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的工艺技巧和艺术魅力

2020-09-03 09:34黄鹏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描金清乾隆珐琅

黄鹏程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之中,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装饰手法。原始社会的古朴典雅,秦汉时期的雄浑大气,唐代的华美与富丽,宋代的清雅与端庄,元代则更多地加入了异域风情的元素,而清朝的审美则被大众亲切地称为“农家乐”风格,其中的繁缛精细和工艺复杂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与此同时,紫砂壶经过一定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清代的紫砂巨匠层出不穷,他们在继承了明代前辈大师技艺的基础之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众所周知,紫砂壶区别于其他的陶瓷器具,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一说,基本上都是看作者的水准来评判紫砂的珍贵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紫砂和其他艺术的结合成为可能,于是堪称中国最有名的珐琅彩工艺和紫砂材质结合起来,为世人呈现出了精彩绝伦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把紫砂壶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成为了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

1、紫砂“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的工艺技巧

图1

这件紫砂作品“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见图1)是以故宫养心殿旧藏为原型临摹创作而成。这把壶原作的底款是我们很少看到的、极少出现在紫砂器上面的标准清代官窑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年款,是目前已知传世的紫砂宫廷器之中型制最为高级、工艺最为繁复的一件,可以说代表了宫廷紫砂的最高水准,成为了一代紫砂圭臬,后来的人们都想一睹其芳容而临摹其形态,但是终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件作品就是在故宫原作的基础之上临摹而来,紫砂为胎质,珐琅彩装饰、描金点缀,筋囊形态的瓜棱壶更加地凸显出了此壶的尊贵典雅和与众不同。此壶壶身为一瓣一瓣的筋囊形态,均匀分布、一丝不苟,给人以韵律之美和秩序感;壶底置圈足,尽显端庄稳重;壶嘴弯流,修长有力,出水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挺括饱满、端握自然;壶盖的筋纹和壶身一一对应,成辐射性展开;圆珠壶钮为中点,整体的搭配非常和谐融洽,把瓜棱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此壶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了画珐琅彩的工艺,图案由祥云、蝙蝠等等组合而成,色泽艳丽却不凌乱,富有严谨的秩序之感,和锦囊器的造型特征相得益彰。壶底、壶口、壶盖、壶钮等等部位的描金工艺让此壶更加增添了许多的精致饱满和雍容华贵,特别契合清代宫廷的风格。从整体上来看“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把临摹的关键把握得恰到好处,原汁原味地呈现出了清代宫廷紫砂的造型艺术、釉彩艺术和装饰艺术,让我们了解到了在古朴自然的紫砂茶具背后,竟然有着如此风格迥异、气势不凡的扛鼎之作,可谓是颠覆了对于传统紫砂艺术的一贯认知。

2、紫砂“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的艺术魅力

清代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和文化的革新,在审美的方面也已经呈现出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认知,于是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就传到了中国,包括画珐琅这种工艺。这种西洋艺术工艺诞生于法国,通过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的喜爱与重视,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珐琅制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达鼎盛,画珐琅工艺和紫砂艺术的结合可谓是创新之举,开创了宫廷紫砂新的面貌,无论在工艺技巧上,还是在艺术审美上都举世无双、堪称一绝。这件紫砂“摹清乾隆宜兴窑画珐琅描金瓜棱壶”就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成功烧制,把国宝一般的珍品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家,上面的珐琅图案寓意吉祥美好、福运绵延,描金工艺的运用和瓜棱壶的形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这件作品充满了包容大气、富贵吉祥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清代乾隆年间的艺术审美,让我们充分地领略到了紫砂艺术多姿多彩的无穷魅力。

3、结语

紫砂艺术作为陶瓷艺苑之中的后起之秀,在设计和创作的方面融合了许多的历史经典器型和装饰,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可谓是师古而不泥古,在前辈们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让紫砂艺术永远都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创作旅途之中,还要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完善自己的创作体系,加强自己的创作水准,为广大的壶友贡献越来越多的紫砂作品。

猜你喜欢
描金清乾隆珐琅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清乾隆粉彩连体包袱瓶 浓浓华夏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