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平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了促使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语文这门学科,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大语文意识,旨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培养探究习惯,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生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段,假若我们依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由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课堂的参与度也不会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我们推出了新的主题教学模式,即教师定期在课堂上举办辩论赛,给出相应的辩论主题,由学生分组进行答辩。组队后的学生可以派出代表,根据本组所搜集来的信息汇聚成辩论观点进行发言。而教师在这里充当的是引导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巧妙点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辩论中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意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通过辩论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举办此类活动,促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提升,增强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在积极表现的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均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重视朗读感悟,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一篇课文,在为学生讲解课文之前,要在班内组织朗读感悟,即让学生事先自主预习课文,提前多朗诵几遍,自觉将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查阅,然后标注好。之后教师利用课前十五分钟在班内挑选学生朗诵课文,考虑到一节课时四十五分钟,朗读时间不能占用太久,我们事先会选择一些语境优美、情节深刻的部分供学生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给予一定的评价,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让学生重视朗读,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以及分析由文字构建出来的语境,从课文中感悟文字语言的魅力。
三、注重课内外阅读结合,让知识“连”起来
课内阅读是我们根据当下学生的需要从诸多文章中选出来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小学课本中的书目都是由具有多年经验的教师工作组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文章种类涉及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虽然语文课本中涵盖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促使小学生可以更加熟练掌握各种形式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练习与课外行为练习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争取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由此可见,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连”起来,在自己的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的网域,拓宽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更加深刻。
四、加强知识积累,把知识“加”起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的态度以及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根据自己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将一些学习语文的便捷方法教授给学生。教师要告诉学生“语文重在积累,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抓起”。语文,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它是一个阶段性学习的学科,只要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能够跟着教师教学的进度不断攻克,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些明显的成效。而语文这门学科则不同,它是一个积累性的科目,要想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获得一定造诣,就必须掌握好语文的每一个学习阶段,不断累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
相信不久以后,这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下的知识点将会越来越多,會成为学生的一个坚实后盾,更加有助于他们之后的学习。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