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经济总体规模已居于世界第二位。《专利法》实施以来,国家在技术创新上也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专利制度已成为激发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学界,学者们围绕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展开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我们不禁要探究,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什么,专利制度保护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因此,本文围绕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机制与路径展开分析。
二、文献回顾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独占性特征。关于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并未形成一致,主要存在 “正面促进论”“负面抑制论”和“双重影响论”等三种观点。
持“正面促进论”的学者认为,专利制度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诺斯认为,专利制度能够保障发明者获得一定时间的垄断利益,防止他人“搭便车”行为,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制度来遏制、制裁恶意仿冒、直接免费利用专利的侵权行为,能够刺激发明者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发展。[1]邹薇(2002)建立创新者与跟随者的连续博弈模型,以探讨竞争市场中专利制度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技术后进国家应强化专利保护,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专利制度体系,以有效促进该国的技术创新发展[2]。
但另一部分学者持“负面抑制论”的观点,他们认为,加强专利制度保护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Deardorff(1992)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中使用一個简单专利保护模型,研究了将知识产权保护推广到其他各国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他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激励创新,使得知识产权人获得新产品上的垄断利润,但另一方面,垄断价格也会使消费者剩余受到损失,扭曲消费者选择[3]。韩玉雄等(2003)构建内生增长的技术扩散模型,认为加强跟随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对领先国的技术创新和跟随国的技术模仿均会产生负面作用[4]。
“双重影响论”学者认为,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过强或过弱的专利制度保护都会阻碍技术创新,因此,专利制度保护的水平需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易先忠等(2007)对1987-2004年间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技术进步以模仿国外技术为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将抑制技术模仿,从而不利于提升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当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后,通过技术模仿提升技术整体水平的效应将降低,此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将促进技术自主创新[5]。
三、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许多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国家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配置、调节和保障等四个方面。
(一)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是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最典型的作用。专利制度能够激励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对技术创新的产权保护,可以将创新所溢出的外部效应在市场关系中内化,使企业投资于技术创新所得到的私人收益率提升,同时,这也能够刺激企业持续不断地投资于智力创造活动,进而实现新知识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具有稀缺、易被传播和复制等特点,在缺乏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他人低成本的模仿或“搭便车”。专利制度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专利制度可通过法律形式保护技术发明创造者的专利权,使得他们能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技术垄断权,他人如需使用该专利权,必须向专利权人付费或经得同意。企业必然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既可使自身获得经济利益,同时,也能提升国家整体的技术创新实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二)对技术创新的配置作用
对整个社会来说,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属于稀缺的资源,如果不能高效地对其加以转化和利用,将会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专利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专利交易制度为专利技术成果的广泛传播与利用提供了制度框架,从资源配置角度为其提供了解决途径。在专利制度中,对专利权的产权交易制度为专利交易提供便捷的流程,主要有专利授权使用、专利法定许可、专利强制许可和专利合理使用等制度。此外,专利公开制度能使专利权人之外的其他主体能快速了解专利的权利内容,有效地促进了专利技术信息的传播。通过公开的专利技术信息,他人也可迅速获知技术创新的方向,在前人的专利基础之上再度投入技术研发资源,以不断地提高专利技术的创造水平;还可站在巨人肩膀上,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技术创新,有效地节约技术创新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三)对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离不开社会的技术知识存量积累,均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因此,各国专利制度并不是一味单纯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而是通过构建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节平衡机制。专利制度中的产权限制是对专利权人的专有权利行使的限制,以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实现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均衡保护。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专利权利限制可视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一种利益驱动机制,适度的专利权权利限制既能为专利技术提供源动力,又能促进专利技术的传播与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于实现专利权制度的目的。
(四)对技术创新的保障作用
技术发明信息一旦对社会公布,最初的发明者很难对其进行独占性控制,因为其他人可以在获取该知识产品并进行使用。正因为技术发明的上述特征,将使得技术发明产生经济学上的“外部性”和“搭便车”效应。专利制度保护的是技术发明,并通过法律的形式使得专利权人拥有垄断性的权利。专利制度也为市场参与者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一旦出现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就会受到专利行政执法机关的惩处,这样就为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专利制度给予人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一个规范和保护机制。根据专利法律制度保护专利权,就是维护公平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技术创新者的合法利益,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维度
1、专利长度
专利长度又称专利保护期限,是指一国的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授予给专利权人独占其技术创新市场收益的期限。专利长度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竞争的重要指标。专利长度制度已成为解决技术创新发明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关系的、最直接的量化工具。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如果只是一味的付出技术创新投入,而没有预期的收益回报,那么,该企业从事研发投入的意愿将大大降低。专利长度制度恰好可成为平衡社会与个人利益的一个调节器,它通过赋予技术创新发明人一定时间的垄断权来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以激励其研发创新。同时,专利长度制度又规定专利长度不可能无限期,因此,该制度可反过来使得社会公众有机会利用专利权人的技术,这无疑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2、专利宽度
专利宽度是调整创新企业与模仿者在同一技术水平上技术空间的利益。专利宽度制度包括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制约专利技术模仿行为等两个方面的机制。研究专利宽度的学者Gilbert等(1990)认为,专利宽度是专利长度内专利权人获得的利润总流量,应选择适当的专利长度与宽度,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6]。由于存在专利宽度,可减少模仿产品对专利产品的损害,促使专利权人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专利宽度制度的存在,将促使模仿者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采用迂回或绕过发明技术的方法来获得不侵犯专利权的技术。此外,模仿者如果侵犯创新者的专利权,拥有专利权的创新者往往会通过法院提起专利权侵权诉讼,模仿者将不得不支付高额的经济赔偿。专利宽度也将通过专利诉讼增加模仿者成本和风险,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
3、专利高度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专利法规定,专利技术应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后方可申请获得专利权,其中,新颖性与创造性就是用来判断原创者与改进者之间专利高度的两个原则。专利高度的概念最早由Van Dijk(1996)提出[7],“专利宽度对模仿专利产品的行为进行了界定。通过界定最大限度差别产品的种类,可以区分哪些是可以被模仿的。专利高度,则界定了对产品进行质量改进所必须具备的、距离原产品特征最小的改进程度”。设置专利高度制度,将促使产品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功能增强,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当这些得到改进的产品与原有专利产品竞争时,改进产品将凭借技术、质量和功能的特点处于优越的地位,从而体现出较强的产品竞争能力。设置合理的专利高度,可促使专利权人在专利长度内容,享有合理的技术垄断权及相应的经济回报,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利益。
五、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路径
按创新模式的不同,技术创新分为自主技术创新和模仿技术创新两种方式。专利制度对这两种技术创新方式均会产生影响,下文将展开分析。
(一)对国内自主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技术研究立项、产品开发、产品推广销售在时空条件下的连续发展过程。在技术研究立项中,专利文献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检索专利文献可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科研起点,加快科研速度。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阶段,往往需要对该产品相关的技术进行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信息可为研发者提供当前技术发展的重点、趋势及应用情况。企业可以在检索专利文献后充分认识竞争对手在相关技术领域所处的位置,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措施,从而在技术竞争上谋求优势地位。此外,专利文献可反映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与动态。
在创新产品开发阶段,专利制度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者应该有较强的专利保护意识,需及时将技术发明成果申请专利保护,以便确保自身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以便为后续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奠定堅实的法律权利基础。企业获取专利情报可尽可能保障产品开发的方向正确,并进一步拓展开发思路,解决产品开发过程终于到的技术难题,提升开发效率。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需要及时对自身产品开发的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将自己技术创新成果予以产权化,避免他人侵犯自身的专利权。
在技术研究立项及产品开发完成后,企业需要将技术成果及时进行商业化,并且将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扩散和传播,此时,必然涉及到诸多专利问题。企业如果要在新产品竞争中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考虑及时将自己的创新产品及技术申请专利保护,以促使产品在未来市场上拥有坚实的法律权利基础。企业不单只自己需要考虑申请专利保护,还需要防止他人侵犯自身的专利权,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对手在未经授权使用自己的专利。一旦发现他人实施了非法的专利侵权行为,技术创新企业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二)对国际技术转移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商品贸易、技术引进三种。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其资本进入国内后,国内企业将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其不得不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时,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需要,往往会将当地的专利保护制度及水平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专利保护水平对FDI流入的规模和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外资流入国的模仿技术创新能力。外资流入国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将强化国外投资者的技术竞争优势,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的技术法律保护环境,进而对FDI的流入量具有积极影响。
在国际商品贸易过程中,一国为寻求贸易比较优势,会通过增强技术创新来促进贸易量的增加。与发达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时,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国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商品,也有机会接触或参与发达国家的商品价值链,从而进一步深化发展本国的劳动分工和技术创新。专利制度对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贸易中的技术溢出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对该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产生作用。发展中国家提高专利保护的标准,将对发达国家出口商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商品或服务提供高标准的专利保护,促使出口商能更好地维持技术垄断性优势,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由于进口国企业在本国专利保护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其模仿成果将进一步增加,进口国企业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其很可能会增加研发投资,不断增进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技术往往包括直接引进的专利技术方案等资料,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对上述先进技术的使用、消化和吸收,会直接促进该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完善的专利制度能为国际技术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法律保障。专利制度完善程度及保护水平,对国际技术贸易能否有序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发展中国家提升专利保护水平,将强化保护技术输出国的技术垄断优势,降低技术输出国的被非法模仿和复制风险,从而促进了技术输出的顺利进行。对技术出口国来说,其可提高技术输出的收入和利润,这将促使更多的资源可投入到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中。
六、结语
在经济与科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论是加强国际竞争力,还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技术创新都是一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然而,仅有技术创新成果并不够,只有重视并利用好专利制度,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我国专利制度发展时间尚短,准备把握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机制与路径,能为我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邹薇.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 世界经济,2002, (2):3-11.
[3]Deardorff, A. V. Welfare Effects of Global Patent Protection [J]. Economica,1992, 59: 35-51.
[4]韩玉雄,李怀祖.知识产权保护對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基于垂直创新的技术扩散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3, 25(2):33-41.
[5]易先忠,张亚斌,刘智勇.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J]. 世界经济,2007,(3): 31-40.
[6]Richard Gilbert, Carl Shapiro. Optimal patent Length and breath[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1(1):106-112.
[7]Van Dijk Theon, Patent Height and Competition in Product Improvements [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6, 44(2): 151-167.
作者简介:
冯明杰(1980-),男,汉族,湖南省湘潭市,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