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2020-09-02 06:53李巧玉
家禽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雏鹅鹅群水样

李巧玉

临床症状  在鹅感染初期阶段,病鹅会精神不振、进食与饮水减少,即使勉强进食与饮水后也会立刻甩头吐出;排泄物多为白色稀粪或水样腹泻。部分病鹅患病后经常出现甩头的行为,并发出“咕咕”的咳嗽声。病情加重后,病鹅往往蹲伏在地,双腿无力不愿行走。在发病后期,病鹅的整體状态表现为极度衰弱,眼睛流泪,浑身打颤,伴有鼻孔流出清亮的水样液体,并且头颈颤抖,呼吸困难。最终,病鹅互相拥挤在一起,体重迅速下降衰竭而死。种鹅在感染后会出现产蛋量下降或停止产蛋,饮水明显增多。病鹅在患病初期,排泄物主要以白色稀粪为主,病情加重后其粪便为水样,颜色通常为暗红色、黄色或墨绿色。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重症病鹅与病死鹅泄殖腔周围羽毛通常会沾染大量白色粪便。

疫苗防治  现阶段没有针对鹅副粘病毒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对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控应以疫苗为主。在疫苗防治过程中,通常采用灭活疫苗。鹅副粘病毒病灭活苗,通常分为Ⅰ号和Ⅱ号两种剂型,面对不同地方、疫病流行情况以及鹅群用途,能够实现对鹅副粘病毒病的有效预防。有研究证实,使用鸡ND I系疫苗对感染副粘病毒病的鹅群进行紧急接种后,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结果。还有研究表明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后,7d左右鹅的体内便会产生抗体,并在30d后达到高峰,45d后会逐渐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实际应用中,使用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对鹅副粘病毒病发病鹅群的保护率达到83.33%。对种鹅进行免疫时,应在留种时进行一次,在进入产蛋期的前两周安排第二次免疫,第三次免疫则需要在进行第二次免疫后三个月进行,保障种鹅在产蛋期的免疫力。对雏鹅进行免疫时,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应在13~15日龄后进行首次免疫,两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应当在7日龄后进行首次免疫。当发生鹅副黏病毒病时,可对未发病鹅使用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某养殖户为例,鹅群发病后,立即在每只鹅的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的II号灭活苗,剂量应为1.0mL,并在完成紧急预防接种后的一个月左右再使用I号灭活苗进行免疫。

综合防治  鹅副粘病毒是一种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应采取一定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实现对病毒流行的有效规避与扼制。为此,在饲养中,加强对鹅群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鹅群的整体饲养密度,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鹅舍以及饲养用具进行消毒,此外为了提升仔鹅的免疫能力,可以喂服相应的维生素与抗菌类药物,或者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自制的大蒜酊。当鹅群发生鹅副粘病毒病时,在对病鹅进行卵黄抗体紧急治疗同时,对饮水槽、料槽进行了消毒与洗刷,为喂服强力霉素或替米考星和百毒克等抗病毒类药物,持续6d,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多维等;对未发病鹅则要使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在初步控制鹅副粘病毒病流行后,需要对养殖场内的粪便、污物进行彻底清除,同时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被兼顾,而对病死鹅则要进行深埋处理。此外,为了避免鹅副粘病毒病的传入,在养殖过程中不应当随意引种,确需引种的要对引进的鹅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以防止鹅副粘病毒病传入到鹅群当中。此外,应当注意不能同时进行鸡、鹅的混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鹅副粘病毒病防治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雏鹅鹅群水样
鹅群夏季管理措施
打鹅
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磁性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磁性固相萃取测定水样中的6种醛酮化合物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鹅娃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Fenton与超声空化联合技术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