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的艺术性转化
——论“春暖花开”的造型装饰特征

2020-09-03 09:34杨良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泥料手工艺艺术性

杨良君

紫砂壶艺术在中国人的生活及心目中均有重要地位,它的艺术感染力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早已深入人心,在今天若是询问中国人用什么壶泡茶最好,相信会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说出紫砂壶的名字。紫砂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其独特的材料紫砂泥,这是一种存量十分稀少,开采也较有难度的泥料,决定了紫砂壶有着丰富的色彩、质感及珍贵的价值;另一方面,紫砂壶融多种中国传统工艺技法、文化、自然等于一体,能够给人以丰富立体的审美享受,同时也以这种宽阔的胸怀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春暖花开”这件作品就以自然为主题,运用了贴塑、色泥的装饰设计,在壶中呈现出暖意融融,春意盎然的画面,一壶可品香茶,更可品春天。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是紫砂壶的一大特点,称之为“粗胚”并不是说紫砂壶质感粗糙,而是强调紫砂壶具有朴实自然的特征,这朴实自然便是来源于紫砂泥。紫砂泥自然色彩多样,有“五色土”之称,在不同温度、时间的烧制下色彩更加多变,也就有了各种色彩和质感的作品。“春暖花开”选用了一种烧制后能够呈现出棕红色的泥料,砂纸纹理比较清晰,泥料表面保持温和细腻的特点,是细致工艺与自然特点的组合呈现。能够呈现出这种色彩在于泥料之中蕴含丰富的铁元素,烧制成的壶透气性与隔热性好,尤其是久经泡养之后,壶会更加鲜亮,一如春日暖阳的光芒或雨后湿润的鲜亮,在岁月流逝中实现美感的“加成”。红色是具有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代表着吉祥、繁盛等美好意义,这种色彩的紫砂壶更易使人联想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也是中国古典审美特征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实则是通过一种深化使“春暖花开”这一自然场景实现艺术性转化。

壶身的造型与经典的井栏壶较为相似,上下几乎等宽,呈现出一个稳重小巧的圆柱体造型。壶面曲度自然饱满,使圆润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从壶的正面看可见两侧弧线特征更加明显。壶盖与壶身是一个整体,与壶口处紧密贴合,做工细致。整个壶身的造型体现着外圆内方的特征,柔软自然中包含的是平稳开阔,身量小而度量大,线条与面的运行流畅自如,没有畏缩小气的感觉,在艺术气质上首先就令人惊叹。

壶的一侧采用了贴塑的装饰,手工艺人先行用模具或其他手法制作出花样,再将之粘合至壶身上,具有立体效果与独特手感。在此壶之中,手工艺人特意采用了色泥来制作图案,不仅能与壶身本色产生区分,也能达到模仿的真实感。壶面一侧绽放着一朵鲜红的花朵,花朵丰满艳丽,层叠着的花瓣宣告着春天的到来。环绕着花瓣的是嫩绿的叶子,象征着春日的丰富多彩。连接花朵与叶子的是手工艺人雕刻出的树枝,在一种整体感间表现自然活力与“春暖花开”的作品主题。

壶嘴、把手与壶钮虽各自分布于壶身的不同部分,但无论是从结构、装饰还是主题上来说,它们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手工艺人对三者的装饰。直嘴、唤醒把手与半环形的壶钮是紫砂壶艺术中最为常见的造型,在稳定发挥之上,手工艺人在这三部分装饰上瘢痕,就使这三部分表现出树枝的形态,把手部分恰好与壶面处的装饰连接起来,是对自然的一种模拟。

将壶身与壶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看,壶身象征着粗大的树干,壶嘴、壶钮以及把手都是从这树干上生长出的枝桠,枝桠的前端是新生的嫩叶与灿烂的花朵,整件作品实际上是以一棵会开花的树来表现“春暖花开”的主题,将这一宏大的场景浓缩在一个人们更常接触,也更便于感知的客观对象之中,在实现自然的艺术性转化时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与紫砂壶工艺技法的规律,合理呈现各种制壶工艺的特点,紧扣艺术主题与和谐思想,在沉静自如中展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这同样象征着中国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在平稳前行中绽放着自己的魅力与价值,在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然、春天的生命力,也是紫砂壶艺术的生命力。

结语: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希望的代名词,人们在春季中燃起的是对未来一年生活的美好期盼。此件“春暖花开”紫砂壶作品以多样化的工艺手段精确且精悍地展现了春天的力量,手工艺人在壶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现造型装饰特征,通过自然的艺术性转化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紫砂壶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期盼。

猜你喜欢
泥料手工艺艺术性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