寄。是项纸张工值并祈开示,俾便寄还,无任感跂。此致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

修志会谨启

阳明为明一代大儒王守仁的号,浙江余姚人。当时余姚是绍兴府下属一县,阳明伯府建在绍兴城内,阳明墓又建在绍兴兰亭,所以修志委在看到山东有王阳明碑,特意去函,希望拓印若干份。

此信首先要解决4个问题:(1)底稿无日期,但函中提供了一点线索,就是王阳明碑的消息登记在某报,若找到此报,则基本能解决报载内容与写函大概日期;(2)王阳明碑为什么要移入山东省立图书馆;(3)王阳明碑的内容是什么;(4)王阳明碑现存何处?

以下进行逐条查证:

(1)确定函中报纸和写信日期。

因此函日期已推断在1937年4月底或5月初,所以我们在查《王献唐年谱长编》时,直接翻阅当年4、5两月的记录,最终在4月30日查到两条“山左先哲遗书”的消息,消息源于《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7年4月第12卷第5期。[3]转而去查协会会报,该期 “图界”中的“国内消息”上登有山东省立图消息一束,除“山左先哲遗书”外,还有一条消息,题名为“保管王阳明碑”。兹录全文如下:

▲保管王阳明碑 明代学者王阳明先生,学说冠绝一时,书法尤为珍贵。惟王氏遗墨,近代殊不多观,盖年代久远,多已残落无存。嘉靖辛亥年间,巡抚吴天寿曾发见王氏遗墨,斯时已近五十年,而笔精如新。吴氏与友辈咸爱而欲传之,乃征工勒石,以垂不朽。碑成后,□於今之盐运使署内,洎后干戈屡起,致无人注意及此。省府韩主席月前赴该署时,曾发现是碑,为保存古迹,公诸同好起见,特谕秘书处饬教厅交由省立图书馆勘寻保管。教厅奉令,除饬该馆运往馆内陈列妥为保管外,并函盐运使署查照。刻此碑已经省立图书馆长王献唐亲由该署运往馆内,陈列于“奎虚书藏”之南廊下。碑长丈余,厚二尺许,虽年代甚久,而刻甚佳,故流利之草书,仍勃勃有生气。碑之下端,有文志之云:“阳明先生此作,几五十年笔精如新,李中岩、邵甘泽二公与予相继分巡济南,咸爱而欲传之。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来,因与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学吴天寿谨识”云云。兹将教厅致盐运使署函志次:“公函,案准省政府秘书处函开,奉主席谕,盐运使署内有王阳明碑一块,交图书馆勘寻保管,嘱查照办理等因,准此,除令图书馆遵照办理外,相应函达即希查照为荷,此致盐运使署。”[4]

该期发行日期为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王献唐的复函在5月10日,基本可以推断此函写于1937年5月初。

(2)王阳明碑为什么要移入山东省立图书馆?

从“保管王阳明碑”一文中可以知晓,此碑原存于山东盐运使署内,1937年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1891-1938))发现,特令教育厅交山东省立图书馆保管。当时是馆长王献唐亲自前往,将碑运到省立图书馆“奎虚书藏”的南廊之下。

那么韩复榘为什么要下令将碑移至省立图书馆,这个原因与山东金石保存所有关。在清宣统元年(1909)正月25日,经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倡议,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摺》,其中提到“就中附设山东金石保存所,凡本省新出土之品与旧拓精本,博访兼收,以表山东古文明之特色,免乡氓无识者之摧残,亦存国粹之一端也。”[5]由此可见,山东省立图书馆成立之初,就内设金石保存所,其职责是收藏保管山东省的金石之物。

(3)王阳明碑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上已载有碑的尺寸,并附碑末吴跋。据跋可知,嘉靖辛亥年(1551),巡抚吴天寿发现王阳明草书遗墨,因爱生存,特征工勒石而成此碑(第1函中所言嘉靖二年刻,有误),但会报并没有提及遗墨具体内容。

按吴天寿跋,王阳明遗墨相距1551年已近50年,也就是40余年,那么王阳明书写的年份大致在1501-1511年。期间王阳明是否有山东之行呢?

钱德洪在所编《阳明先生年谱》中提到,弘治十七年(1504),王阳明接受同乡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之聘,于秋季主考山东乡试,试录皆出其手笔,所载过于简单。束景南所著《王阳明年谱长编》记载较详,弘治十七年,王阳明应同乡陆偁之邀主考山东乡试。六月启程,七月中旬至济南府,九月下旬回京师。其中八月五日这天的记录正与王阳明碑有关。

“五日,文衡堂夜坐,有诗感怀,题于堂壁,并呈提督学政袁文华。

阳明《晚堂孤坐吟》:“晚堂孤坐漫沉沉,数尽寒更落叶深。高栋月明对燕语,古阶霜细或虫吟。校评正恐非吾所,报答徒能尽此心。赖有胜游堪自解,秋风华岳得高寻。予谬以校文至此,假馆济南道,夜坐偶书壁间,兼呈道主袁先生请教。弘治甲子仲秋五日,余姚王守仁书。”(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十五,《阳明文集》失载)

按:志云:“王守仁诗碑。王阳明主试,题壁云……碑尚存,草书。”今有阳明此诗手迹诗碑拓本于“中国书法论坛”网上公布,诗碑拓本后有吴天寿跋云:“阳明先生此作,几五十年,笔精如新。李中岩、邵甘泽二公与予相继分巡济南,咸爱而欲传之。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来,因与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云。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学吴天寿谨识。”是阳明此诗原题壁上,至嘉靖三十年吴天寿乃摹刻勒石。诗云“晚堂孤坐”,此晚堂应即文衡堂,《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九有《文衡堂试毕书壁》可证(见下)。“道主袁先生”,指袁文华,《嘉靖山东通志》卷十:“山东提刑按察司按察副使袁文华。文华,崇明人,监生。”盖袁文华以按察副使提督学政,故称其为“道主”。按二○○七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东方艺都拍卖有限公司)上出现一副阳明对联手迹:“望重斗山仪如鸾凤,寿崇有鼎勋懋召周。甲子秋书於平陵行馆,阳明山人。”梁章钜题云:“此王文成公三十三岁主试山东所作,时弘治十七年甲子。平陵即历城名也。旧藏渔洋老人家,予官齐臬时得之。长乐梁章钜。”此联应祝巡按监察御史陆偁,而诗所谓“假馆济南道”,即此联所云“平陵行馆”也。[6]

束景南另在《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78-180)一书中,提到中国书法论坛公布的此碑尺寸为“长二百零五厘米,宽九十厘米”,并提及“日本贺县多久市细川章女士家亦藏有阳明此诗碑拓本,云是中国友人赠予其时为藩主家臣之先祖,世代珍藏。”[7]我们也在网上找到拓片,阳明诗的内容与其描写相同,前部分为王守仁行草书《晚堂吟》诗,后为吴天寿跋。

具体到文字,碑文与乾隆《历城县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所录有所出入,束景南在引用该志时,略去诗的内容,估计也是与此有关。现把出入的地方作表比较。

乾隆《历城县志》历城县志与阳明诗文碑拓相异表

弘治改宏治,是避清高宗弘历之讳。《历城县志》在“余姚王守仁书”后还有“后人临摹,立石道门内。右见旧志,碑尚存,草书。”[8](该志第四页录“王守仁诗碑”。与乾隆《历城县志》第二十五卷明代金石考)想是没核对过原碑,仅从旧志过录而产生不同。

(4)碑现存何处?

按吴天寿跋,当时碑成后放于盐运使署内。1937年,韩复榘在该署发现此碑,方令移至山东省立图书馆保存。《遐园、省图与山东金石保存所》一文对金石保存所藏品有个说明:“金石保存所经历年陆续收藏,截至1933年7月底,已收藏铜器、石刻、钱币、砖瓦、陶器杂件、泉笵、陶文、玉器、磁器、祭器乐器、金石拓本、帖等共计16256件。1937年日军侵入济南以后,馆舍被焚,未再恢复。金石保存所藏品损失惨重。1949年建国后,陆续接收了一些各政府机关移交的文物。1954年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将金石保存所历年所藏尽数调拨给博物馆。”[9]日军入侵济南前,身兼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和金石保存所负责人的王献唐携大批珍贵文物和图书辗转万里,运至四川后方保存。碑石不方便运输,当留在馆内。推测此碑可能在山东省博物馆。

2020年1月,去函咨询山东博物馆郭云菁老师,其1月13日回复“我咨询了山东博物馆的几位石刻专家,我们查阅了石刻资料后发现山东博物馆目前没有保存这件碑刻,可能是抗战期间,石碑留存北方,损失巨大,或许这件碑刻已经流散。”1月17日又复:“您提到的王阳明的碑刻资料本馆没有保存,我问过主管库房的老师,回复说山东博物馆馆藏资料中目前没有王阳明的资料,十分抱歉!”

经一番调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千佛山于2013年建了一个齐鲁碑刻文化苑,内有132块复刻石碑,王阳明诗文碑即为其中之一。

第2函

大函奉悉。阳明碑新移馆中,尚未付搨。兹先将弟旧存之本寄上,希詧入志。欲多份,俟搨出后再寄。敝省赵尔萃旧藏阳明墨迹碑记,书法高出此碑,已印入《五朝墨宝》中,贵会想早见之矣。贵邑又人文渊薮,新志出版后,可否惠赐敝馆一部,俾光典藏,无任翘企。此致绍兴修志委员会。

王献唐顿首 五月十日

王献唐于1937年5月10日回函,2页,山东省立图书馆用笺。先是解释因阳明碑刚运至馆中,尚未付拓,如果要多份的话,等拓出后再寄,现先寄上自己旧存之本。其次比较委婉地提到赵尔萃的《五朝墨迹》收有王阳明祝墨迹碑记。最后希望修志会能否在新志出版后赠山东省立图书馆一部收藏。

《五朝墨迹》即《傲徕山房所藏五朝墨迹》,赵尔萃于宣统二年(1910)将珍藏拓本景印而成。赵尔萃,字小鲁,别字傲徕山民,铁岭人,光绪已丑进士,分发山东,傲徕山房是其斋名。该书内收王阳明《客座私祝墨迹》碑记,为二哥赵尔巽李夫人奁中之物。

《客座私祝》写于明嘉靖六年(1527)八月。时王阳明在绍兴安居数年,聚众讲学,嘉靖六年五月,朝廷命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两广及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征剿广西思田地区的叛乱。八月,王阳明离绍去广西,临行前将书院事务交给门人钱德洪和王畿,并特意写了这份《客座私祝》。临走前用行楷写下这篇《客座私祝》,训诫子弟。此文相距王阳明《晚堂吟》已有23年之久,故函中王献唐称《客座私祝》书法高出《晚堂吟》也是很自然的事。

第3函

复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

敬复者:承贲云笺并阳明石墨一份,拜詧之下,感谢无涯。文成为梓里先贤,其遗墨例须搜采。获兹珍搨,一夔已足,遑敢多求。敝县新志,出板需时,容图后寄。专函奉复,此致山东省立图书馆长。

修志委收到王献唐函后,马上回函。先是感谢所赐旧拓,再解释《绍兴县志》出版尚需时日,待完工后再寄。

3 结语

修志委与王献唐的交往缘起于王阳明诗文碑,前者致力于绍兴县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后者予以支持,本为双方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惜1937年日寇侵华战争爆发,济南先遭兵燹,山东省立图书馆惨受焚劫。1941年,绍兴城陷,修志委也被迫中断修志事业,民国《绍兴县志》最终没有完成,憾事也。

猜你喜欢
金石阳明王阳明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冷热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