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笔:陈楠枰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 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连月来,“新基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通人、车、路、网的数字闭环,助力政府实现高效的交通出行信息管理,成为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实际上,早在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时,就指出智慧化将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显著特征,对行业治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行业信息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此后,数字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不断深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融合基础设施的代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日趋关键的角色。
发力于科技端,“新基建”显然并非简单的抛弃传统基础建设而“另起炉灶”,而在于从“新”“旧”之间,寻求发展动能的转变。加快“新基建”能为传统基础设施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提高传统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其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或运营成本。通过加大“新基建”建设,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发展力,从而产生一石多鸟之效。
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细水长流。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新基建”对于涵养创新的意义。日渐丰富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大兴国际机场的数字化升级,全国首个5 G智慧物流全业务场景正在建设,青岛港无人码头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通过激发创新来推动效率变革,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已在其中显现。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投资再次一马当先。步入二季度,地方加紧布局“新基建”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一份投资数万亿元的“超级交通工程”蓝图出炉,包括沿海高铁、沪杭甬超级磁浮等“十大千亿”工程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再加上总投资约2.4万亿元的“百大百亿”工程,浙江加码交通投资的决心更加明确。据不完全梳理,除浙江外,截至4月底,还有包括福建、广东、江苏、安徽等多地“新基建”项目库相继出炉,广东、江苏、海南等省份更是出台了专门的“新基建”政策。
如今,随着交通强国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基建投资持续增加将是必然,为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投资结构亦将向“新基建”领域有所侧重。如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周昆平所看到,传统基建对经济托底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而“新基建”具有可持续的投资拉动效应,未来投资空间巨大。
“新基建”已经站上了“新风口”,这片“新蓝海”将发挥的作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