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焓
摘要:中外翻译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从最初的直译到现在表达多样的翻译,中外翻译事业被注入了更为丰富的美学思想。许多人说,翻译是第二次创作,凝结了翻译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灵巧的构思,而人们对于翻译的理解与追求则成就了美学思想中“诗”与“思”。本文主要针对中外翻译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并从“诗”与“思”这一角度开展了分析,旨在为后续中外翻译事业的优质、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中外翻译;美学思想;“诗”;“思”
一、引言
翻译二字,从字面上来看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为另外一种语言。但随着翻译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翻译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翻译既要充分展现原有表现形式的特征,又要赋予其更为深入的美学思想。翻译和美学看似从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事实上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如果说传统的翻译追求的是契合、相似,新时期的翻译追求的则更多的是认识和本质。认识为“诗”,本质为“思”,这二者缺一不可。在下文中,我们就主要对于中外翻译美学思想的“诗”与“思”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二、中外翻译的美学思想分析
(一)国内翻译的美学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的翻译事业就已经萌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人们对于翻译的优良有了更为全面的评判,但翻译的标准却始终未能统一。究其原因,这与每个人对于美学的体悟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人认为,翻译的本质在于还原其原本表达形式所蕴含的深意,确保全文流畅、通顺;部分人则认为,翻译是对于原有表现形式的第二次加工,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做出完善,必须赋予文本更多的美感;还有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美学思想会受到不同题材或风格的影响,只能在部分翻译作品中予以体现。以钱钟书先生的观点为例,他认为翻译应当是“化”的过程,既要实现一类文字向另一类文字的转变,都不能因表述差异给人不顺畅之感,应当保留原作品本身的风味。脱离了原本表现深意的翻译,以便能够营造出唯美的意境,但却导致原有的作品丧失了其本质的美感。
国内翻译的美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中所渗透的美学思想至今仍体现于翻译领域当中,既要行云流水,就要文字优美,是对国内翻译美学思想的有利概括。
(二)西方翻译的美学思想
不同于国内,西方的翻译美学思想主要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面,追求通俗易懂;在思想全是方面,追求还原本质;在风格手法方式,追求保留原作。许多西方的美学家和作家都认为,翻译需要将文字进行转换,而在转换的过程中,部分潜藏的内容会在无形当中流失掉,因此很难完美的重现原作品。而这一观点也在翻译作品当中获得了明确的体现,如果保留表达结构,则有可能丧失格调美感。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西方优秀的翻译者们针对翻译的技巧、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我卡特福德提出的“等值翻译”理论以及尤金·奈达提出的“等效论”,这些理论成果也对国内翻译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诗”与“思”的探讨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生成背景有所不同,而文化本身又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加之东西方的哲学思想明显有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难以完全消除。以传统的哲学思想为例,中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加侧重于通过不断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总体来说,有些倾向于仁者主义和实践主义。而西方则秉持着与自然和命运作抗争的理念,希望通过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来找寻更强大的自己,更加倾向于英雄主义和理论主义。而在翻译领域当中,中西方的认识与思考既相互交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多年以来所形成的翻译理念在国内也获得了诸多的应用,由于国内已有的翻译标准是不够完备的,需要从认识的角度入手,站在实践的角度上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才能解决实质性的翻译问题,但这也使得中国的翻译理论被赋予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的境界,如果走过了认识的过程去探寻行为翻译美学思想的本质,那么则步入了“思”的范畴。相对于西方更侧重于“思”的研究,国内则更加侧重于“诗”的理解,“诗”于“思”都需要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之上予以体现,而语言文字的堆砌不仅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文字之间的转换,将作者的思想与理念以更具准确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语言文字所具备的音调美、形体美以及意向美也能更加充分体现展现翻译的美学思想。
四、总结
综上所述,翻译美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领域,而“诗”与“思”作为翻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更是受到了翻译家、作家和学者们更多的关注。不存在独立的“诗”,也不存在独立的“思”。在“诗”与“思”的辅助下,中外翻译的美学思想打破了一座又一座壁垒,上升至了一个个新的境界,翻譯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只有不断的促进中西方文化交互与发展,才能赋予翻译事业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促进翻译理念的完善,更为全面的体现翻译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吴建兰.中外翻译美学思想“诗”与“思”的探讨[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3,025(001):20-23.
[2]吴迪.翻译美学视角下杨宪益《离骚》的英译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9,098(02):44-46.
[3]王聪.从翻译美学角度赏析杨宪益英译《雨霖铃》意境美的传递[J].海外英语(下),2018,000(001):133-134.
[4]李想.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湘西散记》英译本中语言美再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