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策略探析

2020-09-02 06:24徐亚
时代人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套路诈骗网络安全

徐亚

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电信诈骗在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如鱼得水,野蛮滋长,逐渐成为戕害社会的大毒瘤。近些年,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创新,形式多样。最常见、最容易中招的网络诈骗方式有:冒充同学借钱、亲朋好友生病住院急用、校园贷骗局、网购返现、海外代购、兼职刷单、游戏充值、冒充公检法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大多数高校学生被骗的套路都是根据大学生的消费倾向,通过网购、刷单、买游戏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犯罪活动,骗术高端,防不胜防。

大学生频繁遭遇网络诈骗的原因

(一) 互联网、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为网络诈骗提供了土壤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通信、消费、投资等各种商业活动,户籍连网,人员身份信息电脑备份,各类软件的使用注册、实名认证等等,处处伴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新时代的科技生活,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入侵用户网站窃取、非法买卖、传播个人身份信息,针对不同目标对象的身份,网络生活痕迹,实施诈骗。

无论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是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抑或是物价上涨、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群众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文化参差不齐、网络环境包罗万象,社会风气日趋浮躁,这使得部分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屈服于生活的压力,难以抵抗金钱的诱惑,走上坑蒙拐骗,铤而走险挣快钱的违法犯罪之路。

(二)网络诈骗具有特殊性,屡禁不止,难以根除

网络诈骗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犯罪成本低,获利大,一部手机就可能让受害人倾家荡产;犯罪地点隐蔽,灵活多变,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可以远程甚至境外操控,破案难度非常大;网络诈骗蔓延速度快,且不容易被发现,难以被侦破、抓获、实现退赃。

电信诈骗的手段多样,套路复杂,更新速度非常快。犯罪集团“十分敬业”,在实施诈骗前,会根据掌握的目标人物的身份信息,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诈骗方案,也会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电信诈骗案件,多为团伙作案,甚至形成大规模的诈骗村、诈骗集团,内部分工明确,反侦查能力极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伪装得与常人无异,街边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可能身上正携带者小型基站,或者正在通过电话、社交通信平台套路没有任何察觉的受害者。

(三)高校缺乏对学生防范网络安全的体系教育

高校将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要由保卫处和学生处分管,一般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问题,在两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基本都能化解,但是面对新型的网络电信诈骗,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保卫处通过发布被骗案例,揭露诈骗套路,学生处结合相关案例,提醒全校师生注意防范。然而犯罪分子骗术繁多,即使是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防骗,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高校尚未有效开通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没有形成安全运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化教育,深层次认识网络诈骗的行骗套路,依托的设备,知己知彼方能有备无患。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科学缺乏基本的常识性认知,比如局域网、用户名、基站、防火墙、IP地址等。对网络有一些基础性的认知,更有利于识破诈骗套路。

(四)高校学生自身存在防骗意识薄弱、价值观念偏差的问题

大学期间,学生多会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以此赚取生活费,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诈骗分子经常利用这种机会,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发布虚假兼职信息,收集学生的身份、家庭信息,借口收取报名费、保证金、培训费等各项无中生有的费用行骗敛财,也有犯罪分子通过学生提供的信息,诈骗学生家长的,各种套路层出不穷,这都是学生防骗意识薄弱导致的后果。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科学,也是导致高校学生成为主要诈骗对象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喜欢网购、喜欢点外卖,这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另外,大学生刚刚踏出封闭式的校园生活,花花绿绿的世界充满诱惑,而每月生活费又有限,这时人性隐藏的贪婪、虚荣就会被诱发出来,给了诈骗分子空隙,网购刷单返现的骗局百试不爽,低价海外代购的套路常有人中招。

大学生沉迷游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结交不明身份网友的也越来越多,这无疑都是自己给身边添置的安全隐患。有学生通过社交平台添加陌生人微信,在聊天的过程中被一步一步套取信任,再通过朋友圈发布的内容诱导对方,最终成为诈骗分子列表中待宰的羔羊。

校园贷的背后往往埋伏着诈骗的魔爪,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错误消费观念的同时,也存在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她们容易经受不住诱惑,通过网贷平台,超前消费,一不小心陷入网贷平台背后隐藏的诈骗骗局,掉进债务缠身的泥淖。

防范网络诈骗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探析

加强全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建设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通过多种媒体方式曝光电信诈骗的套路,积极宣传防诈骗知识,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时刻警觉,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运营环境。只要大家都足够重视,定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国家相关网络信息监管平台加强监管,密切关注不正常、不稳定的网站,根据诈骗的相关特性,设置资金流通的保护屏障,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用户、校园网用户等特定网络IP,附加支付验证程序。很多被骗学生,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侥幸心态,如果多思考一下,再犹豫一下,也许就会突然惊醒,免于上当受骗。

我国关于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要逐步完善,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也应逐步细化升级。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犯罪手段变化多端,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降低法律的滞后性带来的困扰。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提升防范能力,让犯罪分子无漏洞可钻,无可乘之机。

(二)从学校角度探析

新生入学时,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提高同学们的警惕性,力求让网络安全教育发挥实效。每月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以话剧、小品等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揭露最新的诈骗骗局,加深同学们印象的同时,也增加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每周在年级群内发布有关防诈骗的推文、宣传标语、防诈骗教育短片等,就防范网络诈骗问题,在学生脑海中多刷存在感,提醒同學们时刻绷紧安全绳。

提升校園网络的安全监管指数,通过设置特殊防火墙、杀毒程序、信息筛查程序等提升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将学生通过校园网接收的信息先行过滤一遍,降低风险,尤其是兼职信息。将校园网学生用户特殊标注,通过信息传输的后台关注学生的通讯状态、监管学生资金的线上流转。

学校开设网络安全专题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信息计算机科技的专业教学,从诈骗工具上认识诈骗套路,诈骗手段,通过模拟现实网络诈骗的场景,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性、文明上网的重要性。学生工作站的老师孵化演讲、辩论等学生竞赛活动,积极融入网络诈骗、大学生消费观念等话题,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了解网络诈骗,矫正消费观念,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辅导和培训专线,关注被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以免酿成悲剧。在培训中,从专业的角度讲解犯罪分子的作案心理和学生上当受骗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防骗意识。

高校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展开紧密的合作,并与公安部门构建网络联动体系,除了在预防网络诈骗问题上下足功夫外,还要提升处理学生遭遇诈骗后的相关后续问题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学生及时止损,并引导学生提供犯罪分子的作案线索,以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三)从学生自身出发

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繁复的问题,任何一段代码、任何一个信息传输阶段都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切入口,无论社会各相关部门如何预防、打击,学校的内部网络如何优化,都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最有效的防范网络诈骗的途径,就是同学们自己“不听、不信、不转账”,从根源上消除诈骗分子的作案动机。

上网时注意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拒绝浏览未经安全认证的网页,填写个人信息或者勾选是否允许该网页访问本机其他信息时,慎重考虑,一定要形成防范网络诈骗的高度敏感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超前消费,拒绝校园贷;不贪婪消费,网购时不占小便宜,不参与兼职刷单的工作,不相信网购返现的活动。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得到不该得的好处,一定会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无形之中,世界总是公平的。

寻找兼职信息时,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或者请信得过的亲朋介绍,网上发布的兼职消息一定要再三斟酌,不确定时不侥幸,宁愿放弃也不要铤而走险。在学生时代,同学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虽然兼职可以锻炼社会生存能力,丰富工作经验,但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

关注学校老师发布的关于防范网络诈骗的常识,了解诈骗分子的骗术套路,无论对方是谁,涉及转账操作时,都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谨慎对待。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财产安全负责,也是为对方考虑,更是为社会秩序做贡献。预防网络电信诈骗,人人有责,高校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网络电信诈骗在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仍然猖獗,可见其顽强程度。高校学生因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心思单纯,容易相信他人,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紧盯的对象,沦为遭遇网络诈骗的重灾区。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正以待,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防骗意识,为学生构建起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参考文献

[1] 宋丽敏,何秀美,齐艳玉.安全教育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探究[J].教育文化·文化创新比较研究(13)

[2] 宋丽敏 何秀美 齐艳玉.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7)

[3] 张春莲 徐丽丽 冯云珠.“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诈骗及风险防范[J].现代交际·2020(06)

[4] 姜伟军 李蔚然.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06)

[5] 吴锐.高校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J].法制博览, 2018 年 11 月( 下).

[6] 耿梦茜.高校网络诈骗现象探析[J].法制与社会·社会观察,2019(03).

猜你喜欢
套路诈骗网络安全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诈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Airbnb上的套路
警惕电信诈骗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