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环春 王仲杰 柳毛毛
摘要:课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观念文化,课程探讨的是学生、教师群体的问题,实质上也是人发展的问题。而文化与发展问题恰恰又是人类学探讨的核心之所在。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课程研究领域,能契合学生个体成长需求,关照到逐个学生个体成长历程,提供每个个体所需的发展路径与空间。
关键词: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体育课程研究;启示
一、体育课程研究与人类学研究契合之所在
在人类学视野中课程是学校指导下学生获得的全部知识经验,是在文化大家族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也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在2011年国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因此,体育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和个性的培养。体育学科的特点是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更多受先天遗传影响。人类学视域下的课程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被动去接受知识,通过教学使相异群体间的文化得以相互的接纳和被理解,尊重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感和幸福感。从人类学角度对体育课程进行研究,聚焦点放在人类、民族、族群、中西方体育文化、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多元文化上,差异性得到关注、个体得到尊重等。不再拘泥于以往体育课程研究停留在单纯的技能与技术的传授层面、只是关注共性问题、一味的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中心的模式。
二、走向课程的田野扩大了体育课程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体育课程研究的关注点更多是在学校和教学课堂,研究对象不外乎是体育教师与学生,所探讨的更多的是主流文化群体的文化。
人类学范式打破以往固有的模式,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体育课程,能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体育课程和解决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人类学把课程看作是文化,對体育课程的研究不应只局限在校园内,体育课程背后的文化底蕴、家庭情况、社区情况、不同民族特色、不同的风俗习惯、当地经济现实情况、自然环境状况等也都要包含在研究的视域里,一切影响体育课程研究的主体,诸如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与教学专家、体育学科教研员、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民族宗教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旅游行业相关人员、气象工作人员等,都应该成为调查对象。田野调查在体育课程研究领域的应用可以发现更多体育课程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在研究范围上、研究对象上都实现了对既往的突破。体育课程研究者对于体育课程的研究打破了学校和课堂的局限性,走进体育教学生活的田野,主流文化群体和非主流文化群体的生活空间都要去关注。
三、体育课程研究内容趋于多元性
体育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其更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帮助学生如何去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这门课程。当下西方体育文化已成为主流,追求更高、更快、强对抗、颂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我国谈论起体育文化,多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多元文化建设时,我们不仅要发展现代体育文化,更要担负着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中找寻到发扬、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适切方式,使优秀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四、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有利于体育课程理论的重构
在当下国内体育课程的研究基本呈现一个“纺锤棒”的样式:一端是采取书斋式的研究范式,对体育课程实践关注过少;另一端是沉溺于实践,而缺少理性思考。我国体育课程研究专家大多都集中在高校或体育科研机构(更多是为竞技体育服务),对体育教育实践领域接触的比较少,走进体育课程田野的实践的机会不多。人类学田野调查法的应用是基于现实的体育课程教学田野实践,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素材”,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提炼出自己的主张,完成理论的建构,从下到上地得出研究结论。人类学的这种主要研究方法对于当今我国体育课程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使得体育课程研究结论有据可寻,提炼出的主张才不会是纸上谈兵、也不会是空中楼阁。
五、为体育课程研究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体育课程研究者深入到教学田野中与被调查者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体育课程研究者多有过体育运动的经历,和被调查者接触起来相对会更容易一些,更容易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被研究者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戒备心理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减,能真实的把他们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在田野调查中,调查者不只停留在主体立场去分析问题,同时站在客位角度去看待问题,既能收获被调查者对研究问题的看法,研究者又有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看法。走向体育教学的田野触及到的是鲜活的体育教育场景,具体、鲜活、生动。借助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体育课程的进行探讨,让个体与差异得到尊重,人成为体育课程研究的参与者,体育课程研究充满人文意蕴。体育课程研究始于体育课程实践的内部,调查者深入到被调查者真实的教学生活场景之中去,切身投入其中,站在“局中人”的角度从内到外进行观察、审视、理解体育课程。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等都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课程的改革是当前国内教育的关键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到了课程的研究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1.学校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2.如何选择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几个问题仍是我们今天在反思中国的制度化教育课程时面临的基本问题。站在人类学文化的立场来回答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到“人”身上来,集中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为每个学生发生提供空间、能承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传统的制度化教育与课程体系上,体育课程研究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赵国炳,谭广鑫.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及其对体育人类学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035(004):8-11,23.
[2]倪依克,王钧.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039(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