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见外》系列短视频的叙事分析

2020-09-02 09:10施璇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短视频

施璇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当今世界至关重要,中国故事不仅由中国人讲述,外国人也在讲述。本文从自媒体平台“歪果仁研究协会”的中国体验系列短片《别见外》入手,对其进行叙事分析,发现他们从外国人在中国的体验为基础,运用多样的叙事视角,双重叙事风格,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和最真实的中国社会,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关键词:《别见外》;短视频;讲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不断前进,中国发展的速度和进程越来越快,中国和世界需要更为开放地拥抱彼此,让彼此间的了解更深入。在这一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至关重要。但传统“西强东弱”的全球传播格局很难被快速改变,在华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从他者视角出发,长期的中国生活经验让他们脱离了完全的“局外人”身份,故而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6年底,由北京大学的以色列留学生高佑思带头建立的自媒体平台“歪果仁研究协会”(以下简称“歪研会”)开始在各个内容平台发布短视频。视频内容就中国相关话题对外国人进行随机街访为核心。2017年9月,“歪研会”将视频内容的重心从“有趣”转向“深刻”,推出《别见外》系列短片,以高佑思在中国各地对不同职业的体验为主,从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截止到目前,“歪研会”在哔哩哔哩平台收获了347万粉丝,《别见外》系列短片的播放总量超676万次。本文对《别见外》系列进行叙事分析以探讨他们的中国故事讲述。

二、小人物,大主题

《别见外》系列共推出了16集短视频,在每一集中,主持人高佑思都会体验一种中国职业或展开一段中国经验,包括美团外卖员、北京地铁站务人员、网咖网管、凤凰古城的快遞小哥、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北大招生组工作人员等。这些工作虽然各有不同,但均属服务类,是最普通的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身后,最多也最辛勤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劳动人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别见外》系列虽然都聚焦于小人物,但反映的是不分种族国家的普通人民都有共感的大主题。如高佑思在春运列车上体验乘务员的一集中,影片展示了赶乘春运列车形形色色的人们。过年回家根植于中国文化,是全中国人的默契。但家和故乡的意义,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超越国度和不同文化,让中外受众都能得到共鸣。

这些短片不仅展示了所有人都能共情的共同主题,也侧面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快递小哥、外卖员和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都是因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腾飞而产生的新兴岗位和产业,乡村教育和科技脱贫则是中国一直在努力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旧领域。这些主题包含中国最新的发展状况,也同样包含中国最真实的民情社会。由“歪研会”的外国人视角向世界讲述这些故事不仅提高了叙事的可看性,也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三、多样叙事视角丰富故事内容

在《别见外》中,高佑思扮演的角色有很多。他既是故事主要人物、也是中国观察者、故事讲述者、主持人。这些角色给予了他多样的叙事视角。每一集《别见外》都开始于高佑思的一次中国尝试,所以他是从“我”的视角向作为“你”的观众讲述“此时此刻”的中国故事,这是直接的“我对你”的第一人称讲述。这样的第一人称的自我陈述让故事更具吸引力,填补了故事与观众之间的沟壑,给了观众更多陪伴感。同时作为观察者和一个外国人,高佑思也从“他者”和“局外人”的视角讲述着故事,他外国人身份的个体意义在体验中国的故事中得以放大。在中国的语境下,他直接参与并尝试了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传播了自己的文化,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在这种跨文化视角的转换中完成了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如在第16集,高佑思和一位90岁中国老兵在游览圆明园时,老同志痛心地指出了圆明园遭受了三次灾难,这是中华民族的痛苦记忆。这让高佑思联想到故乡的哭墙,也有数千年历史,但也有过被烧毁的苦难经历,这也是犹太人民的民族痛苦。如此,一位中国老人和一位以色列年轻人打破文化年龄的差距,在彼此的文化中找到了交融之处,形成共鸣。

除了高佑思的声音,《别见外》也将镜头对准普通大众,让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他们的视角叙事,形成了故事中的故事。高佑思在凤凰古镇体验京东配送员时,遇到了一位开家族中药店的老人。老人骄傲地介绍这家铺子经历四代,传到自己手里,但当被问到孩子们会继承药铺吗。老人失落的回复道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寥寥数语勾勒出中国留守故乡的老一辈和向往外面世界的新生代之间难解的冲突。通过添加故事中普通人的视角和声音,《别见外》用了一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将一个“老外”的中国体验和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中外交织的叙事视角。

《别见外》的主要发布平台哔哩哔哩又为其讲述的中国故事增添了补充叙事视角。在传统的内容平台,故事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多是单向的,观众可以自我理解并给出反馈,但那些反馈对故事本身没有过多影响。而新型内容平台哔哩哔哩允许用户发弹幕(屏幕上漂浮的实时评论),改变了故事的讲述方式。通过发射弹幕,用户可以留下自己对此次帧内容的评论同时看到别人的评论,从而在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此时此刻此帧内容的交流场,完成了故事的两层传播。首先,故事传播给观众,而发弹幕的用户从他们自己的视角赋予了故事新的意义,创造了新的叙事再传播给之后的观众。如在第十集高佑思体验北大招生人员,去温州乡村发放录取通知书的短片末尾,用户留下了对未来和梦想学校许愿的弹幕,从而给那一部分故事补充了新的叙事视角,给其增加了许愿池的额外意义,传播给了下一个观看的人。视角的多样性增加了视频的观看价值,也拉近了和屏幕内外故事和观众的关系。

四、双重叙事风格助力故事传播

《别见外》系列是新型短视频,无法将其归类于某一具体的影片类型,但其非虚构的叙事内容让他同时具有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叙事风格。

《别见外》以记录高佑思在中国的体验为主,同时如实记录着与之相关的其他中国人和中国故事。《别见外》继而形成以高佑思的中国体验为骨,众多普通中国人的零碎日常故事为血肉的叙事结构。以纪录片的角度来讲故事要求故事是现实的反映,符合真实生活的细节、外在和逻辑。从这一角度来说,《别见外》正是应用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记录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为故事讲述增加了真实性。让不同受众都能在视频中发现自己生活的片段。

同时,《别见外》也在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叙事要求关注情节要素,不能只是对真实生活的严格记录,而是通过编排故事细节和情节,在如实记录中发现有趣点滴。《别见外》多关注人文主义主题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选择多位典型的人物,并进行抓住特点的快速呈现,让故事节奏更加紧凑,内容也更饱满。此外,每集结尾,《别见外》都用文字的方式写下对本集故事的感想。这是对情感的召回,让故事在最后得到升华,更为深刻地留在观众脑海中。

五、结语

在当今的发展局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重要的议程。本文对华外国人的自媒体平台“歪果仁研究协会”制作的中国体验系列短片《别见外》进行了细致的叙事分析。作为外国人,高佑思和他的团队切身实地体验中国,讲述着中国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通过多样的叙事视角和双重叙事风格,《别见外》的中国故事讲述深植于中国现实而非对表面的浅显描述。能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诸多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成.认知·话语·符号——“讲好中国故事”的阐释体系初探[J].国际传播,2017(04):22-28.

[2]王庆福,张红玲.纪录片国际传播中“他者叙事”的跨学科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9),125-129.

猜你喜欢
短视频
短视频生态现状及优化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资讯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的问题与建议
NowThis短视频新闻的精品化策略浅析
我国短视频著作权的保护研究
生活类PGC短视频运营及前景分析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