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流动儿童;健康宣教;社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涌入,特别是外向型的经济活跃区域,其全区域的50%以上人口属于流动人口[1]。相关研究[2]发现,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中,约83.8%的儿童属于流动人口。社区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社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相对较低。利用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对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效果,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2~6月为研究时间段,抽选一个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0~6岁流动儿童对其监护人80例进行有关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其中,流动儿童男47例,女33例,年龄1~2岁34例,2~3岁27例,3~6岁19例;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23例,初中37例,高中及以上20例。纳入标准:非北京市户籍;连续在该社区居住2个月以上的学龄前流动儿童;排除标准:儿童监护人不配合调查和干预。
1.2方法
1.2.1建立健康宣教管理团队,预防专业的副主任医师1名,主管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
1.2.2发放自制的调查表对儿童监护人进行相关内容调查。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流动儿童享有与本地儿童相同的接种权、疫苗免费接种、接种门诊地址、预防接种的优点及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1.2.3社区每月组织1次健康大课堂讲课,课后发放宣传折页,在社区活动站定期播放宣传视频,每周播放2~3次,街道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微信群发布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答疑各种相关问题。
1.2.4利用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漏种、迟种儿童信息,通过打电话、入户一对一健康教育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该社区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儿童的“五苗”接种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前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对比 80名流动儿童监护人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取得满意效果,通过健康教育活动,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后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五苗”接种率的对比 通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该社区流动儿童的“五苗”接种情况,该80名流动儿童的干预后的“五苗”接种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的“五苗”接种合格率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分析其原因可知,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是用于控制或消除相关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的传染病控制手段。相关研究[3]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但由于流动儿童监护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等因素,导致部分监护人的卫生防病观念较为淡薄,在预防接种方面缺乏主动性,是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在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进行干预,加强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关研究[4]发现,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与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有直接关系。本次研究中,社区健康教育采取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折页、微信群交流一对一健康教育等新旧媒体相结合方式,宣传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和必要性,帮助儿童监护人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权利、费用、不良反应和预防接种的优点,从而提高其对常规免疫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详细告知儿童监护人接种门诊的地址,便于流动儿童到指定地点接受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5]。流动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属于社会系统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多部门多渠道通力合作,仅靠卫生部门难以完成。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宣教对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有重要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卫国.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医药前沿, 2016, 6(10):66-67.
[2]严共旭,刘渠,林少杰,等. 基于网格化管理下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11):1944-1947.
[3]董文武.健康教育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J].心理医生, 2017, 23(4):77-78.
[4]卓慕春.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医, 2017, 31(12):902+904.
[5]张桂香. 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3(22):14-15.
作者姓名:王秋香 1974年出生,女,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主管医师,研究方向:疾病预防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