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培养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概述,然后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培养 学生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94-02
一、学生核心素养概述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可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知,首先,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这说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其次,核心素养是可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是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终身有益,因此,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最后核心素养是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说明一旦学生具有了核心素养,那么学生便能很好地应对社会发展,能够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六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属于学生文化基础的内容,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容,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属于学生社会参与的内容。只有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在初中語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很好地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首先,只有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才能使其立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茁壮成长。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却未能很好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缺少必要的认知和敬畏,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在做事时缺少文化基础的支撑,进而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取得成功。其次,只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学生冷静客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却并未做到这一点[1]。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疏于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较为缺乏科学精神,在面对问题时容易手足无措。
(二)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指学生的生活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并未注意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或是未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经过长久的学习,学习能力还是较弱,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2]。从学生的生活能力来看,因教师多注重对学科知识进行讲授,很少对学生的生活技巧进行指导,因此,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生活能力却较弱,这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不良的影响。
(三)未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未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是指未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做事有担当,二是指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3]。首先,在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做事有担当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或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和担当,做事容易敷衍了事,遇事容易推卸责任。其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创新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4]。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首先,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如在讲解《论语》十二章时,初中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只是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而应仔细讲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引导学生以其中的言论作为自身的立身之本,比如,在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教师应让学生判断这一说法的正误,并让学生学习其中善于发现他人长处、择善而从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其次,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可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让学生对这个世界、对万物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让学生欣赏课文的同时,从桃花源的真实性出发启发学生,教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可逃避,不可将希望寄托于不存在的事物上,而应积极面对,努力寻求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科学地应对。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从而可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探究。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探究。如在讲解《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格物致知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这一精神,使学生掌握这一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能力的提升上,初中语文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当中就包含着语文,我们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都是可以在生活实际当中可以找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交往当中逐渐掌握语文知識的内涵,在生活实际当中能够有效利用语文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做事有担当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应教导学生要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并通过一定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促使学生自发地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其次,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实践创新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己任,引导其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的观念,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磨练自己。
四、加强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技能方面的价值标准以及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具备科学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进一步将语文当中的知识点,以科学的价值体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当中能够大量的发现语文阅读材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发现实际生活当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逐渐领会语文学习当中的内涵,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猫》这一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展开教学前,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意境进行渲染教学,为学生讲解猫的习性以及猫的性格特点等,让学生对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了解,再经过实际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写作意境,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学,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传承学科,是我国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生活经验的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能够以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有效加强,进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语文学习中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次就能培养好的,教师要逐步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渗透。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科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支持理解能力方面都是相对简单的。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所降低,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难度降低,使得学生放松了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为学生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在对语文教材的基础理解上,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自身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这对学生未来成长道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格培养,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通过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在教学环境当中,能够逐步形成学习意识以及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在健康的课堂环境当中发展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语文当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当中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进一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中,社会发展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要点,就是要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价值观念以及人格。通过对学生渗透价值观念以及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道路中更好的发展,进一步在社会当中树立优良的风气。
七、结束语
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所有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总结自身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邓银凤.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8.
[2]段英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79.
[3]李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6-28.
[4]时允良.论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