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势下,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冲击巨大,越来越多的报纸停刊,行业报更是面临着生存压力,亟待转型和改革。本文以《安徽青年报》为例,通过其60余年的发展路径,阐述了一份省级行业报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为纸媒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或可成为行业报发展的一面镜子,是为参照。
关键词:行业;媒体;青少年;发展
《安徽青年报》创刊于1955年6月4日,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报名,饱经沧桑,业已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诞生的第二张报纸(第一张为《安徽日报》),多年来,一直坚持政治性、服务性与公益性为前提,发挥青少年教育舆论阵地作用,在激烈到白热化的报业竞争中,寻找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在全国青年报刊界中独树一帜,成为安徽省青少年教育舆论的核心阵地,是安徽省共青团工作的品牌和亮点。
一、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政治家办报理念
《安徽青年报》系团安徽省委机关报,属于行业报。共青团的主责主业是抓青少年思想引领,这也必然成为报社的主责主业。
近年来,围绕媒体融合发展,《安徽青年报》形成《学生周刊》(中学版、小学版)、《教育周刊》、《教育科研周刊》、《新闻周刊》、安青网及新媒体公号等全媒体矩阵,报纸综合发行量突破期发行30万份。
把讲政治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事实证明,只有讲好政治,才能正己正人,只有讲好政治,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也才能获得更多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
作为服务全省共青团系统和广大团员青年的主阵地,《安徽青年报·新闻周刊》,坚持以青年的视角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的视角关注青年。青年关注、青年视角、青年大学习、亮团行动等版面和栏目引导青年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
2005年与安徽省教育厅新闻办联办《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承载安徽省教育厅机关报的功能与作用。教育大家谈、教育关注、寻找江淮最美教师等版面和栏目,关注教育热点和焦点,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在全省建立了上千人的教育通讯员和特约记者队伍,延伸了触角和手臂,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好地整合了资源。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中学版、小学版)系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会刊,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份面向学生的专业性报纸,坚持学生办、学生看的办报宗旨。维权热线、学生小记者行动、成长季节、名师教你写作文、青春文字、12355咨询平台等版面和栏目,内容丰富鲜活,成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向上向善的舆论阵地。从1999年创刊以来,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建有近2000个学生记者站、累计发展学生记者4万余人。
二、坚持重心下移,倡导菜单式定向服务
多年来,《安徽青年报》不离初心,排除报业市场化的负面干扰,坚定信念,坚守阵地。在办报中,坚持正面引导,重心下移,送服务上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专”(即专栏、专版、专刊)办报思路和发展模式。
亮青春,扬正气。报社新闻中心的所有编辑记者精准对接各市县区以及高校和企事业等单位,专人专职联系服务基层团组织新闻宣传工作。鼓励编辑记者走基层,开展县区行、高校行、企业行,围绕重大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集中采访和亮团行动,主动送服务上门。针对基层共青团中心和热点开展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基层典型和亮点,形成专版、专题,大篇幅给予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集中专题采访的市县区占全省的80%以上,加上点对点的采访报道,全省市县区新闻宣传服务实现全覆盖。
以重大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打造的主题专刊,有利于提纲挈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效地提升了报纸的层次和水平,同时有利于系统性地服务市县基层,集中展示工作成果和业绩。近年来,三份周刊都紧紧围绕版面服务主责主业,致力联系共青团、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小学校,先后打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决胜小康,奋斗有我”、“青春由磨砺而出彩”、“师德师风”等一系列专刊,点面结合,顶天立地,有效加强了对共青团、教育和学校的服务。
三、整合线上线下,發挥媒体人资源优势
办报的同时,报社还特别注重打造官网“安青网”,形成报网互动的融媒体立体发展构架。“安青网”系安徽省首批十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业已打造成为全省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网络家园。网上共青团、青年安徽、教育安徽、青年之声等特设栏目,成为引导全省青少年健康上网、思想引领和获取信息的网上乐园。
有版面,有网络新媒体,同时有那么多通讯员、记者站。这么多资源整合到一起,作为媒体便可顺势发挥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如果说围绕资源办报是生存之本,那么围绕资源开展活动便是发展之道。
团教一家,共青团和教育的服务对象高度一致,形成了共青团和教育系统天然的血亲关系。《安徽青年报》既是共青团的机关报,又承载着教育厅机关报的功能,便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把共青团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能效。
关注教育,服务青年。《安徽青年报》连续多年策划开展全省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全省教育工作者书画大赛、全省大学生禁毒主题赛事、全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全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大赛等省级活动100余项,开展中高考大型公益咨询会逾500场,服务人群达30万人次。在大中小学校园树形象,造影响。多年来,《安徽青年报》为各相关单位提供校园活动整体解决方案200余项,已经成为安徽省覆盖校园,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各类赛事活动的运营专家。活动的开展与版面形成良好互动,又取得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双丰收。
放眼全国,青年报刊能够生存下来的已经屈指可数,《安徽青年报》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能够守住阵地,逆势上扬,行稳致远确实难能可贵。究其经验,一言以蔽之,讲好政治,做好服务,用好资源。这或许是值得每一个行业媒体人赖以寻味的话题罢。
参考文献
[1]朱金莉.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新闻媒体的颠覆与嬗变 [J].学术论坛,2015,38(1)
[2]彭瑶.新媒介生态环境下行业报转型研究[D].2016.
[3]彭波.中国行业报全观察[J].传媒,2011,(3).
[4]陈寅.媒体有效融合的途径[J].中国报业,2016,(17).
作者简介:程榕娟(1987.2—),女,汉,安徽省含山县,助理记者,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新闻传媒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