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提出兴趣和求知欲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勤于思考,乐于学习,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增加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让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平铺直叙地导入新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其实,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导入法,例如讲数学游戏华容道时,可以用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华容道的故事导入这节课。还可以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例如在讲比例尺这节课时,一开始就设置悬念问学生能否通过地图计算南极距离学校多远?如何给学校设计一个长90米,宽60米的足球场?这种导语设计其实是找到了教学目标的最佳切入点。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利用学生经常去超市购物的场景,设置找零及会员卡打折问题,學生大多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这些情境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爱学生,激发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认可教师,喜欢上数学课,教师必须关心和爱护学生,做他们的知心人,与他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这样才能够深入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作业安排上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作业,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让学生找到了尊严和自信。教师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够主动学习,与教师一起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推理研究,共同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例如班级学习委员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一段时间上课经常睡觉,作业也做得很潦草,课后我与他谈心才知道他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出了交通事故。这些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了解了这种情况后,我经常安慰他,从经济上帮助他。慢慢地,该同学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成绩也提高了。
三、教法灵活,体现艺术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平时遇到抽象枯燥的知识点时,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并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经过教师讲解后豁然开朗。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时要突破课程的重难点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讲课,针对性就很强。另外,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性。原来班上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不愿与其他学生合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把班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向对方提问,如果对方回答出来加一分,回答不出来倒扣一分,两两组合,优胜劣汰,最后选出周冠军守擂,如果想要成为月冠军,每个组员必须共同提高数学能力,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贴近生活,体验乐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应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15米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是10米,如果梯子顶端下滑2米,那么梯子底端滑动了几米?这道题目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大胆猜测后得出结论。各组代表踊跃发言,各组成员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我适当地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