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式”调控:深度激活语文学习内驱力的密钥

2020-09-02 06:40张雪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张雪华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敏锐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巧妙发掘学生的思维亮点,展示课堂调控艺术。或直面问题,将计就计,修复学习内驱力;或迂回处理,暂时搁置,点燃学习内驱力。如此能让课堂活力四射,讓学生充满智慧。

【关键词】调控艺术;学习内驱力;课堂教学

学习内驱力是成功的桥梁。要想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不容忽视。“点亮式”调控,即敏锐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巧妙发掘学生的思维亮点,可促使学生产生动力,沉醉于课堂学习,展现智慧的光芒。

一、“直面式”点亮——将计就计,修复内驱力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学习薄弱之处,产生错误,有时还会出现僵持的局面,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要善于把握突发问题,将计就计,呵护童心,重燃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一)直击薄弱点,自然嫁接

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学习死角。如果教师在触碰到这些死角时,能自然而然地“移花接木”,并义正词严地宣告“死角不死”,那学生就有可能迸发学习热情。

如教学《池子与河流》时,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板书课题。这个学生把“池子与河流”五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哄堂大笑。教师灵机一动:“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池子与河流,你喜欢谁?”学生回答“河流”。“所以,他把‘河流两个字写得很大!”其余学生连连点头。“你讨厌不讨厌池子?”学生回答“讨厌”。“所以他把‘池子写得最小!”其余学生恍然大悟。

显然,这一番对话源于教师的随机应变。教师巧妙地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幽默地把学生写字大小不均这一薄弱点转换为字形与文本角色的情感联系,抚平了哄堂大笑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创伤,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亲近感。可见,教师以风趣的方式有机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自然嫁接,可转守为攻,趋利避害。

(二)妙击出错点,化解尴尬

温馨宜人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情感交融。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千万不可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巧妙回应出错点,找一个台阶给学生下,让其自我修正,及时化解尴尬的局面。

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让学生给生字“票”组词。一个学生说:“票,‘邮票的‘票。”另一个学生说:“票,‘漂亮的‘票。”大家顿时哄堂大笑。教师神情自若,微笑地说:“他并没有错,只是他还没把话说完!”随即望着那个学生,提示道:“是‘漂亮的‘漂去掉……”那个学生顿时领悟:“‘漂亮的‘漂去掉‘三点水,‘邮票的‘票。”面对大笑的学生,教师风趣地说:“你们刚才笑得太早啦!”

案例中,学生的错误是明摆着的,然而教师转换了一个角度,诱导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帮助学生找回了丢失的自尊。这种艺术化的做法给学生营造了安心的学习氛围,真切地呵护稚嫩的童心,修复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教学焕发人性的光彩。

(三)缓击僵持点,步步为营

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的成长。然而在现实课堂中,一旦点名点到不肯发言的学生,绝大多数教师会用“要是还没想好,再想想,待会儿请你”敷衍了事,之后就没有了下文。那么,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怎么处理呢?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大家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教师走到一个不举手的学生跟前,弯下腰问:“你愿意来试试吗?”学生不愿意。“你不愿意读整篇课文,那我们读第一自然段,好吗?”学生不做声。“看来,是在考虑了。”等了一会儿,教师问:“现在,考虑好了吗?愿意吗?”学生摇了摇头。“站起来读不愿意,坐下读行吗?”学生点点头,读了第一自然段,但读漏了一个字。“看清楚哦,再来一遍。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一连读了三遍,才完全读正确。“终于成功了,祝贺你!”教师跟学生握手,问道:“你现在敢不敢站起来读?”学生大声说“敢”,并流利地朗读了一遍。教师夸赞道:“好样的!信心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学生激动地看着教师。

尽管其间僵持了几分钟,然而由于教师不放弃,不抛弃,一再激励,师生间的距离最终拉近了。学生点燃了学习内驱力,不再是课堂上的看客,潜能得到了展现,信心得到了提振。

二、“迂回式”点亮——暂时搁置,点燃内驱力

学生解读文本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疑惑,造成偏差,出现冷场。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出手,而要学着暂时搁置,延时评判,另辟蹊径,引领学生深度对话文本,感悟文本精髓,从而点亮童心,激发动力。

(一)重锤疑惑点,妙手回春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问,哪怕再简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睿智的眼光敏锐地捕捉这一资源,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扣击疑惑点,推波助澜,使原本尴尬的课堂焕发生机,从而收获别样的精彩。

如学习“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其余学生都笑了起来,抢着说:“等于亿嘛!”教师看到提问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反问道:“既然万万等于亿,那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这一问,学生都哑了。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万万好像比‘亿多。”教师立马肯定:“真了不起!你发现了一个规律,叠字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学生都对其报以钦佩的目光。这时,教师却说:“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还要感谢谁?”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提问的学生,并热烈鼓掌。那个学生抬起了头,目光中充满了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疑惑。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哪怕是极其简单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或许也存在难度。敢于提问是良好学习的开端,所以教师要特别珍视这类学生提出的问题,放大问题,击中要点,巧妙回应其他学生的嘲讽,使学生鼓足前行的勇气。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