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猪生产技术》项目化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2020-09-02 07:10孙波罗艳张世攀涂建国胡欢邹明春李卫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项目化工作过程

孙波 罗艳 张世攀 涂建国 胡欢 邹明春 李卫平

摘要 《猪生产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团队顺应新职教要求,基于“三教改革”,遵循猪生产规律和实际工作流程,以企业生产岗位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从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管理、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效果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将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职教课程模式。

关键词 “三教改革”;猪生产技术;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87-04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7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是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农牧重点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猪生产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分类教学需要开设的一门岗位技能课程。近年来,课程团队持续从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设管理、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效果质量监控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开发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

顺应新职教要求,基于“三教改革”,校企深度合作,以合作企业的规模养猪场实际生产岗位的职业需求为导向[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5030101家畜繁殖员、5030201家畜饲养员、5050203动物疫病防治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参考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规模猪场生产岗位的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养猪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养猪岗位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为模式,组织教学活动;第一课堂和第二、第三课堂融合,培养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1.2 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路

课程组通过企业生产一线调研,按照“生产流程分析-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情境分析-课程结构分析-项目课程分析”的思路,遵循猪生产规律和教学规律,将岗位工作任务整合,归纳整理为课程的学习领域,然后通过组织制定课程标准,将工作任务设计转化为学习情境[3],通过与课程匹配的教学条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1.3 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4项素质目标、5项知识目标、5项技能目标。每个技能目标又根据工作任务实施情况,细化为若干个任务目标、观测点,如表1所示。

2 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完整的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2.1 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组根据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思路、培养目标,通过对规模猪场猪生产的1个管理岗“场长”和3个技能岗“家畜繁殖员”、“家畜饲养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共4个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紧密结合猪场生产流程(图1),遵循猪生产规律和教学规律,归纳出“猪场建设与经营管理、公猪和空怀母猪舍猪的饲养管理、怀孕母猪舍猪的饲养管理、分娩哺乳舍猪的饲养管理、保育舍猪的饲养管理、生长育肥舍猪的饲养管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7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分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4岗位-7项目-44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总课时72学时。

2.2 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课程组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规模猪场中的岗位需求,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制定了《猪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及《猪生产技术》技能考核标准。课程参考先进、适用的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猪生产技术》校本教材,制作了课件PPT 566张,进行了44个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设计,拍摄了视频微课48个、开发了共1 968道题的习题库等教学资源,收集整理教学参考下载视频89个476 min、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2份、期刊18种、网站链接36个等教学相关资料,以满足在线开放教学需要。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实训操作、培训技能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

2.3 以“工学结合、任务驅动、教学做一体”为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2.3.1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 《猪生产技术》课程共116学时,由于学校内部没有养猪场,故通过深度合作企业“贵州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分布在毕节市金沙县岚头镇的养猪场,集中2个月80学时进行学习(每天上午实景教学,晚上理论学习),采用“现代学徒制”试点方式,按照1位“师傅”带5个“徒弟”,进行跟岗、协岗学习。所有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到44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设计为:预备知识学习-师傅示范-学生操作-考核评价(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师傅评价)-知识拓展等环节。预备知识主要强化对技能实际操作的理解,师傅示范主要便于学生掌握技能实际操作要领,学生操作主要将理论知识生动体现在具体实践中,考核评价主要检查教学的实施效果,知识拓展主要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习任务须重复学习,直至考核合格。

2.3.2 教学做一体 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实景教学期间,“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学徒”,“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转变为“企业师傅”,将教学的“课堂”搬到“养殖车间”,通过“企业师傅”组织安排学习任务,“企业师傅”的教和“学徒”的学和做有机融合,并通过轮换岗位,实现“课堂车间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能熟练分解与实施每一个工作任务,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将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圆满完成每个工作任务。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2.4.1 直观陈述教学 对不能安排进行实景教学的内容,如“品种识别”、“种猪选择”“场址选择、规划、设计、布局”等采用板书、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加教学信息量。

2.4.2 小组互动研讨 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前和实施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研讨,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轮流发言,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4.3 VR虚拟仿真 通过VR技术手段,将合作企业养殖车间搬到学校的拼接大屏上,师生不到养猪场,也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猪场各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生产过程、操作方法等,使教学过程更加充满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4]。

2.4.4 线上线下结合 通过建设课程资源网站,对多媒体课件、图片库、试题库、视频、网络课程、虚拟技术实训室等课程资源进行学习[5],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主体”。

3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

《猪生产技术》课程团队建设注重梯度化、多样化。担任课程负责人的教师,要求对课程积淀丰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充分的热情投入课程建设工作,并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5年建设,团队实力持续增强,课程团队原有教师7名,其中课程顾问1名,主讲教师3名,实训指导教师1,企业兼职教师2名。目前,课程团队共由16名教师组成,其中课程顾问2名,主讲教师3名,实训指导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9名。双师比例为93.75%,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27,团队整体结构合理,比例适当[6]。在课程建设期间,课程团队成员通过申报项目、发表论文、社会服务、实践锻炼、学术交流等途径,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大进步。

4 课程教学条件及资源建设

4.1 教学条件建设

课程团队5年来,利用学校投入的资金296.9万元,建设了虚拟养猪场,解决了学校内无养猪场的瓶颈问题;投入资金97.6万元,完善了解剖实训室、繁殖实训室等专用实训室,面积185 m2,能同时容纳30名学生同时实训,教室和实训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及网络,能充分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实训室设备齐全,功能完善,能够完成16个实训项目,运行效果良好。课程与贵州农牧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纳雍康泰达生态牧业公司、赫章金保可乐猪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协议,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改革与实习指导,实现了课岗结合。

4.2 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团队通过与国内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形成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建设应用推广方式,建立课程资源平台的开发管理运行机制,不断丰富课程的持续更新的迭代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课程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同时融合互联网+应用技术,满足教师空间教学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要[7],给学校老师和学生教与学带来方便,课程资源类型涉及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视频/动画、案例、试题、实训手册等类型。专家团队紧密贴合课程标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新型理念重新定义专业实用教材,合作开发、建设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专业实用、与时俱进的特色教材。

PPT课件、Flash动画,由于紧贴教学内容,能够全面调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配套按课时进度开发的教学指导手册,凸显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教学案例的丰富性,可在合作企业的专业网站上共享。

5 课程教学效果质量监控

课程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对学生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达成进行考核。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用专家评课、企业评课、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校督导评教、社会学习人员评价等方式。学生反馈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学会了相关技能,还会查阅资料、处理电子文档、制作短视频,并产生就业创业愿望。校外专家和企业专家评价表明:《猪生产技術》课程实用、接地气,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 冯俊丽,赵少君.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与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53-154.

[2] 李刚,于春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J].职业,2010(10):83-84.

[3] 陈慧颖.商业展示设计项目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8):142-143.

[4] 杨净云.基于工作过程的茶艺课程设计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4(8):9-10.

[5] 李志春,王思雅.牙具的改良设计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9):202.

[6] 赵娜,郭兰芳,赵晓瑞,等.《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10):93-95.

[7] 任伟建,邵克勇,李艳辉,等.特色专业建设的方案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11.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项目化工作过程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