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新发现及收获

2020-09-02 07:07赵青云
东方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汝瓷汝窑官窑

赵青云

汝窑为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博得了海内外“青瓷之首,汝瓷为魁”之赞誉。汝窑瓷器因工艺精湛,釉色玉润,素雅脱俗,造型秀丽,深得上至呈室贵族文人雅士的崇尚,下至民间及藏界视为至宝。特别是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烧制的汝瓷宫廷御用品,内掺玛璃,质量上乘,产量有限,传世极少。因文献记载不详,致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址后世苦苦寻觅,成为千百年来考古之谜。改革开放后,我国古陶瓷专家与文物考古工作者通力協作,经三代学者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尘封近千年的汝官窑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1987-20M00年对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先后进行过六次考古发掘,所获实物遗存颇丰:发掘出当时的密炉、作坊、澄滤池、釉料缸、水井等重要的生产遗迹,烧制瓷器的匣钵、火照、火照插座以及其他窑具等,还出土大量汝官窑残器及瓷片标本,这些瓷片标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汝官窑瓷器完全相符。考古发掘重现了汝窑的原貌,改变了传世品局限的一些定论,纠正了以往诸多偏颇之论,如“汝窑无大器”等问题。

汝窑瓷器是中国古陶瓷史上青瓷烧制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润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自信。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汝窑;另一部分是为民间烧制的瓷器,满足当时民间生活需要的汝民窑——临汝备等40余处。

汝密由于宋金战乱而相继停烧,尤其是汝官窑卓绝的制瓷技艺随着工匠的南逃从而失传,至南宋时成器已珍稀至极,致后世历朝历代仿烧不断,真伪难辨。由于本人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才有机会发掘了河南多地的古陶瓷窑址,亲眼目睹了不少历代陶瓷精品,愿与海内外华人喜爱者共同分享祖国文化遗产的真谛。有必要以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窑口的见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扼要地给予普及,旨在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特别是艺术品爱好者和藏界的鉴赏视野和辨伪能力,其汝官瓷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年限

汝窑的烧造年限,先后共分五期。

第一期:从五代末到北宋早期,是汝窑的初创期。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真宗乾兴年间(1021)历时6l年属汝窑创烧期。

第二期:北宋中期,汝窑进入了发展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为汝窑瓷器加速和丰富期。

第三期:为汝窑繁荣期。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到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历时41年,汝窑制瓷技艺压群、炉火纯青期。就“元丰通宝”钱币被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第六次发掘时出土,可确定汝官窑的烧造年代上限不会早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与陈万里先生曾推断为“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大约二十年在汝州设窑烧造御用汝瓷”基本吻合。

第四期:金军占领中原后,前后历时90年,汝窑进入渐衰期。

第五期:消亡期。至元末时,汝瓷渐渐退出市场而消亡。

规模

汝官瓷的生产规模是执行宫中的指令:有令则烧、无令则停;停停烧烧、烧烧停停,二十来年。汝官窑的制作是不计成本的,有宫廷专属的指定标准、数量、时限等要求,产量有限,在烧好的成品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贡奉宫廷。北宋赵令时在《候鲭录》中就五代宫廷用秘色瓷解释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北宋沿袭前朝的规制,凡宫廷未选上的属次品,且不得流落到民间,必砸碎深埋,致汝官瓷传世品甚少。

品类

根据宝丰清凉寺窑址的六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品类主要有:碗、盘、钵、盂、盒、盏托、瓶、尊、炉、洗、水仙盆等。还有带镂空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沿瓶和各式残片也大量出土,极大地丰富了汝瓷艺术的品类。工艺汝官窑的烧造工艺极其讲究,从选料、成型、烧制均有严格要求,它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入烧时一般采用一匣一器,匣钵与匣钵叠放要用耐火泥条加以密封,以防串烟。特别是烧制过程中用火照随时检验,是保证成品率的重要手段。由于汝窑还原气氛要求严密,难度较高,力求采取各种严密措施以保证成品率有较理想的效果,但从发掘现场产品的堆积,可以窥见汝瓷烧成之难。,在现场还发现了不少素烧片,证明汝瓷成器为二次烧成,而且每个环节精益求精。

装饰

出土器物装饰还有刻花纹样,特别是碗、盘内壁一般以凸线有等分纹,有的内刻以折枝花卉,碗心有团菊,线条流畅,图案清晰,有些以十瓣瓜棱形或莲U式予以点缀,加上底部以满釉外裹足,更显器物古朴雅致、美观实用。改变了过去故宫(北京、台北)传世品中无装饰花纹的局限性。

器韵

从出土的完整器看:每件都造型秀美,比例准确,工艺精湛,技艺卓绝。有的古朴雅致,庄重大方;有的小巧典雅,富有生趣;有的规整严密,扣丝合缝;有的线条流畅,器型秀丽、细细鉴赏完整器,都给视觉有一种美感的冲击力,从精巧没计到精良制作都能体现出汝瓷的艺术之美,佐证出皇家所追求的高雅素静的艺术风格,从细微的变化都彰显出皇家风范的审美意趣。

胎质

胎质细腻坚密,胎釉结合紧密,胎土中含有微量铜,多为灰中微微泛点黄色,俗称“香灰胎”,灰白色胎汝官瓷甚少。从宝丰清凉寺出土的汝瓷残片标本中,也有少量灰白胎汝官瓷。

釉色

釉色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釉色蕴润,施釉匀净,满釉裹足,釉掺玛瑙—从发掘窑址附近除发现泥料外,还发现颜色呈红、黄、绿、白、蓝色的玛瑙石。故釉色还有月白、豆青、卵白、葱青、灰青、虾青等呈色。总之,汝瓷釉层温润,釉色纯正,具有美玉般的艺术风韵,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则声如磬,明亮而不刺日”之称。

棕眼

汝官瓷有“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记载。棕眼是釉中气泡破裂后留下的痕迹,即孤立的小眼。从古至今汝瓷有无蟹爪纹成了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汝官窑瓷,釉面或多或少都有棕眼存在,在汝官瓷的釉面上就叫蟹爪纹。

红晕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掩映的胎色肉红色,迎光照看,微见红色,釉中多布红晕,这是胎的色调对釉色的衬托,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

开片

汝瓷釉面开片密布,是烧制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各异而出现的开裂纹片,本属瑕疵,可在文人雅士眼里却是难得的艺术效果,称为“梨皮、蟹爪、芝麻花、鱼鳞状或冰裂纹”小开片。还有光素无纹者,古文献“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釉面无纹片者是难遇的汝窑绝品。这种单色素净之美更显得清淡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风尚和雅趣。

支钉

官汝窑器物一般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芝麻、米粒。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标本中发现,除多数有芝麻状、米粒状支钉,还有豆瓣状、长条状、垫饼烧制等。

叩抚

以指轻叩声音发木声;抚摸釉面如绢,光滑似玉,光亮滋润,有玉质感或玻璃质感。

气泡

用放大镜观看,釉面和釉内呈现大小不一、深浅各异、寥若星辰的稀疏气泡,这特征只能借助放大镜看,肉眼直观难以看到这一特征。

这件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汝窑三足笔洗,高3.5、口径14.2、底14厘米,重261克。敝口直壁,浅胎平底,下有三足,底有五支钉痕,满釉裹足支钉烧,釉层光亮,开片细密,釉色天蓝,造型舰规,工艺精致,保存完好,为北宋晚期宝丰清凉寺汝官窑代表作品,也是当时的文房用具。

猜你喜欢
汝瓷汝窑官窑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官窑驿站”寻踪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寻找汝瓷
此“官窑”非彼官窑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