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必须积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体制建设。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为例,探析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剖析现状和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践能力;职业技能
0 引言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教高〔2012〕4号)文件中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 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促进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随着社会对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各高校都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在各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特点融入实践类实训课程,并创建有专门的实训中心。实训中心自2012年开始建设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室涵盖了会计学院、财税金融系、商贸系和经济管理系四个院系,共有各类实训室44个。涵盖有金融技能实训室、银行柜员实训室、金融服务礼仪实训室、投资理财实训室和财税实训室等财税金融类专业实训室;沙盘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分岗实训室和VBSE实训室等会计类专业实训室;多维数据处理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和风铃美容营销实训室等商贸类专业实训室;仓储与配送实训室、运输实训室、申报大厅、现代物流信息实训室、未来课堂和工程造价-BIM实训室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并根据专业需求,校企合作共建订单班。实训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2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
2.1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双方是构建学生实训课程,搭建实训中心的重要部分,校企合作的本質是互惠共赢。学校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作为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企业希望通过学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能够提前为其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处于表面化、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一般都是以订单班形式为主,订单班的设置很多都只是挂名,合作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到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也都局限于进入企业参观或毕业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等浅层次地合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校企合作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不够,仅关注眼前的利益,参与度低,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
2.2 实训基地资源不足,缺乏实体项目实践
要切实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构建真实的实训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学习。目前大部分实训基地资源不够丰富,缺乏实体项目的实践课程,学生专业课程地实训操作虽然配备有专业的配套硬件和软件,比如保险实训这门课程的业务场景均在软件中答题完成、销售场景也都在场景模拟中完成,学生没机会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实操学习。
2.3 实训基地的课程建设与职业需求脱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课程形式单一,创新度不够。实训课的授课过程中,虽然也融入了项目实操、场景化模拟等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以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为主,忽视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未能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够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很多真实工作场景地练习及岗位技能训练是校内实训基地无法满足的,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就成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一个良好补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建设有专门的实训中心楼,为学生建立了软硬件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开设专业实训课程。但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却不完善,校企合作企业仅仅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岗位,实习岗位也不能和校内实训基地课程相结合,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与社会招聘员工一样,缺乏专门针对实习学生地管理制度。
2.5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训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专业型授课教师,绝大多数刚毕业就直接走到了大学讲台,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思想活跃,但是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未参加过实体项目,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建立开放地课程实践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议
3.1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比如订单班的培养计划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制定,按照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设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企业参与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课程设置融入企业专业人士地授课计划,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解决理论授课与工作实践脱节,学用分离的问题。校企合作努力做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需求一致,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3.2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学生提供较真实的项目实践环境,并结合城市区域性发展的特点及经济发展趋势,对实训基地进行构建,增加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比如财会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认知学习,让学生实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岗位,对工作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保险专业实训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分批进入校企合作的保险公司去参加保险公司的晨会,产品推介会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合作企业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项目实践平台,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理论及科研支持,为企业提供校内场地支持等。除此之外,校企可以合作开展全面的技能鉴定和教师培训工作,这也是校内资源开放和共享的主要过程。比如金融服务师培训、保险代理資格证书培训等。共享资源的过程也达到了课证融合,增加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3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结合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紧密结合,避免两者脱节、分离。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能够将实训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融合,全面提升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能够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定期让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内部进行实训,企业可互派遣优秀工作人员来校深化理论学习,实现真正工学交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仅限于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形式,应该全面融入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去。比如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银雁订单班,在银行基本技能授课过程中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集训。在核心课程实训中不涉及商业秘密信息的情况下,可选派学生进入企业后台由专职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平台进行学习。在学生大学最后一年,学完全部课程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之后,进入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更加准确地认识。实习过程中,企业应对学生进行区别管理,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
3.4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鼓励校内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增加自己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 结束语
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建设、企业文化和内涵建设、教学组织和运行管理制度等,实现校企“互惠双赢”。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实现课堂与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间相互融合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寻求一条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对人才要求、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
参考文献:
[1]唐美玉,喻红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0):211-212.
[2]朱军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