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用人观比较研究

2020-09-02 06:24王旭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领导者

王旭

摘 要: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彼此渗透和文化融合是大趋势,但东西方在领导方式、文化特征、交流习惯、价值准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梳理了东西方传统用人思想的差异,并从中寻找一些对当今人才选用存在价值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文化差异;用人思想;领导者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各自的领导理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从领导职责、领导方法、决策方式到用人思想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面变革。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对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研究这些特点和变革,并进行比较性研究,有助于发展和繁荣我们的领导科学。

二、中西方不同传统用人观的源由: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的用人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总体上说,中国传统的用人思想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素质,并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识人、用人的领导艺术和方法。而西方的传统社会则是通过制度化、规则化的措施来实现对人的管理和使用,以分权授权的方式激励人的行为,形成了领导用人的行为科学。

(一)侧重人治与侧重法治的不同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中,在政治上留下了浓厚的人治色彩,君王至高无上,享有无限的权力,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强调“人为政本”,重视人在政治活动、领导活动及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拥护并倡导人治。这决定了领导者在政治统治中要给予“人”以充分的重视,认识到人在封建政权中的作用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潜力得以发挥。

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文明则更加注重法治。法律是一切社会生活得以维系的准绳,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是自由的,同时法律存在于社会方方面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这些思想逐渐融入到西方思想文化傳统之中,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并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1883年,英国法案正式实施了文官制度,主张公开竞争以确定公职人员的任用,同年,颁布了《年金法》,从法理上正式建立起来了文官工资标准。

(二)偏重道德与偏重科学的不同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社会,血缘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纽带,家庭宗法秩序即是浓缩的国家统治秩序,家庭关系是管家关系的基础,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础,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统治模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形象描述。同时,道德的力量在国家统治中作用极大。儒家思想要求个人要不断强化完善道德心性,最终统一天下。个人道德品质便成为了君王选人的首要标准,选用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来管理国家。

西方文明则以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其思维方式都是缜密严谨的,思维过程环环相扣,从一般到特殊,形成科学理论,探索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在领导者选任人才的过程中也体现着严密、客观的态度,并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人才选用中,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模式与框架。

(三)推崇性善与推崇性恶的不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认为人之本性是向善的,人们相信君主就是圣贤的化身,臣服于君王,将统治权交付与他。基于这种性善的假设在中国古代选人用人的体系中不断积累,传统政治文化中便有了圣贤之国、君子当道的追求。

《圣经》认为人有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七宗原罪,认为人性本恶,并且恶行和作恶的欲望会一直伴随着人类,只有忏悔、赎罪才能得到救赎。也正是这样的从教思想使得人们认为强制性的命令和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真正地束缚人类,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三、中西方传统用人思想差异

(一)中国传统用人思想概述

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不断累积形成了对人的独特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应中国实际的用人观。

1.倡导重视人才的理念

传统中国社会倡导人治,历代君主及有识之士都把人才问题作为治国的重要任务。高素质的官员是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和谐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国家管理中人才的作用得到了突出和强调,传统中国社会重视人才的作用,尤其重视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的作用。同时,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讲究兼顾与调和,因此,中国古代人才多为通才。总览中国千年历史,对人才的重视向来是思想家、政治家等有识之士共同信奉的信条。

2.倡导任人唯贤的原则

传统中国社会中,血缘和宗族关系是影响政治权利分配的重要因素,通过“家国同构”的政治统治模式构建社会基本政治秩序。在此背景下,统治者为了稳固其封建家族的统治常安排与自己有姻亲血缘关系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世代传承。由此,封建政治统治中留下了任人唯亲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也极易造成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等严重后果,一些意识到该现象的君主便提出了任人唯贤的主张。春秋以前官员主要由王公贵族直接选用,战国以后,识人用人的方法逐渐形成,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荐人专家,汉代实行了“举孝廉”为主的人才推荐方法,人才选用开始出现制度化变迁,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人才选拔成为了一项制度,规范性、合理性得到提升。

3.倡导德才兼备的标准

中国历代人才选拔过程中,形成了“德”与“才”两条选用标准,虽然在二者所占比重方面有所争议,但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是毋庸置疑的。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并运用一套通用的道德伦理标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其影响下,统治者在选拔人才时也更加重视道德的重要性。此外,儒家思想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存在着等级秩序,忠君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忠诚也自然成为人才选拔不可回避的标准。另一方面,人的真实才能也是尤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例如唐太宗,认为品德与学识应相辅相成,因博学而养成美好品德,美好品德能为才识的发挥提供机会。德才兼备的原则相对全面地展示了一个人的内在能力与品质,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凝结,对现代人才选拔起着重要作用。

4.倡导用人不疑的胸襟

用人不疑要求君主与所用之人坦诚相待,给予足够的信任,营造和谐互信的氛围,才能留住人才,猜疑、不信任只会导致团队内耗,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在任务完成的关键时刻,领导者的信任程度甚至会左右最终结果。领导者的信任是对被领导者的尊重与奖赏,能够激发其工作责任感与热情。若用人者质疑下属的工作能力、工作动机,不下放给下属相应的办事权利,也可能导致下属才能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埋没其才能。领导者只有以己度人,用真诚换取被领导者的忠诚,下属为君主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生命。

5.倡导人尽其才的思想

中国历代领导者都充分认识到到世上无完人,即使最顶尖的人才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如何发挥出所用之人的最大才能和天分是任何领导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才能真正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因此,用人的首要就是知人,了解人的优点与不足,了解人的欲望与诉求,尊重人的意愿,适时地给予人才合适的任务,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同时,领导者还要关注组织中人才的年龄、性格、学识、等因素,进行最优组合,提高组织整体效能,实现1+1>2的最优组合。

(二)西方传统用人思想概述

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的管理思想,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将制度凌驾于个人之上。人事管理注重的是人的投入、使用、控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现代科学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突出分工的思想

个人的能力和天赋是有限的,所以分工成为了十分合理的存在。人们通过分工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在能力范围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古希腊时期,色诺芬认为分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柏拉图认为,如果个人根据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专注地完成一项任务,便会做得更好、更出色,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柏拉图认为每个人都要在国家里面担任最适合自己天赋的职务,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得随意僭越本分,保证国家和谐稳定地运转。柏拉图的思想中暗含着人才按能力合理分配的问题,形成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

2.勇于授权的意识

西方管理者常把适当的职权授予下级,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由于西方具有较为深刻的分工思想,领导者在用人时敢于也乐于授权,授权后不对部门或个人的权力进行干涉。另外,三权分立的历史悠久,政治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局面,这也加强了领导者授予个人权力的意识。合理的授权能够激发被领导者的工作热情,更积极地投入工作,更好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完成工作任务,形成合作氛围,提高领导活动的效率。

3.制度化的选人方式

西方在人才选用中常采用考任制。首先,通过立法将选人标准以及考试内容、方式、条件等内容确定下来,形成标准化的考试制度,公平竞争,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被最终录用。这种人才选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任人唯亲、走后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能减少用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还可以防止相关人员营私舞弊、录用不符合条件的人。这样的选拔制度为人才选拔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人员队伍。

4.功绩化的考核原则

在刚性的考核标准下,西方各国普遍重视人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将其作为任免的重要依据。考核严格、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对于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以及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同时突破了以往关注资历的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是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依据和激励方式。

四、中西方传统用人思想的现代启示

中西方用人思想中凝结、沉淀了许多深刻且宝贵的经验,对现代社会用人标准界定、任用方式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准则

德与才是人才选拔的两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德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前提,才是完成工作的必备能力,缺一不可。首先,德是前提。人才选拔任用时应以德为先,工作中的德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政治品德,在选人用人中应尤其关注政治素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都是衡量标准。其次,才能是关键。才能主要由知识、经验和能力组成,才能是人才选拔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被领导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更好地达成工作目标。

(二)坚持人尽其才的用人标准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竞争最激烈的资源,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中占有一席之位,把握未来发展先机。领导者要了解人才特征,根据具体情况用对、用好人才,实现用人目标和组织的整体发展。一是根据人才的专长和天分进行专门性分工,将其配置到适合的位置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把握被领导者发展黄金时期,在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经验阅历、身体素质等要素相对成熟的时期合理利用与开发,及时发掘潜力。三是给予被领导者充分的信任与授权,放心、放手让被领导者在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并給予适当的指导,做好责任内的工作和任务。

(三)科学化的人才配置方法

要使被领导者能够在组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就需要对被领导者进行优化配置,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首先,保证人才流动畅通。领导者可以在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动人才流动,以保持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合理的人才流动能为被领导者在不同部门和岗位提供锻炼机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和团队整体合作能力。其次,实现组织成员优势互补。领导者要发掘个人的潜力和集体能量,建立能够取长补短的群体。在年龄方面,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体、具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才队伍,防止人才队伍老龄化或过度低龄化;在专业知识方面,形成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相配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丰富的人才队伍。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大,中西方交往深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断深化,领导者用人思想相互借鉴已经成为主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领导者的行为与决策,正是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促进彼此学习、推陈出新有助于激发更加强大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苏东平.“相马”与“赛马”:中西方识人用人思想的比较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3(6):43-45.

[2]胡威,蓝志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东西方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30-33.

[3]刘旭涛.领导干部不同“低调”境界解析[J].人民论坛,2012(S1):39-40.

[4]王明杰,张锦.中美官员不同“低调”背后[J].人民论坛,2011(33):52-53.

[5]徐飞.东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比较——兼论跨文化领导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8-52,59.

[6]吕景春.中外用人之道与人力资源开发思想的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2006(10):19-20.

[7]刘圣恩,辛锋.东西方领导思想的比较研究——当代西方领导观念与领导方式的变革[J].理论探讨,1997(6):70-75.

[8]傅云龙,蔡希勤.礼记·中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9][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上[M].上海:书海出版社,2001.

[10][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领导者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海汇衬布
——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
鄂豫皖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曾中生同志