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02 06:47陈红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陈红

摘要:紧跟现代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变得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学校中的朗读是比较枯燥乏味、机械化的,为了提升朗读的现状,探索朗读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深入研究与探索

小学语文的朗读是以课本为依托,通过老师有效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反复朗读一篇课文,能够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含义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对于朗读没有正规的指导,偶尔的朗读会出现错别字、语句不连贯、情感不丰富、喊读等现象,只是将课文大声的喊出来,而不能正确的将课文的含义表达出来。

目前小学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忽视对文章语感的分析

大部分老师针对文章具体内容的讲解,更多的是重视词句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感悟,不能将学生们带入故事的情节中,只有融入到故事之中,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境,领悟到内容的真谛。一味的死记硬背,不理解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死板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会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机械式的读书方法。

2.忽视学生的思考与反思

有的老师一味追求创新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集中学习法等,这种创新对于理解文章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一片课文没有流畅的朗读、正确的理解,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忽视学生的理解和反思,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不能带感情朗读,朗读水平较差。目前,有两种朗读形式比较受欢迎。

(1)拉长调朗读。常见于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文时,双眼直视课本,坐姿端正,拉长脖子,面红耳赤,一字一词拉长声音喊读,朗读变成了喊字。这种朗读方式有词无字,有字无词,缺乏语句连贯感。这是老师为了获得整齐的读书感而做出的要求,重分析轻阅读,重形式轻阅读,对朗读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缺乏对文章的内在含义的理解,缺乏对整句的概念的理解,缺乏朗读带来的精神感应,所以拉长调朗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壮景。

(2)念经式的哼读。常见于高年级的学生中。这种朗读声音小速度快,节奏一直无变化,类似于和尚念经,嘴唇蠢蠢欲动,缺乏停顿、抑扬顿挫,一方面是不求质量只求速度,疏于研究朗读的高深之处;另一方面老师缺乏指导,管理不严格所致。

以上两种朗读方式,是比较典型的。含糊不清,拉长调无节奏,成为标准朗读的绊脚石,也是小学语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朗读目的性不明确

学生朗读课文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没有积极主动去朗读,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用情去读,而是不过大脑的在念课文。大家轮流朗读课文,看似很热闹,读的很起劲,其实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条件下朗读,在没有任何指导中朗读,在没有任何课后巩固的基础上,这种朗读没有任何意义,这样会导致学生心不在焉、得过且过,缺乏目的性的学习。

2.朗读的时间不充足

小学课程每节课45分钟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10分钟,老师的讲课提问环节大大挤掉了朗读时间,朗读练习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调查发现预习性的朗读,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读课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通读,大部分做不到。由于时间关系,课程马上进入下一环节,朗读就成为了课堂中的“过客”。

3.朗读的范围狭窄

课堂中不管是练习性的、检查性的朗读,老师通常选择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仍然是这几个人,其他的学生就是忠实的听众,这样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朗读,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那么朗读的范围就太狭窄了,对教学的质量又怎么能提升呢?

4.朗读指导缺乏经验及技巧

朗读的指导通常单调、生硬,老师的指导没有要领,只是重视声音形式,忽视内心的感觉,只重视表面上的技巧,忽视语言的含义。所以很多学生一遇到感情强烈的句子,就读重音,把握不好抑扬顿挫,表达效果有偏差。较长的句子如何停顿,排比句如何换气也是常见的问题,学生把长句读成了破句,上气不接下气的,会说话不代表会读话,读的呆板、别扭,导致语言本身的表现能力被削弱了。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积极的学习兴趣,结合他们的年龄及接受能力,发散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朗读的练习为此奠定重要的基础。实践证明,小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将感情、心境融入其中,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三、朗读方法

改變朗读方法及朗读技巧,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帮助学生领略精妙之处,提高课文的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朗读不光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才能让朗读变得富有感情,才能学会自主读书、自我锻炼,真正领会课文的情感与内涵。

四、朗读的反馈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重要的基本功,是社交中的必备工具,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更多与课文中的内容反复斟酌,读出体验,读出感悟,能够形成一个与作者、与老师平等对话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发挥真正的老师引导力作用。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真谛与内涵,小学语文的朗读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的实践、练习、反馈,才能逐步提升朗读水平,才能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语文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才能让感情朗读走得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

[1]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  访吕叔湘先生[J].语文学习2015

[2]朱山普通话口语艺术[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 听话和说话(第三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